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6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见彩中插2)生物学名称为眼斑拟石首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为广温广盐性鱼类,适温为10~30℃。最适为18~25℃,有报道可耐2℃的低温,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淡水、半咸水、海水中均可正常生长,为肉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主要摄食贝壳类、头足类、小鱼等,人工饲养可用配合饵料。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鳙鱼鱼肉蛋白的酶解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晓晴  戴志远  叶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99-11502
[目的]为鳙鱼及其他淡水鱼鱼肉蛋白资源的高价值利用提供指导。[方法]首先比较6种不同蛋白酶水解鳙鱼鱼肉蛋白的能力,找出酶解能力最高的蛋白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解鳙鱼蛋白的工艺条件,探讨酶解过程中酶底物浓度比([E]/[S])、pH值和温度对酶解物水解度的影响。并分析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结果]碱性蛋白酶水解鳙鱼鱼肉蛋白的能力最强,蛋白回收率最高。其酶解鳙鱼鱼肉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E]/[S]1.7%、pH值9.7,温度57℃。鳙鱼鱼肉蛋白在该条件下水解度理论值为25.24%。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下所得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与鳙鱼鱼肉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差别不大,酶解物很好地保持了鱼肉蛋白的特定氨基酸模式。[结论]优化了镛鱼鱼肉蛋白的酶解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在美国泛滥成灾的鲫(Carassius auratus)的营养和安全性并综合利用,对其营养品质、蒸煮前后呈味核苷酸及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鲫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总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8.55%、0.92%、16.6%、2.63%和0.49%;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比例均衡,铅(Pb)、汞(Hg)等有害元素均满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92.98,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Lys);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高于一般淡水鱼;蒸煮后呈味核苷酸含量略有减少;新鲜鲫共检出38种有效挥发性物质,关键风味成分是壬醛、己醛、正辛醛、庚醛、戊醛、E-2-辛烯醛、1-辛烯-3-醇、2-正戊基呋喃;蒸煮后鲫鱼共检出52种有效挥发物质,关键风味成分为壬醛、己醛、正辛醛、庚醛、戊醛、E-2-辛烯醛、(E,E)-2,4-庚二烯醛、癸醛、1-辛烯-3-醇。  相似文献   
14.
朱凯  戴志远  沈清  郑振霄 《水产学报》2021,45(7):1213-1224
为了研究3种不同海洋脂质-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 , EPA), 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 , 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 , DH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本实验采用葡聚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C57BL/6小鼠为UC模型,以小鼠的体质量量减少量、疾病活动指数、结肠表观、结肠长度、结肠的重量与长度比、苏木精-伊红染色结肠组织切片的显微观察及组织学损伤评分为指标评价3种海洋脂质对UC的干预效果,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3种海洋脂质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海洋脂质均可以有效抑制UC小鼠体质量的下降、疾病活动指数的升高、结肠长度的缩短及组织损伤评分的升高,其中DPA的在抑制体重下降、疾病活动指数升高以及组织损伤评分升高方面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者。16S rDNA高通量测序的结果显示,3种海洋脂质可以有效抑制UC小鼠肠道内拟杆菌属、脱硫弧菌属、肠球菌属、埃希菌属/志贺氏菌属、乳球菌属、普雷沃菌属和毛螺菌属丰度的增加,阿克曼菌属、理研菌属、双歧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丁酸杆菌属、真杆菌属和螺旋菌属丰度的降低,其中DPA对阿克曼菌属, 理研菌属, 丁酸杆菌属和埃希菌属/志贺氏菌属具有更加显著的调控作用。本研究表明,EPA、DPA和DHA这3种海洋脂质可以显著缓解UC小鼠的病症,并且可以显著改变UC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说明这3种海洋脂质对UC的管控作用或与其对肠道特定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相关。本研究为海洋脂质,尤其是DPA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参考,并为膳食管控慢性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深度开发金枪鱼加工副产物,充分利用金枪鱼油所含营养成分,以壳聚糖为壁材,金枪鱼油为芯材,分别采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比较两种制备方法对制得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喷干鱼油微胶囊和冻干鱼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分别为77.26%、63.86%,但后者对鱼油脂肪酸保护更好;前者挥发性成分共有43种,其中酮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占33.01%;而后者的挥发性成分仅有24种,以酯类为主,占52.29%,且没有检测到典型的腥味物质,这可能是由于冻干过程温度较低,抑制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更能掩盖鱼油不良风味。贮藏试验显示,两种鱼油微胶囊与鱼油相比,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贮存7d后,两种胶囊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保留率分别为82.22%和85.25%,两种制备方法对DHA和EPA保留率的影响不大(P>0.05)。研究表明,两种鱼油微胶囊制备方法对延缓鱼油氧化和掩蔽不良风味有一定作用,对制备鱼油微胶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最近兴起的醉鱼干生产技术,以传统加工方式为基础,结合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设备,为淡水鱼的加工生产和利用开拓了一条道路。其加工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渔业资源和作业结构的变化,虾类捕捞量迅速增加.为了提高虾类商品价值、出口创汇,延长渔船作业天数和提高生产效益,搞好第一线的海上保鲜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虾保鲜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低温冷冻保藏、气调保鲜、调节pH、辐射保鲜、添加保鲜剂、可食性涂膜和虾保鲜冰等虾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虾保鲜技术的未来目标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烟熏即食鱼片中的苯并芘(BaP)含量,同时保留其感官特征和风味品质,开发熏烟在线筛滤技术,优化烟熏即食鱼片的加工工艺。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固相吸附材料(棉花、硅胶、分子筛、活性氧化铝)对烟熏即食鱼片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熏鱼的BaP和风味物质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固相吸附材料发现,当吸附剂为硅胶时,BaP含量下降至4.88 μg·kg-1,产品质地、色泽、熏香等感官评分较高,酚类等友好型挥发性物质得到保留。响应面优化后的烟熏鲟鱼片最佳工艺条件为硅胶25 g,烟熏时间30 min,烟熏温度85℃。本研究结果对健康烟熏食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海洋资源的变化,传统的主要经济鱼类的渔获量日趋减少,而鲐鲹鱼等中上层鱼类产量不断增加。中上层鱼类因水份含量高,自溶酶活性强,鱼体鲜度下降快,易产生组胺;而且鱼体脂肪含量高,脂肪的不饱和程度大,易氧化变质,给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在鲐鲹鱼罐藏加工研究中,成功地研制出以低温干燥脱水代替传统的油炸脱水工艺技术,被生产企业采用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现将该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丰富的鲐鱼资源,日前尚未充分开发利用。鲐鱼是多脂红肉鱼,鲐鱼脂质中的脂肪酸具有大量不饱和烃链,易发生自动氧化,其降解产物醛和羧酸产生使人不愉快的腥臭味,给加工带来很大困难,并使营养成份降低。我们在鲐鱼软罐头加工研究中发现添加熏液可以有效抑制加工和贮存过程中鲐鱼脂肪的氧化变质,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现将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