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业科学   1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饲用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在饲料中被长期添加,造成了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耐药菌株的出现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益生菌发酵饲料是改变当前养殖状况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之一。益生菌发酵饲料能减少原料中抗营养因子,产生有益代谢产物和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营养水平,起到促生长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作者就益生菌发酵饲料对仔猪生长和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发酵饲料对仔猪生长和免疫的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土壤消毒是一种快速、高效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啮齿动物的技术,能很好地解决高附加值作物连续种植中的重茬问题,并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化学消毒技术是将熏蒸剂注入到土壤中而发挥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73.
楸树无性系早期生长变异和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评价和选育优良楸树(Catalpa bungei C. A. Mey)无性系。[方法]本研究利用32个楸树无性系7年的生长测定数据,以分析其生长规律及早期生长过程。对各无性系的单株材积生长进行Logistic拟合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32个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年份(1 a除外)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说明楸树无性系间变异丰富。楸树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7.84%~35.56%),胸径次之(11.89%~17.29%),树高最低(6.91%~10.87%),无性系单株材积改良潜力较大。同时生长后期单株材积(0.75)和胸径(0.82)保持较高的重复力,意味楸树单株材积受遗传控制较强。利用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平均值,拟合了楸树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曲线的Logistic模型,估算的生长参数在无性系间具有较大差异。楸树无性系7年生单株材积平均年生长量呈"S"型曲线生长趋势,而连年生长量先上升后下降,在第5年达到高峰,截止到本次调查时还未达到数量成熟。相关性分析显示:楸树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量与最大生长速率(MGR)、线性生长速率(LGR)、线性生长量(LGI)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32个楸树无性系分为4大类,其中第I类的楸树单株材积生长总量较大,且具有较强的后期生长潜力。[结论]不同楸树无性系的遗传变异丰富, 1-1、22-07、19-01、16-05、16-01、16-07等6个无性系生长潜力较高,可作为楸树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4.
应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人参中13种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研究不同施钾水平条件(1,3,6,9,12 mmol/L)下人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采用超声法提取,UPLC测定聚炔类化合物的含量,色谱条件为Waters HSS T3(100 mm×2. 1 mm,1. 8μm)色谱柱,以乙腈(B)-0. 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1~8 min,0~8%B; 8~9 min,8%~15%B; 9~10. 5 min,15%B; 10. 5~11 min,15%~0%B; 11~15 min,0%B),流速为0. 3 m 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在此条件下13种组分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钾水平条件下人参中13种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核苷类化合物总含量为1 908. 74~2 527. 89μg/g,随着钾水平的提高,核苷类化合物总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黄嘌呤、尿苷、鸟苷、2'-脱氧鸟苷4种核苷类最为丰富,其中黄嘌呤含量随着钾浓度的升高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最高含量为324. 55μg/g;尿苷和鸟苷的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钾浓度为6 mmol/L时二者含量最低,分别为309. 97μg/g和156. 00μg/g,钾浓度为12 mmol/L时尿苷最高含量为741. 71μg/g,不施钾的对照组鸟苷的最高含量为637. 27μg/g; 2'-脱氧鸟苷的含量随着钾水平的提高呈现降低的趋势,含量为529. 53~227. 60μg/g。UPLC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高,可用于人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不同施钾水平条件下人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较大,可为人参生产中钾肥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为明确乙蒜素和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p.)4种病原真菌的毒力效果,同时扩大乙蒜素的防治谱,筛选新的杀菌剂组合物,为枯萎病和立枯病等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室内离体条件下,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先测定了乙蒜素和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作用效果,并得到相应的毒力回归方程。结果表明,80%乙蒜素乳油对4种病原真菌的EC50分别为15.507、31.357、15.991、35.454 mg/L;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4种病原真菌的EC50分别为13.142、1 039.924、12.116、0.023 mg/L。随后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Colby法进一步评价乙蒜素和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混用效果,结果表明,乙蒜素和嘧菌酯混合使用对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新拟盘多毛孢和刺盘孢属4种病原真菌表现出加成的作用效果。最后,对乙蒜素和嘧菌酯部分混配...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不同木霉菌对栽培人参土壤的改良作用,分析木霉菌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采用人参盆栽试验,添加外源木霉菌(钩状木霉DH3、MM3、MM4、Q7 4种菌株和哈茨木霉MM6菌种)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添加不同外源木霉菌处理后人参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土壤pH值无显著变化,土壤全氮、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碳氮比(C/N)在添加木霉菌处理中降低,其中钩状木霉MM3和哈茨木霉MM6两株菌的理化性质表现最好。ITS测序分析获得703个OTUs,涵盖了8门、26纲、46目、86科、141属。木霉菌处理后土壤真菌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ACE、Chao1)增加,尤其是钩状木霉MM3;钩状木霉MM3中的主要特征种群是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和木霉菌属(Trichoderma),哈茨木霉MM6的主要特征种群是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C/N和硝态氮是影响土壤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刺球菌属(Chaetosphaeria)与土壤全氮...  相似文献   
77.
微生物菌肥对熏蒸剂处理后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熏蒸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手段,但化学熏蒸剂在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会对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活性造成影响。微生物菌肥不仅能够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侵染,而且能够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将土壤熏蒸剂与微生物菌肥配合使用将有利于连作土壤修复、土壤-植物微生态环境的改良与重塑。一方面,土壤熏蒸剂用于消灭前茬作物遗留下的土壤病原物,给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另一方面,施用微生物菌肥给“纯净”的土壤环境输入有益菌群,引导更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形成。本文简述了土壤熏蒸剂、微生物菌肥以及微生物菌肥介入熏蒸后的土壤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系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进展,旨在系统解析微生物菌肥对经熏蒸剂处理后土壤微环境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解决连作障碍、防治土传病害、恢复植物根际功能提供相关理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8.
<正>1加强栽培管理1)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使苹果树获得充足的水分、养分,实现优质丰产。在少雨缺水的立地条件下,一般进行中等密度栽植,即株行距  相似文献   
79.
土壤消毒是一种快速、高效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啮齿动物的技术,能很好地解决高附加值作物连续种植中的重茬问题,并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化学消毒技术是将熏蒸剂注入到土壤  相似文献   
80.
南阳楸树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市林科所根据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下达的研究任务,从2007年8月份至2007年10月份,对南阳13县市区110株楸树优树的调查,将收集到的64个家系和110个无性系分别进行保存。以宛选"8401""8402"做对照,选择出超过"8401"、"8402"的优良无性系。体现从家系中选择优良基因型,无性选择利用的指导思想,实现了过去利用原有自然变异改良路线向人工杂交创新为基础新技术路线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