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业科学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播小麦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肥施肥方式,进行了田间试验。选择肥料相对种子的施肥位置、施肥深度和施肥量作为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肥料相对种子位于侧位或正位的位置对产量的影响次之,施肥量对产量影响最小。正交试验数据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施肥方式为正位深施肥,肥料与种子间距为5cm左右。因为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其他因素很小,从降低投入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综合考虑,应该适当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稻麦联合收获机分段式脱粒装置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纵轴流联合收获机在收获稻麦时出现的脱粒不彻底、分离不完全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分段式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锥形脱粒滚筒、脱粒强度可调式凹板筛、360°分离式凹板筛、作业参数电控调节系统等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获得了脱粒强度可调式凹板筛的开关板针对小麦和水稻脱粒的最佳开关状态。为寻求装置作业参数对脱粒效果的影响规律及最优参数组合,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试验。以滚筒转速、导流板角度、凹板筛脱粒间隙、凹板筛分离间隙及喂入量作为影响因素,以破碎率、损失率、脱出物含杂率为试验指标,建立了破碎率、损失率、脱出物含杂率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破碎率影响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滚筒转速、凹板筛脱粒间隙、导流板角度、喂入量、凹板筛分离间隙;对脱出物含杂率影响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滚筒转速、导流板角度、凹板筛脱粒间隙、喂入量、凹板筛分离间隙;对损失率影响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滚筒转速、导流板角度、凹板筛脱粒间隙、喂入量、凹板筛分离间隙。通过多目标参数优化分析,确定装置进行小麦脱粒的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为脱粒滚筒转速905 r/min、导流板角度69°、凹板筛脱粒间隙18 mm、凹板筛分离间隙19 mm、喂入量4 kg/s。在该参数组合条件下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纵轴流脱粒装置相比,整机作业破碎率由1.46%降为1.00%,含杂率由1.85%降为1.43%,损失率由1.72%降为1.20%,各指标实测值与模型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该装置有效解决了破碎率高、脱粒不干净、分离不彻底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纵轴流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的结构改进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械化在大豆全程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针对黄淮海地区大豆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了目前大豆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大豆产业发展,从"种子处理技术""机械化精密平播免中耕技术""科学施肥,合理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大力推广大豆机械化收获技术"等方面简要阐述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现状与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生产与需求、种植区域分布、品种特点和生产机械化等角度出发,概述了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分析了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问题;根据品种特点、种植方式、收获工艺3个方面与机械化的关系,阐述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的技术影响因素,指出了推进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主要技术途径.通过研究分析可知:油菜全程机械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品种培育、规范农艺技术、改进和开发机械装备等3方面协调地解决;必须针对各主产区品种特点、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集成并融合单项技术,建立油菜机械化的区域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系统地推进油菜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系统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框架及其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在播种机领域内开展仿真研究的状况.指出了当前这一领域里存在的问题。用新的仿真技术和方法将播种机作为一个系统来开展仿真研究,同时开展坐水播种机仿真研究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穴播穴灌坐水播种机水路系统的结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坐水播种机具存在的结构复杂、种液播施难同位等问题,提出了“开沟-种、液同时播施-覆土-镇压”的机械作业新工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穴播穴灌坐水播种机水路系统.以该水路系统关键部件水阀为例,建立了其设计参数的数学模型,利用惩罚函数法和Matlab提供的优化函数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优化结果为:水阀出口内径为2.5 cm,阀芯头部厚度为0.7 cm,阀芯上下运动行程为1.9 cm,阀芯头部上下端面直径分别为3.0和6.1 cm;室内样机试验测得的水阀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为2.08.该方法适用于水路系统其他部件参数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横轴流式玉米柔性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直收过程中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高的问题,结合现有玉米脱粒滚筒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横轴流式玉米柔性脱粒装置。该装置内置柔性脱粒滚筒,脱粒元件采用柔性钉齿和弹性短纹杆组合结构,实现了玉米果穗的柔性低损伤脱粒。研究了滚筒关键设计参数对脱粒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该脱粒滚筒关键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利用ADAMS软件进行了动平衡模拟仿真,开展脱粒系统的动平衡试验,保证了整机工作的可靠性;选取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和喂入量作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室内台架正交试验,确定较优参数组合:喂入量为8 kg/s,滚筒转速为450 r/min,凹板间隙为40 mm。在该条件下,玉米果穗的籽粒破碎率为0. 65%,未脱净率为0. 59%,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地隙植保机速度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高地隙植保机自动化程度不高、作业时行驶速度变化较大影响施药质量等问题,设计具备手动、自动切换功能的速度自动控制系统。以雷沃ARBOS高地隙植保机为研究平台,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方法对其变速执行机构、速度控制过程与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基于比例微分算法的速度控制方法,实时计算并控制速度执行机构的动作,实现行驶速度的自动调节。田间试验表明,高地隙植保机速度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按照速度指令控制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的输出,在平均行驶速度为0.21、0.83和0.94 m/s时,最大速度控制误差分别为0.05、0.10和0.10 m/s,满足高地隙植保机行驶速度控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秸秆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一环,其各阶段技术均广泛引入我国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其中,在秸秆切碎后的抛撒环节,国内大部分收获机型采用撒布板形式,但其调节方式单一、调节角度范围较小,限制了秸秆的田间利用率和还田效果。为此,以久保田988机型为例,以撒布板抛撒位置为试验因素,设计了相应角度调节组合的田间试验,并以秸秆抛撒不均匀度为鉴定依据,分析了其撒布板角度对秸秆抛撒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自行设计了一种可手动、电动调节的撒布板角度调节机构,且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有效可行,大大提高了秸秆还田利用率,促进了能源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农产品低湿节能干燥,分析了典型转轮除湿干燥模式,基于能耗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开展转轮热泵联合除湿干燥系统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研制出转轮除湿热泵干燥机。为了检验并提高转轮除湿热泵干燥机的作业性能,该文以杏鲍菇为研究对象,以降低杏鲍菇色差、除湿能耗比,提高复水性为目标,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理论,对再生温度、干燥温度、转换点相对湿度影响其干燥品质与能耗的因素开展响应面试验。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响应面模型,结合四维渲染图分析了上述3个考察指标受3个试验因素取值变化的影响机制,同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3个模型的R2均大于0.98,试验因素对干燥品质及能耗有较大影响,当再生温度87℃,干燥温度50℃,转换点相对湿度45%时,杏鲍菇复水比4.028,色差22.89,除湿能耗比(specific power consumption,SPC)2 633 k J/kg,与预测绝对值误差均低于6个百分点。该研究为转轮除湿热泵干燥设备的设计及干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