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植物精油对反刍动物瘤胃影响及其机理的报道。旨在探讨植物精油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并探讨了植物精油应用在生产实践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是个大属,中国是狼尾草属牧草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至今已发现并发表的包括常见种、引进种以及新发现种、新发现变种共计12种3变种(包括4个引进种)。狼尾草属牧草的广泛适应性、高产草量、高蛋白含量及无融合生殖特性等受到世界多国农业部门与育种专家的高度关注,在狼尾草饲用型、生态型、观赏型、能源型牧草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狼尾草属优良草种的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和品种引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3.
文章比较了0.1%升汞+10%NaClO+70%乙醇;10%NaClO+70%乙醇;10%NaClO+70%乙醇+1:15洁尔灭等不同消毒方法对苜蓿种子的灭菌效果,并分析了1/2 MS培养基和滤纸+1/2 MS培养液两种萌发介质对萌发率、污染率、生长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0.1%升汞+10%NaClO+70%乙醇和10%NaClO+70%乙醇+1:15洁尔灭的消毒方法污染率最低,且后一种方法对操作人员相对安全;滤纸+1/2 MS培养液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速度较快,污染率也较低。综合效果表明:10%NaClO+70%乙醇+1:15洁尔灭与1/2 MS培养液+滤纸的组合安全快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4.
根据鸽子线粒体DNAD-loop环基因中的保守序列,用Primer5.0设计针对鸽的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从鸽样品中得到约150bp的特异条带。通过测序对扩增产物进行验证,鸽组织的PCR产物序列与基因库中检索到的相应序列相吻合。该实验建立了检测鸽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方法,其检测灵敏度为0.1%。  相似文献   
35.
有机废弃物菌糠和醋糟对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兰州市秦王川引大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地区耕地盐碱综合防治的研究目标,以菌糠和醋糟两种有机废弃物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了4种有机废弃物处理(菌糠7 500 kg·hm-2,JKⅠ;菌糠15 000 kg·hm-2,JKⅡ;醋糟7 500 kg·hm-2,CZⅠ;醋糟15 000 kg·hm-2,CZⅡ)对盐渍化土壤的容重、pH值、电导率以及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电导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醋糟对次生盐渍土壤的质地疏松、盐分抑制和修复改良效果总体上优于菌糠。施加有机废弃物耕种一季作物后,土壤容重下降6.45%~10.93%,土壤pH值下降0.59%~0.93%,土壤电导率下降36.84%~44.44%,且达到显著水平;有机废弃物对成熟期小麦叶片电导率影响最为明显,JKⅠ、JKⅡ、CZⅠ、CZⅡ4个处理分别显著低于CK 14.75%、16.76%、10.07%和20.14%;CZⅡ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增产11.16%。  相似文献   
36.
张怀山  乔国华  张茜  王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43-18846
[目的]研究狼尾草属土生种花粉的形态。[方法]对狼尾草属土生种3草种、1变种的3个变形共6份材料的花粉颗粒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花粉粒形态为近球形,萌发孔为单孔,位于远极面,周围有明显加厚处,花粉壁薄而易皱,分为2层,外壁纹饰与颗粒大小各不相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狼尾草土生种结实率低与花粉粒形态不够饱满具有一定关系;花粉粒形状与外壁纹饰的差异性与狼尾草属草种、变种的划分相一致;花粉形态与结实率的关联性,为引种狼尾草优良草种及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中型狼尾草幼苗对PEG、低温和盐胁迫的生理应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EG-6000、低温和NaCl处理模拟逆境胁迫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型狼尾草幼苗在3种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并对其抗逆性、各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增后降,在PEG 5%时达到最大;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在PEG 20%时含量是CK的6.0倍;MDA含量呈现“急剧增加—相对稳定—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PEG 5%时MDA累积量达到最大;SOD活性总体上呈“急剧下降—微增—迅速上升”的趋势,PEG 5%时最低,PEG 20%时达到最大。2)低温胁迫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降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均呈升高趋势;MDA含量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SOD活性随温度的降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 随着NaCl胁迫水平的加强,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加;SOD活性则呈现“微增—缓慢降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EG胁迫下,脯氨酸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低温4 h胁迫下,MDA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脯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NaCl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中型狼尾草适应逆境胁迫受到多种生理生化的调节,且各生理生化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是中型狼尾草应答逆因子胁迫的重要生理调节机制,体现了其抵抗逆境胁迫、减轻伤害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38.
针对甘肃省秦王川引大灌区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愈发严重的农业和生态问题,以露地平播为对照(CK),研究了垄沟露地(R)、垄沟覆膜(R+P)两种栽培模式下耐盐作物甜菜和籽粒苋对该地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的p H值、盐分离子(Na~+、Ca~(2+)、Cl~-、SO_4~(2-))含量和电导率(EC)及植物电导率、成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耐盐作物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改良效应十分明显,配合R、R+P的栽培模式效果更加显著;R+P模式下耕种一季作物后,与CK相比,种植甜菜和籽粒苋的土壤盐分离子浓度分别下降4.8%~7.4%和4.7%~6.5%,土壤电导率分别下降16.7%~28.6%和12.8%~30.9%,甜菜和籽粒苋叶片电导率分别下降22.9%和14.9%;R+P模式下籽粒苋成苗率显著提高,但栽培模式对两种作物的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
狼尾草属土生种花粉形态的观察研究(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狼尾草属土生种花粉的形态。[方法]对狼尾草属土生种3草种、1变种的3个变形共6份材料的花粉颗粒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花粉粒形态为近球形或近球形,萌发孔为单孔,位于远极面,周围有明显加厚处,花粉壁薄而易皱,分为2层,外壁纹饰与颗粒大小各不相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狼尾草土生种结实率低的问题与花粉粒形态不够饱满具有一定关系;花粉粒形状与外壁纹饰的差异性与狼尾草属草种、变种的划分相一致;花粉形态与结实率的关联性,为引种狼尾草优良草种及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
禾本科牧草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提高其萌发率对禾草地建植具有重要意义。脱颖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的物理方法,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国内外脱颖处理对不同禾本科牧草萌发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选取21种典型的禾本科牧草种子进行脱颖处理并对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脱颖处理能明显提高早熟禾(百思特、百胜)、鸭茅(楷模)和高羊茅(易凯)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发芽势,早熟禾(百思特、百胜)2个品种的发芽率,以及高丹草PACF8421、黑麦草(首相)、饲用高粱、多年生黑麦草4个草种的根长。去颖后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与种子的大小、颖壳的薄厚程度、种子和颖壳结合程度无显著相关性。根据结果建议早熟禾百胜和百思特在快速建植时应进行脱颖处理,鸭茅(楷模)、高羊茅(易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脱颖,这对于禾本科牧草地的建植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