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冬凌草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冬凌草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通过测定冬凌草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呼吸代谢途径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探讨冬凌草甲素的抑菌机制。试验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5μg/mL和50μg/mL;冬凌草甲素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培养液的电导率升高,β-D-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大,核酸外泄量也增加,2 MIC药物组处理6 h后的电导率比空白组升高了18%(P0.01),处理12 h后的β-D-半乳糖苷酶活性比空白组增大了124%(P0.01),胞外核酸大分子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冬凌草甲素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9h,菌体可溶性蛋白质总量比对照组减少了约50%(P0.01);冬凌草甲素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酶活性,其中对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抑制率为53.22%(P0.01),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抑制率为33.96%(P0.01)。试验结果表明,冬凌草甲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抑制菌体内的蛋白质合成、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72.
闫鹏  刘岐  石磊 《畜禽业》2008,(4):40-42
实验研究了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通过间隙连接通道对绵羊卵母细胞核成熟的影响。采用抽吸法从2~6mm的卵巢上收集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将部分COCs脱去全部卵丘细胞,成为机械裸卵(DOs)后,分4种方式培养,即卵丘细胞包裹的卵母细胞(CEOs)的单独培养、DOs与COCs共培养(DOs(COCs))、DOs与卵丘颗粒细胞共培养的(DOs(CCs)),以及DOs单独培养,培养26h,用0.2%地衣红对绵羊卵母细胞进行染色检查。各组卵母细胞到达减数分裂2期的比率分别是79.6%、5.6%、9.9%和46.4%,4组间都有显著差异统计核成熟率(P<0.05)。表明卵丘细胞及间隙连接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核成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从资料看,我国已经进行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但是相关研究数量少、程度低,尤其是高层次成果少,多是笼统地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文章基本来源于期刊和日报,几乎没有相关学位论文。可见,我国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不全面且不够深入系统。  相似文献   
74.
<正>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其中滨海稻区6.67万hm~2左右,其余分布在邯郸、石家庄、保定、沧州、承德、张家口等市沿河、沿淀、洼地等区域。滨海稻区涵盖唐、秦二市六县区(唐山曹妃甸区、丰南区、滦南县、乐亭县,秦皇岛市抚宁县、昌黎县),其中唐山市5.33万hm~2左右,秦皇岛市1.33万hm~2左右。水源主要来自滦河中下游的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陡河水库、桃林口水库。种植品种主要是160~175 d左右常规粳稻品种。1曹妃甸  相似文献   
75.
葡萄干品质指标探讨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葡萄干品质指标的变异情况和相关性,提出一种适合葡萄干品质评价的方法,对50个葡萄干品种的总糖、还原糖、可滴定酸、纤维素、多酚等9项品质指标变异情况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对葡萄干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酚、单宁、百粒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均达到40%;还原糖和总糖的变异系数最小,均为10%以下;还原糖与总糖、单宁与多酚、纤维素与可滴定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因子分析提取出的前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5.814%;第1公因子为糖分因子,第2公因子为风味因子,第3、4、5公因子统称为功能因子,第6公因子称为果重因子,可作为6个相互独立的新的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另外,从中筛选出红宝石无核、波尔莱特、和田红、粉红无核、京早晶、琼尼、金星无核、无核白鸡心、紫香无核9份品质较好的葡萄干。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研究油菜茎秆生物力学性能与油菜茎秆倒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4个不同品系的油菜茎秆进行轴向压缩试验,研究分析各品系油菜茎秆的最大承载力、最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沿茎秆距地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品系、含水率对油菜茎秆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茎秆距地高度的增加,油菜茎秆最大载荷基本呈线性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在距地50 cm以下。4个品系的茎秆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沿着距地高度的而增加,是增长缓慢,变化不大,可认为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干油菜茎秆的最大承载力、最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高于湿茎秆,说明油菜茎秆的含水率显著影响其抗压力学性能;结合田间油菜的实际倒伏情况可知,1 号的生物力学性能最差,倒伏程度也最严重,6 号和 F5的生物力学性能比1号和9号要好,抗倒伏能力也更强。[结论]该研究为相关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及其产品深加工等作业机械的设计提供设计参数和依据,能更好地揭示生物的物性本质,且该研究所用方法还能对茎秆作物优种筛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7.
植物在不同时间对氮素营养的需求迥异,为掌握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氮素分布特征和营养需求规律,以7 年生“赤霞珠”为研究对象,每株施氮255.10 g(15N- 硫酸铵10 g+ 普通硫酸铵245.10 g)。利用15N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施氮后35、70、105、140 和160 d 采集土壤和酿酒葡萄根、茎(茎分为主干、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叶、果,对其15N 丰度和全氮量进行测定分析。计算不同时间各器官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分配率、氮肥利用率、残留率以及损失率。结果表明:根、主干、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叶和果的干物质量均在施氮后70 ~ 105 d 明显增加,施氮后105 d 的干物质量较施氮后70d 分别增加了95.19%、4.23%、6.51%、58.58%、30.00% 和219.84%。在施氮后70 ~ 105 d,根、主干、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叶和果的Ndff 值明显上升,施氮后105 d 的Ndff 值较施氮后70 d 分别增加了6.38、5.89、5.87、7.25、4.34 和7.01 个百分点。根的15N 分配率在施氮后35 d 高于其他施氮时期,为1.46%。主干、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的15N 分配率均在施氮后160 d 高于其他施氮时期。根、主干、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叶和果的15N 分配率在施氮后70 ~ 105 d 均明显增加,施氮后105 d 的15N 分配率较施氮后70 d 分别增加了5.26、0.52、0.24、2.55、3.70 和3.21 个百分点。综上所述,酿酒葡萄在施氮后70 ~ 105 d 为氮素吸收峰值期,在此期间应注重氮肥的施入。整个施氮时期酿酒葡萄的氮肥利用率为38.97%,氮肥残留率为17.77%,氮肥损失率为43.25%。  相似文献   
78.
对新疆阿克苏地区长富2号苹果果实不同采收期的品质进行研究,为当地以鲜食销售为主的果实合理采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整体呈升高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早采时的13.43%上升至晚采时的15.18%,增加了1.75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由92.4mg/g上升至103.4 mg/g,增加了11.90%;糖酸比由15.74上升至26.96,增加了71.28%。硬度和有机酸含量逐渐降低,硬度由22.53 kg/cm~2降至11.67 kg/cm~2,下降了48.20%;有机酸含量由5.58 mg/g降至3.73 mg/g,下降了33.15%。色差值L~*、b~*整体呈下降的趋势,a~*值呈升高的趋势;L~*值由24.03下降至21.29,b~*值由20.59下降至17.71,a~*值由21.52上升至27.14;表现为果皮颜色逐渐变红,但果皮光洁度逐渐降低。糖心率逐渐升高,变化范围由87.5%上升至100%,上升幅度为14.3%。果实在11月2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达到最大值,11月2—9日,各项生理指标趋于稳定,但硬...  相似文献   
79.
森林航空消防具有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受地形限制小等优势,可有效解决当前森林防火灭火"到不了、上不去"困境。回顾了森林航空消防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应急管理改革后森林航空消防的运行管理模式,分析了森林航空消防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新时期我国森林航空消防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80.
7月,又是一个大学生走出校园的日子,太多的毕业生面临着走进企业,接受新工作的挑战。对于一个“过来人”,现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2点工作感悟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