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4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山地酸枣资源丰富,通过嫁接鲜食枣良种、加强地下土壤肥水管理、修剪、花期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鲜食枣良种的丰产优质,为山地酸枣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沂蒙短枝、燕山短枝、阳光短枝和莲花栗等短枝型板栗品种为试材,研究其做中间砧对普通型板栗的矮化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以普通实生苗做基砧,短枝型品种做中间砧嫁接的石丰板栗树,其树高、冠径、节间长度均明显小于实生苗砧的同龄树。产量显著提高,果实品质不变。沂蒙短枝做中间砧效果最好.嫁接树的树高、冠径、节间长度只相当于实生砧同龄树的70%、60%和57%,增产幅度为169%。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产后收储过程存在的损失率高、能耗高、技术不匹配等现状,该研究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和数据,运用文献研究和工程技术集成法等构建了农民合作社粮食收储技术集成方案,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等构建了粮食收储技术模式评价体系;考虑经营主体、粮食种类、全环节等因素,从模式内涵、适宜范围、模式方案等进行设计,分别构建了东北玉米清洁能源机械干燥模式、中原两熟区绿色能源自然干燥模式、南方稻谷机械化干燥分类收储模式。以辽宁省某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储模式为例,优化后其评价值从中等级跃升到优等级别,实际运行结果显示:收储环节的损失率由初始的9%降低到5%左右,玉米霉变率从4%~8%降低到2%以内,干燥能耗降低30%以上。表明用构建的收储模式来指导特定区域农民合作社粮食收储技术方案优化改造是可行的,可以为促进中国粮食产后减损保质、农民增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进风方案下隧道烘干窑热风流场CFD模拟和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隧道烘干窑内同一横截面的热风均匀性影响着物料干燥均匀性和产品质量,而烘干窑入口风速分布直接影响着窑内热风流场的均匀分布。为了解决单一风机直进风隧道烘干窑存在的风速不均匀问题,提出了多种进风结构设想,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实际生产的隧道窑进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3种不同的进风方案(4风机、6风机和9风机)对隧道窑内热风流场均匀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6风机方案下隧道窑入口处进风均匀,热风扩散距离短,窑内热风流场整体均匀性较佳,综合性价比最高。研究结果为隧道窑入口进风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菜籽饼是一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很高的优质蛋白质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菜籽饼资源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菜籽饼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和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对其的开发和利用.目前,菜籽饼的脱毒方法主要有: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微生物脱毒法等等,每种脱毒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通过对上述方法的介绍和比较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脱毒方法.  相似文献   
16.
番茄溃疡病是由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引起的番茄最具毁灭性病害之一,在松江区3个大棚内发现可疑番茄病株。大棚内采集的发病植株经南京农业大学病原物分离培养和PCR检测,检测出番茄溃疡病菌。为进一步确认,笔者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对接种病原物进行了再分离,经专化性免疫试纸条检测和PCR检测,确定为番茄溃疡病菌。同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上海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摘要:葡萄根瘤蚜是一种严重威胁葡萄生产的入侵性害虫。由于蚜虫类害虫种类多、体型微小、形态相似,难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鉴别。文章以葡萄根瘤蚜为研究对象,以常见果树蚜虫为参照,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研究葡萄根瘤蚜的快速鉴定技术。利用mtDNA COI基因通用型引物LCO 1490/HCO 2198获得葡萄根瘤蚜及其他果树常见蚜虫的COI序列,根据测序结果设计1对种特异性SS COI引物(VitF269/VitR557),扩增片段大小为308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仅对葡萄根瘤蚜的mtDNA COI基因具有扩增效果,其他5种蚜虫均没有扩增条带。  相似文献   
18.
芦蒿是一种因其具有独特气味而广受市民欢迎的野菜,尤其在南京被广泛种植与消费。南京的八卦洲地区每年因芦蒿可获得数亿的产值。自2012年,该地区芦蒿在8~9月份相继出现一种新病害。病害发生初期,扦插在土壤下部的植株茎秆外皮变褐色,伴有臭味,随着病害发生严重,植株表现枯萎直至全株死亡。在八卦洲每年该病害的发生率在10%~20%左右,部分田块绝产。本研究采集发病植株,进行组织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共获得了30余株具有致病性的分离物。随机挑选了12株细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Biolog测定以及多位点序列分析,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本研究为芦蒿细菌性软腐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扁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引起的桃缢缩溃疡病是桃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带菌苗木及接穗是病害向无病区传播的主要途径。严格的检疫措施是保证无病区健康生产的关键。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是严格执行检疫措施及研究病害发生规律的有力工具。将扁桃拟茎点霉组蛋白H3(histone H3)基因与其近缘种比对发现,该基因特异性强,适合作为分子检测的靶标。针对histone H3基因为靶标,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建立了扁桃拟茎点霉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发现,该方法只能特异识别扁桃拟茎点霉。检测灵敏度可达4×10~1copies·uL~(-1),比常规PCR检测方法高1 000倍;孢子检测最低限达2个孢子,比常规PCR检测方法高10倍,且仅需1 h即可完成检测。该方法用于田间样品检测,扁桃拟茎点霉的阳性检出率达86%,高于分离培养法和常规PCR检出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 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可用于田间对扁桃拟茎点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将hrpB2基因作为检测靶标,根据hrpB2基因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HB2F2/HB2R2,用此特异引物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菌株中扩增出29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参试菌株和甜瓜组织的PCR反应结果为阴性,灵敏度试验证明可以检测到103CFU/ml靶标菌体。对市售的17个品种的甜瓜种子进行PCR检测,其中4个品种检测出携带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将hrp基因作为靶标,为快速检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