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农业科学   430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探讨福建省漳州市盛明养殖场鲈鱼的致病菌及其与鲈鱼免疫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从而可以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解剖患病鲈鱼肝脏组织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了致病菌VP-5。显微镜观察该致病菌VP-5形态为球杆状,弧形,有单鞭毛,运动活跃,革兰阴性菌。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后,该致病菌对酪氨酸、葡萄糖、甘露醇等反应阳性,对蔗糖,阿拉伯糖和棉子糖等反应阴性。分析了该致病菌16SrRNA和tdh1基因序列,发现其与副溶血弧菌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综合后鉴定致病菌VP-5为副溶血弧菌。并研究了副溶血弧菌VP-5侵染鲈鱼后寄主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的表达水平差异。鲈鱼腹腔注射感染副溶血弧菌VP-5,感染后0-96h解剖鲈鱼肝脏组织和表皮组织。采用Trizol试剂盒抽提鲈鱼总RNA,反转录后生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鲈鱼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鲈鱼受到副溶血弧菌VP-5感染后,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在鲈鱼肝脏组织的表达量12h和24h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表皮组织的表达量在24h和36h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证实鲈鱼肝脏组织免疫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与副溶血弧菌VP-5的感染正相关,相对于表皮组织反应更快。因此鲈鱼的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积极反应于致病菌,这些基因的快速表达会引发鲈鱼自身免疫应答,增强其抵抗致病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地理差异,对沈阳、济宁、郑州、南京和嘉兴5个地理种群灰飞虱的表观形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不同地理种群灰飞虱的雌雄比随纬度降低而增大,沈阳、济宁种群的体长显著长于其它种群个体,雌虫中长翅比率存在明显差异。若虫存活率差异显著,由低到高为:郑州济宁沈阳嘉兴南京。不同地理种群灰飞虱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均为11~12℃,差异不显著;沈阳和济宁种群的若虫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值均显著长于其它3个种群。不同温度下不同地理种群的成虫寿命差异显著,但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5℃条件下,不同地理种群单雌有效产卵量差异显著,由低到高为:嘉兴郑州济宁沈阳南京。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为承德地区藤本月季’大游行’的栽培管理提出建议。[方法]对藤本月季品种’大游行’在承德地区进行引种栽培,研究光照、水、肥等环境因素对’大游行’生长的影响。[结果]’大游行’在遮阴20%的条件下株高、冠幅、叶长、叶宽等指标达到最大值,随着遮阴强度的不断增加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无处理对照组相比,每30 d浇水1次’大游行’的各项生长指标差距不明显,控制每15 d浇水1次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花色和叶色变浅。每小区(4 m2)施牛粪100 g的条件下,’大游行’的各项生长指标较自然条件下均有明显增长,施肥对花色、叶色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结论]藤本月季’大游行’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在承德地区园林绿化中可以大力推广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协调好光照、水、肥和应用环境、需求间的关系,以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4.
抗A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禽流感H9亚型病毒(AIV-H9)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以研制抗禽流感病毒(AIV)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了5株特异性抗AIV核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IV-NP-2C3、AIV-NP-6A5、AIV-NP-3H9、AIV-NP-7B4、AIV-NP-2H4。这5株单克隆抗体能与所有试验的AIV-H9病毒反应,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仅识别60 ku的蛋白抗原,而不与新城疫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反应。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以这些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ELISA方法可迅速检测出禽流感病毒,这些单克隆抗体在禽流感的预防监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张广民  文杰 《中国饲料》2006,(10):36-38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PCR荧光信号的变化进行核酸定量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基因表达、基因组变异和多态性检测等许多方面。本文综述了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
江苏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复合PCR方法,对江苏地区的162份可疑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72份病料为PCV2阳性,17份为PCV1阳性,其中7份同时感染PCV1和PCV2。从发病时间看,以9~11月发病最多,阳性率高达54.67%。样品较多的保育猪和育肥猪的阳性率分别是26.03%和68.12%。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已在江苏地区呈流行趋势。同时对18头PCV2阳性猪病料的心、肝、脾、肺、肾、脑、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进行PCV2检测,结果有7头PCV2阳性猪的各个脏器都能检测出PCV2;在这些脏器中,肺、腹股沟淋巴结、扁桃体的检出率都为100%,较其他受检脏器更适合作为PCV2的检测样品。  相似文献   
27.
