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1.
LFY基因是调控开花及花发育的关键基因,为从分子水平了解核桃的成花机理,本研究以具有二次雄花的新疆野生核桃为材料,通过RACE-PCR方法,克隆了LEAFY (LFY)同源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且该基因是拟南芥LEY3的同源基因,因此命名为JrLFY3。该基因cDNA全长1 185 bp,开放阅读框长1 158 bp,编码385个氨基酸,预测其相对分子量为44 035.7 Da。JrLFY3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新疆早实核桃、山核桃LFY同源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0%以上,与山核桃、板栗等木本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JrLFY3基因在新疆野生核桃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芽、雌花和雄花序中表达量较高,嫩叶中表达次之,茎中表达量最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新疆野生核桃LFY3基因的功能及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为科学安排日光温室生产茬次、高效栽培番茄及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干整枝方式研究不同密度及果穗数对温室冬春茬栽培番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温室番茄定植密度对干物质生产的影响较大,保留果穗数间接影响干物质的分配.摘心前期,不同密度间单位面积群体植株总干重存在差异显著性变化,处理4 000株/667 m2单位面积群体干物质生产最多,主要分配于茎叶供给营养生长.在适宜保留果穗数下,干物质生产影响植株上的坐果穗数,从而间接影响植株内干物质分配,不同密度及适宜留果穗数下干物质生产与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有关.[结论]在密度为4000株/667 m2(3穗果)时,既能实现营养生长期茎叶干物质的最大生产又能实现生殖生长果实最大分配累积,前期产量最高达4 310.7 kg/667 m2.  相似文献   
43.
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可食性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不同涂膜材料处理后的效果,对采后及贮藏中生理指标进行概述,为可食性涂膜在果蔬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农业及食品类官网信息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近10余年来的资料进行汇总后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结果】果蔬保鲜常用涂膜目前有多糖涂膜(魔芋葡甘聚糖和壳聚糖)、脂质涂膜(蜡质和石蜡)、蛋白质涂膜、复合材料涂膜及其他涂膜材料。果蔬经过涂膜处理后能够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活性氧的产生,保持了果实品质和延长了贮藏期。用壳聚糖对南果梨和草莓进行涂膜,可分别延长果实采后贮藏期长达20 和12 d,且保持了较好的感官品质。【结论】多糖类、脂质类涂膜主要应用于易腐烂的水果,如蓝莓、草莓和葡萄,以及哈密瓜等鲜切水果的品质保鲜和延长贮藏期;而蛋白质涂膜主要应用于肉类(猪肉、鱼肉等)用于保持肉类的品质。  相似文献   
44.
宁夏“富士”苹果大量元素动态分析和需肥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宁夏苹果产业管理过程中果园营养不均衡,肥料利用率低,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研究宁夏"富士"苹果大量元素分布动态和需肥规律。以6年生"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采样调查,分析各个器官的干物质累积规律及养分动态变化,探究各个时期的需肥规律。结果表明,(1)各器官的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其含量大小顺序为:叶根果茎。(2)叶、茎和果实的磷含量呈下降趋势,根的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转色期达到峰值。(3)叶、茎和根的钾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转色期达到峰值,果实的钾含量先降低再升高,在膨大期达到低谷,各器官的含量大小顺序为:叶果根茎。(4)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量呈"S"型增加,从60 708 kg·hm~(-2)增加至127 359 kg·hm~(-2),增加了109.8%。(5)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累积量不同,干物质累积量先增加后减少,膨大期干物质累积量最大,为20 193 kg·hm~(-2),占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的28.73%。N、P_2O_5和K_2O的总需要量分别为961.9、371.3和484.9 kg·hm~(-2),其配比为2.59∶1.00∶1.31。各个时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量和比例不同,在膨大期之前对N的需要量高,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对P_2O_5和K_2O的需要量逐渐增加,在膨大期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对K_2O的需要量增加。  相似文献   
45.
