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1篇
农业科学   14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转Xa21基因杂交水稻选育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因枪转基因方法和双质粒共转化体系将Xa21基因转入优良恢复系明恢63,得到转基因系M12和M22,并进一步做田间试验、新品种选育和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M12和M22对中国的所有白叶枯病小种都表现出高度抗性,但与原受体品种明恢63相比,农艺性状上有许多变异,主要表现在:结实率、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差,与珍汕97A的配合力显著降低;但与温敏不育系(X07S、056S)配组的F1有较好的田间表现。通过多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功地将Xa21基因从M12株系转到保持系80-4B和不育系80-4A中,得到抗白叶枯病的皖21B和皖21A。并利用皖21A不育系选育出优良杂交组合抗优97(皖21A×R-18),该组合在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中产量表现突出,米质优良。对不同世代和不同遗传背景的转基因品系进行白叶枯病鉴定和Southern分析表明:Xa21基因都能稳定遗传和正常表达,连续16代的种植并没使其白叶枯病的抗性减弱或丧失,而且不论Xa21基因是纯合的还是杂合的都有相同的抗性表现。对大鼠和小鼠的饲喂试验表明:转基因大米实质上等同于非转基因大米,是安全无害的。  相似文献   
62.
普通田菁(Sesbania cannabina)根瘤菌属快生型,24小时形成菌落,杆状,大小为0.28~0.47μm×1.3~2.5 μm,运动,具两根侧生鞭毛,类菌体形态与其培养基上形态相似。能广泛利用碳源。产能基质试验结果表明,类菌体不能利用蔗糖,丙酮酸是最有效的能源,其次是葡萄糖、α-酮戊二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草酰乙酸、乳酸和苹果酸,果糖利用较差。类菌体的固氮酶活性从 10 m mol·L~(-1)始随基质浓度递增而增加,琥珀酸和丙酮酸分别在 200和300mmol·L~(-1)时达最高活性,而葡萄糖达 500 mmol·L~(-1)时乙炔还原活性还在上升,未出现抑制现象。葡萄糖为产能基质要求低氧浓度,当氧浓度为反应瓶气体体积的2%时,类菌体乙炔还原活性最高,6%时活性很低,而丙酮酸,琥珀酸为基质,类菌体适应氧浓度范围比较宽,在6%时固氮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63.
浙贝母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被列为“浙八味”之首,在医学药用上有着非常好的功效。现有的生产方式大部分为人工进行播种、植保和收获,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在浙贝母的主要产地进行集成创新研究,根据自主研发的机具规定了浙贝母在生产过程中的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规程,为浙贝母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技术支撑,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旱地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免耕覆盖与深松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降水贮蓄率、入渗、容重、养分、温度等土壤环境因子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项技术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减缓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幅度,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利用率及小麦产量。增产最高可达18.89%与20.87%,但其应用效果年际间差异较大。免耕覆盖降水贮蓄率为34.8%~77.4%,深松覆盖为38.7%~75.0%;免耕覆盖的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为1.04~1.82 kg/m3,深松覆盖为1.07~1.77 kg/m3。  相似文献   
65.
为了明确填闲作物对棚室蔬菜土壤NO3--N的消减潜力, 揭示不同填闲作物消减土壤剖面累积NO3--N的特征, 并为探索阻控棚室蔬菜土壤氮素淋溶损失机制及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华北平原传统的棚室蔬菜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在蔬菜休闲期采用种植深根型填闲作物甜玉米、甜玉米+牛膝间作和白菊花的田间原位修复技术。结果表明:甜玉米和甜玉米+牛膝处理的总含氮量和吸氮量较高, 分别为20.11、19.62 t·hm-2和240.34、287.56 kg·hm-2, 显著高于白菊花的5.81 t·hm-2和57.13 kg·hm-2;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均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降低, 其中白菊花处理的根长密度与根干重在0~3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0 cm土层以下的根干重在各处理间无差异, 根长密度在数值上表现为间作甜玉米> 甜玉米> 白菊花> 间作牛膝;甜玉米对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的消减量高达907.87 kg·hm-2, 显著高于白菊花的891.16 kg·hm-2和甜玉米+牛膝间作的879.93 kg·hm-2。因此, 在蔬菜作物轮作的间歇期, 种植填闲作物能有效地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 控制土壤剖面硝态氮向下淋溶。  相似文献   
66.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PCV2 SN07-1 2株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50),初步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病毒滴度的差异。参照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并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于同一病毒样品,IFA法测出的TCID50为106.5/mL,PCR法测出的TCID50为105.0/mL,结果表明:IFA法比PCR法更敏感,更适宜用于测定PCV2的效价。  相似文献   
67.
安徽省桐城市地处北纬30°39′~31°16′,东经116°41′~117°09′,年平均气温16℃,0℃以上有效积温5842.5℃、10℃上的活动积温5100℃,无霜期234天,是双季稻区的北缘地带桐城共有耕地3.3万hm^2,1999年以前以双季稻为主,近几年中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3年达到1.04万hm^2,中稻生产已在桐城市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高温热害严重威胁着中稻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8.
概述了我国柞蚕新品种选育取得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十三五”期间育成的10个柞蚕新品种(辽四、辽8、早秋212、龙蚕3号、大白1号、呼伦贝尔1号、双丰1号、珍珠1号、墨玉、辽蚕988)的来源、特征特性及适宜地区等,并对“十四五”期间我国柞蚕育种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我国是肉羊养殖大国,南方地区农牧户数量多,肉羊生产以山羊为主,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是肉用山羊产业发展的趋势.文章以南方家庭牧场肉用山羊养殖为切入点,结合现阶段国内外肉羊产业发展形势和研究应用进展,对南方地区家庭牧场肉用山羊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南方家庭牧场肉用山羊养殖高效、优质、健康、可持续发展提...  相似文献   
70.
奶牛性控繁育技术,近年来在我县普遍推广,由于配种成本大,受胎率相对低,推广难度大.但是,对于奶牛养殖者来说,牛奶是他们实现利润的主要产品,母牛是他们实现生产效益的主体.由于母牛犊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公牛犊(不包括种公牛),多产母犊,少产公犊或者不产公犊就成了奶牛饲养者的一个共同愿望,多生一头母犊,就多一份经济收益.另外,连续生母犊,对加快牛群繁殖速度、缩短世代间隔、加快改良步伐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奶牛业的发展助推了奶牛性控繁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诞生了奶牛性控冻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