某黄鸡养殖农户4条大棚雏鸡总存栏量40 000只左右,在12日龄免疫后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出现有神经症状的"扭头鸡",采食量下降,病鸡在跑动后有后蹲的姿势。第一条棚雏鸡先发病,随后3条棚雏鸡相继发病,病症相似。病程持续近10天,总死亡量约1 000只。根据发病背景、症状观察、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及PCR试验、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等一系列工作,诊断为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同时进行了病原菌的动物回归试验,在雏鸡体内成功复制出该临床疾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发病鸡群进行治疗,使病情得到迅速的控制。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参考GenBank已发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sp2基因序列,在高致病性病毒Nsp2基因缺失区的两端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并优化了能够区分经典PRRSV和高致病性PRRSV的RT-PCR诊断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2007~2010年间江苏地区的45份可疑临床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临床病料阳性率为40%,所有毒株均属于高致病性毒株。对PRRSV阳性病毒的Nsp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有18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毒株,与中国高致病性PRRSV代表毒株JXA1、WUH1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2.2%~97.6%、80.4%~95.3%。此外,18株病毒的Nsp2共同存在不连续的30个氨基酸缺失,缺失位置与同期中国高致病性PRRSV具有相同的特征。通过本研究掌握了江苏地区2007~2010年间PRRSV流行情况及Nsp2基因变异特征,为地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我国肉鸡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我国肉鸡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2013年6~8月,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在我国肉鸡养殖主要产区开展了大范围的调研活动,对我国肉鸡养殖规模的结构分布、经营模式等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专业化的个体养殖和中等规模养殖是目前我国肉鸡养殖的主要生产形式,养殖规模越大,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特征表现得越加明显。  相似文献   
30.
环境高温对两品种肉鸡生长、胴体性状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5周龄AA肉鸡公鸡和北京油鸡公鸡各108只,评价持续高温对其生产性能、胴体组成、脂肪沉积的影响,比较其对高温耐受性的差异。试验设3个处理:34℃持续高温,自由采食(试验组,34AL);21℃适温,自由采食(适温对照组,21AL);21℃适温,采食量与34AL组相同(采食配对组,21PF)。所有仔鸡在人工环控舱饲养至8周龄试验结束。结果表明:AA肉鸡在持续高温下的采食量比适温对照组降低45%(P〈0.001),日增重由61.45 g/d降至22.29 g/d(P〈0.001),饲料利用率明显降低(P〈0.05)。对北京油鸡而言,热暴露虽然也使采食量大幅下降(下降幅度为20%,P〈0.001),但日增重却没有受到高温的影响,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P〈0.05)。北京油鸡在试验期间无一死亡,而高温处理的AA肉鸡死亡率高达36%。与适温对照组相比,高温试验组AA肉鸡的胸肌率明显下降(P〈0.05),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的沉积率明显降低(P〈0.01),腹脂沉积率无明显变化(P〉0.05)。北京油鸡胸肌率未受到高温的影响,但热暴露北京油鸡腹脂沉积率明显高于适温对照组(P〈0.05),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的沉积相对稳定(P〉0.05)。研究表明,北京油鸡对高温表现出极高的耐受性,在持续34℃高温下正常的生长、发育没有受到影响;AA肉鸡在持续34℃高温下,正常的生长、发育被极大程度地破坏,死亡率高。北京油鸡适应高温的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在高温下腹脂沉积增加及饲料利用率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