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业科学   36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妥志龙 《农家参谋》2022,(3):150-152
当前,青海云杉育苗方法仍然采用播种育苗的方式,幼苗出土之后比较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好针对性管理,构建完善的栽培管理方案,确保幼苗能够顺利的度过危险期.本次研究探讨了青海云杉育苗技术要点和幼苗期的管理技术方案,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2.
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微生物、理化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微生物量、理化性质的关系,选择了土默川平原不同盐渍化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法,对0~4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理化因子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减少,其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0.65~36.55 mg/g、0.003~0.018mg/g、0.10~0.98 mg/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其变化范围在2.76~3.35 mg/g之间;随盐渍化程度加重土壤4种酶活性均降低,且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4种酶活性月份间差异显著;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这两组变量间均有显著的典型相关变量存在,且均能代表变量总体的相关信息;其典型相关主要是土壤p H、有机质、含水量、速效磷、速效钾和4种土壤酶活性引起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典型相关主要是由土壤蔗糖酶、脲酶和土壤微生物量中的固氮菌数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引起的;主成分分析认为,土壤有机质、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土壤含水量等可作为影响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肥力特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3.
王娜  贾凯  妥秀兰  高杰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9):1392-1398
为提高芜菁小孢子培养的产胚率,以新疆柯坪县当地农家品种‘阿恰芜菁’为供试材料,通过DAPI染色进行荧光显微观察芜菁花蕾长度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对应关系,了解其对胚诱导的影响,并利用倒置显微镜技术观察了解小孢子培养过程中胚状体离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蕾长度为1.5~2.0mm时,仅有6.45%的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培养未得到胚状体;当花蕾长度为2.0~2.5mm时,56.55%的小孢子属于单核靠边期,此时产胚率最高,每蕾达8.32个;当花蕾长度为2.5~3.0 mm时,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降至36.15%,此时可以得到胚状体,但每蕾仅有0.72个。可见,大部分处于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早期的小孢子最适合芜菁的小孢子培养。芜菁小孢子培养过程中胚状体的发育过程为:热激处理→膨大→均等分裂或不均等分裂→小细胞团→球形幼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期胚→胚再生植株,且在此过程中胚胎发育存在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64.
该文通过2014-2015年的粉葛新品种引种试验,分析引种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得出引种品种佛山高明的合水细叶粉葛表现出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和商品率好等优良综合性状,各项性状和产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春湾粉葛,适宜作为春湾粉葛的替代品种在阳江市范围内推广种植;另外,还从整地栽种、水肥管理、葛苗管理、除草修根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粉葛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农技推广工作者和种植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65.
作物残茬与生物篱组合对减轻土壤风蚀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究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冬春风蚀季节生物篱与作物残茬组合对间作裸露秋翻地的防护作用,采用风蚀圈和野外移动式风洞试验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风蚀情况进行监测,利用PC-3型自动气象站进行风速测定。结果表明,油葵秆生物篱减小了间作裸地近地面风速,提高了地表粗糙度;从防风蚀效果看草谷子茬优于油葵秆生物篱;在距油葵秆生物篱或草谷子茬下风向裸地不同位置处,土壤风蚀量基本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4 m左右土壤风蚀量最大,在篱和茬的双重保护下,距茬5 m处发生了风积现象;土壤风蚀量降低率基本呈“V”字型分布;土壤风蚀模数随风速增大而增加,在生物篱的保护下5~15 m/s风速时土壤风蚀降低率为5.03%~20.53%。因此,油葵秆生物篱具有防风蚀作用,而且与草谷子残茬组合对间作裸地会起到更好的固土防蚀作用。  相似文献   
66.
在对普陀山植被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景观美学价值进行全面梳理和挖掘。包括普陀山植被的结构和外貌美学特征;普陀山特色植物的景观美学价值;普陀山独特的寺庙古树风景林、沙滩风景林、海滨风景林、地带性风景林、垂直性风景林的景观美学价值。研究结果可为普陀山的植被保护、景观建设、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平衡施肥对油用向日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配合施用NPK肥对油用向日葵(油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在河套灌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K肥均有增产效果,且氮肥钾肥磷肥;1 kg N、P2O5和K2O分别增产葵花籽2.3、2.7和7.2 kg,施用N、P2O5和K2O养分利用率分别为24.4%、10.5%和50.1%,生产100 kg油葵籽实吸收N、P2O5和K2O分别为5.02、1.62和7.64 kg。干物质和NPK养分积累均表现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的"S"生长曲线变化规律,可用阻滞方程y=k/(1+aebx)进行模拟。油葵全株吸收的K最多,N次之,P最少,出苗后70 d是养分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的转折点,收获时N和P主要集中在籽实中,K主要分配在茎秆中。  相似文献   
68.
天然气长输管道数字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高速发展的现状,阐述了现阶段和未来实施管道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当前人们对管道数字化的理解,分析了国内外管道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列举了管道数字化的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建设意识淡薄、数据资源欠佳是制约我国实施管道数字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管道数字化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69.
氮肥品种及施用时期对春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河套与土默川地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时期施用尿素、硝铵、碳铵3种形态氮肥对春小麦籽粒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默川地区,施氮肥后,必需氨基酸含量、酸性和碱性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极显著增加;河套地区氨基酸总量、赖氨酸含量显著增加,酸性和碱性氨基酸含量的增加达到极显著水平,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降低1.64%,达到了显著水平.各种氨基酸含量在氮肥品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氮肥后期施用可不同程度提高各类氨基酸含量,其中,氨基酸总量、酸性氨基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的增加达0.10以上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0.
种植制度对阴山北麓马铃薯种植区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铃薯带状间作长期定位试验,测定了生育期内马铃薯与草谷子间作轮作(P-M)、间作连作(P+M),马铃薯与油菜间作轮作(P-R)、间作连作(P+R)地块10cm地温,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地温日变化呈明显的正弦曲线变化规律,轮作在6:30-9:00达最低温,16:30-18:00达最高温.相同生育期内轮作与连作比较,其平均最高、最低地温出现早0.5 ~1.5h,日较差大0.6 ~3.5℃.种植制度对日平均地温和积温的影响在不同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苗期和块茎形成期,受不同前茬影响,轮作的平均地温和积温高于连作,与不同作物间作的处理间差异很小;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P-R的地温最低,P-M的最高.马铃薯块茎产量与全生育期日较差、生育前期的平均地温和日最高温、生育后期的日最低地温呈显著正相关.可见,提高苗期地温、增大各期日较差是轮作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原因;与株高冠幅较大的油菜间作可以减少高温伤害,但在冷凉地区,与草谷子等低矮作物间作更容易获得充足的热量,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