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1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夏玉米大、小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夏玉米大、小斑病盛发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发生程度与气喉、品种、种植密度、播期、茬口、土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病级夏玉米的产量损失变幅范围为4.97%~38.43%。卫福200FF100 ml/亩和10%施宝灵胶悬剂25 ml/亩田间喷雾,30天后对大、小斑病的复合防效分别为72.33%和65.00%。  相似文献   
72.
将6种中草药及维生素C配伍后混合粉碎,按1%、2%、3%和4%的比例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饲喂刺参24 d,以基础饲料组为对照。于投喂后第7、10、14、18、24天测内脏组织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表明:投喂期内,随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免疫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试验组NOS、SOD活性在投喂后第10、14、18、24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AKP、ACP活性在投喂后第10、14、18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添加量及饲喂时间综合考虑,饲料中添加2%~3%中草药复方添加剂,投喂14~18 d可使刺参免疫相关酶的活力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我国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对精准脱贫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顺应贫困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精准脱贫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系统梳理、综合施策、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74.
为探索在苏北平原砂姜黑土区推广小麦秸秆还田技术,以‘苏玉23’为材料,通过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常规肥配施等5种处理方式,研究了其对玉米出苗、茎秆形态、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不还田+不施肥料(T0)对玉米出苗质量、植株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分配、穗部性状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造成不利影响。小麦秸秆还田+肥料配施处理(T2、T3、T4)能显著改善当季玉米的出苗质量和幼苗素质,有利于植株的正常发育。与对照化肥处理相比,小麦秸秆还田+常规施肥(T2)虽能改善玉米出苗质量和茎秆形态,但对玉米穗部特征和产量有不利影响。T2处理缩短穗长,降低千粒重6.7%,导致减产8.4%;而小麦秸秆还田+有机肥配施或优化施肥处理(T3、T4)均有促进作用,出苗素质显著提高,其中以小麦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T4)效果最显著。与对照(T1)相比,T4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24.0%和6.7%,增产5.8%。播种后15天,T4处理的出苗率达到77.9%,比对照增加4.9%,出苗均匀度提高14.4%,为玉米增产提供了保障。可见,砂姜黑土区小麦秸秆还田能改善当季玉米的出苗质量、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干物质向籽粒转移,配施有机肥和优化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中以优化施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5.
将以黄芪为主药并加入另外5味中草药所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粉碎制剂,以质量分数分别为1%、2%、3%和4%的剂量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刺参24 d,以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于投喂后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18夭和第24天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投喂后24 d内,各试验组ACP、NOS与SOD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AKP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升高.2%复方中草药组的ACP活性在投喂后第14天活性最高,值为2.91 U/100 mL;SOD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最高,值为137.08 U/mL;投喂后第24天时AKP活性最高,为3.05金氏单位/100 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1%复方中草药组的NOS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最高,值为10.76 U/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刺参免疫,建议其适宜添加量为2%复方中草药.  相似文献   
76.
针对传统棉花打顶机升降系统响应慢和精度低等问题,基于电动自适应升降的控制原理设计出棉花打顶机试验机型,阐述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限位电路并制定出可行的工作模式,采用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建立出响应时间与台车速度、工作电流、升降高度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台车速度与升降高度均对系统响应时间的影响极显著,工作电流对其为显著;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台车速度为0.625m/s,工作电流为3A,升降高度为130mm,对应的响应时间为1.18s。经过模型验证,实测响应时间平均值1.23s,与预测值相比仅有4.06%的误差,表明此优化方案可行,可为进一步研究步进升降控制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针对深松作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作阻力大,导致会增加能耗及降低作业速率,且深松铲的结构参数和深松方式直接影响着深松作业的牵引阻力及作业质量等问题,探究了气动深松铲进气口压强与出气孔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主要受力部分,以改进深松铲设计方案。本研究对气动深松铲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构建了深松铲的气动力学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法对气动深松铲的受力进行仿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气动深松铲的进气口压强与出气口数量呈近似线性正相关关系。研究所得数据对气动深松耕作系统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79.
统收式采棉机风送系统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送系统是贯穿于采棉机整个工作过程的核心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统收式采棉机风送系统的输棉形式和工作原理,对该系统参数的设计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为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采棉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统收式采棉机清选装置的分选性能,针对棉花含杂率较高、损失率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统收式采棉机清选装置.首先,阐述了该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及前期试验确定以喂入量、钉齿滚筒转速转速、栅条间距为试验因素,棉花含杂率与损失率为目标值,利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其目标值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