以中单909为材料,设置5-氨基乙酰丙酸(5-ALA)和乙烯利(ETH)不同浓度复配组合,于拔节期(V6)进行叶面喷施。研究5-ALA-ETH复配剂对缓解东北春玉米冠层郁闭效应、提高叶片净光合效率(Pn)、增强叶片的光合产物供给能力、保障春玉米稳产增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A2E1(22.5g/hm2 5-ALA+450mL/hm2 ETH)处理能够增强叶片的光合生理活性,调控效果最佳,其中V7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相比对照(CK)显著提高8.9%,V12期叶片RuBP羧化酶(RuBPCase)和PEP羧化酶(PEPCase)活性比CK分别显著提高65.2%和87.1%,V8和V12期叶片Pn比CK分别显著提高14.8%和24.5%。同时,该处理提高了叶片蔗糖的合成能力,其中V12期叶片蔗糖合酶(SS)活性比CK显著提高85.0%,V11期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比CK显著提高33.1%,V7、V9和V12期叶片蔗糖含量比CK分别显著提高69.2%、16.8%和78.6%。在玉米收获期,A2E1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相比CK分别提高了5.4%、6.2%和5.4%,玉米秃尖长显著缩短50.4%。综上所述,5-ALA(22.5g/hm2)和ETH(450mL/hm2)复配能够改善东北春玉米生育期内光合生理特性,提高收获穗粒数和产量,增强其抵抗冠层郁闭效应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46.
 采用室内人工降丨射模拟试验,研究降雨强度为50 mm/h时不问坡度(5°、15°、25°)和不同土壤(土壤的可交换钠比例ESP值分别为2.4和25)对土壤人渗率和侵蚀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问坡度和不同土壤的径流模数随降雨历时急剧增加,后于平稳,人渗率和侵蚀产沙量随降雨历时急剧减小,趋于某一稳定值;2) 土壤ESP值水平一定时,入渗率和累计人渗量都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加,侵蚀产沙坩随笤坡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15° -25°之间存在着侵蚀的临界坡度;3)坡度一定时,径流模数随着 ESP值的增加而增加,稳定人渗率和累计人渗量随卷ESP值的增加而减小;4) 土壤的ESP值水平对侵蚀产沙量的影响随坡度不同而不同,坡度为5°和15°时,同一坡度的侵蚀产沙量随ESP值的加大而减小,当坡度为25°时,核蚀产沙量随ESP值的加大而增大,说明坡度较大时,土壤ESP值的增大更容易引起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47.
<正>近日,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5万吨/年半水湿法磷酸成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科技成果鉴定暨新闻发布会在贵阳召开。中国磷化工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贵州川恒公司的15万吨/年半水法湿法磷酸成套总体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工业装置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可靠,成套工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装备国产化率高,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8.
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桃树栽培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桃树日光温室扣棚升温期,果实发育期温室内外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方法]测定扣棚升温期温室内外温度变化,果实发育期晴天、沙尘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外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的日变化,对温室内外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在桃树日光温室扣棚升温期,温室内气温、地温随外界温度升高呈逐步上升趋势;果实发育期,温室内的温度、白天湿度的变化与外界趋势一致、紧密相关;温室内光照强度随室外而变化,沙尘天气对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影响较大;温室内的CO2浓度在大部分时间内都低于温室外,晴天较沙尘天下降更明显.[结论]桃树日光温室内的温湿度、光照、CO2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依赖于外界且与外界环境气象条件存在相关性.扣棚升温期应注重温室内温度循序渐进升高,温室内气温和地温同步升高.果实发育期应注意晴天及时通风降温降湿,沙尘天清除棚膜、叶片上的尘土,改善温室内光照条件.此外,果实发育期还应增施CO2气肥以提高桃树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49.
漏,可以捡,但不可有贪念。你想想,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捡,需要机遇。需要智慧,需要理性,也需要知识。惟有这样,才可能捡到超值的漏。  相似文献   
50.
不同水氮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季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2010年3~7月,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庄农场研究了不同水氮用量对黄瓜季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不同生育阶段灌水量使黄瓜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7%~22.1%,不仅可以满足黄瓜生长发育对土壤水分的要求,而且可以减少用水量30%。不同处理中以节水灌溉、习惯施氮处理(W2N1)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习惯灌水、减量施氮处理(W1N2)最低。全生育期内,土体95cm深度硝态氮淋失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以初瓜期和盛瓜期相关性系数最高。与农民习惯水氮处理(W1N1)相比,节水减氮处理(W2N2)在节水30%减施氮25%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量,整个生育期降低淋失量35.0%。3年连续试验结果表明,节水减氮处理(W2N2)与习惯水氮处理(W1N1)间黄瓜产量结果差异不显著,说明河北省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目前农民习惯施氮和灌水量有很大的节水节肥空间,根据蔬菜不同生育期需肥量和土壤含水量来合理分配水、氮可取得明显的节水节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