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9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水稻抗稻瘟病分子育种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瘟病是世界水稻产区最主要的病害。目前除了传统的抗稻瘟病育种外还大规模开展抗性基因的分子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已克隆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以及各种外源基因进行转基因育种,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及辅助选择育种研究进展。同时,根据我国目前抗瘟育种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新策略。  相似文献   
72.
四倍体盾叶薯蓣综合经济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四倍体盾叶薯蓣和二倍体盾叶薯蓣进行了单株产量、薯蓣皂甙元含量、芽头数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盾叶薯蓣综合经济指数为20.35,其亲本的二倍体实生苗和二倍体无性繁殖苗的综合经济指数分别为33.45和7.38。四倍体盾叶薯蓣虽然有一定的优良特性,但结合其种苗组培快繁的代价考虑,不值得推广。通过实生繁殖优良品种是一条较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3.
分子标记技术具有消除环境影响、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效率、精确定位性状基因等优点。回顾了高粱遗传图谱构建、抗旱性QTL基因定位、抗病性状基因定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4.
三种冷季型草坪草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9个不同品种冷季型草坪草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实验,结果表明:选用CC或NB培养基都能使其愈伤组织出愈率与植株再生率得以提高;2,4-D诱导浓度(2mg/L)均高于水稻等其它禾本科植物;在分化过程中。6-BA的浓度以2mg/L为最佳。  相似文献   
75.
蒋建雄  张天真 《作物学报》2004,30(5):512-515
植物体内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P)在一系列重要的生理代谢途径中发挥作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它们与许多贮藏蛋白的降解有关[1],它们可能催化大多数蛋白前体向成熟蛋白转化过程中的翻译后加工过程[2,3],从而为幼苗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76.
转基因改良水稻抗稻瘟病的策略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转基因技术是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证实通过某些抗病基因、抗真菌蛋白基因、杀菌肽基因的转基因,可以培育出获得对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水稻品种。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的进展评述了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77.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是当今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综述了纤维类能源草的特点、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利用方式,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摘 要:为了解羊茅属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L.)、早熟禾属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黑麦草属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耐盐性,以高羊茅(凌志、爱瑞三号、阳光宝贝)、草地早熟禾(纳苏,抢手股,优异)、多年生黑麦草(首相、焦点)共八个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浓度的NaCl水培营养液中对各种材料幼苗进行耐盐处理。实验表明:草地早熟禾的耐盐临界浓度为200 mmol/L,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耐盐临界浓度为150 mmol/L;并确定8个品种的耐盐性的差异:枪手股最好,首相最差。同时,对其相关叶片显微结构:泡状细胞、维管束、表皮细胞、气孔器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由于具有与耐盐植物相近的结构而更能耐受较高的盐浓度。关键词:草坪草,耐盐差异,叶片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79.
建立了一种利用PCR-96孔板法快速筛选棉纤维cDNA噬菌体文库,分离全长基因序列的技术体系.首先根据已知EST片段设计一至两对特异PCR引物,通过在96孔滴定板上逐级稀释cDNA文库,利用特异引物以及特异引物与通用引物组合逐级从cDNA文库中筛选目标克隆,最终可获得目标全长cDNA。  相似文献   
80.
针对部分杂交稻在生产上不抗病的问题,通过传统选育方法与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将转溶菌酶基因水稻中花9号(粳稻)与杂交稻亲本MH63(籼稻)进行杂交和多次回交,以期快速筛选出持久高抗的优良株系,进而配制新的杂交稻组合,获得既抗稻瘟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杂交稻亲本新品系.试验结果表明,转育后代对叶瘟和穗颈疽的抗性均明显优于轮回亲本,叶瘟的病情指数降低了39.39,穗颈瘟的发病率降低了10.21%,经病圃筛选和室内分子检测,证明转育后代已携带有溶菌酶基因,现已得到167个综合抗性好且表型趋向于轮回亲本的单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