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阐述了临夏县日光温室土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温室蔬菜土壤改良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本文阐述了临夏县日光温室土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温室蔬菜土壤改良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为筛选免疫效果好的H_7Re-1疫苗,本试验选择四个厂家的H_7Re-1疫苗,分别对SPF鸡进行两次免疫。免疫后通过抗体检测结果筛选出H_7抗体最好的疫苗在肉种鸡场应用。对免疫H_7Re-1疫苗的三个肉种鸡场定期采血,跟踪检测H_7抗体,评估免疫效果。结果表明:A公司的H_7Re-1疫苗在SPF鸡上的免疫抗体最高达11.13log2。三个种鸡场免疫A公司H_7Re-1疫苗后,H_7抗体均显著上升,抗体峰值均在9log2左右,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4.
对先玉335和郑单958这2个不同生态区的代表性品种从种植面积、大田表现、种子生产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用先玉335亲本进行同步改良,组建遗传基础相对丰富的改良体,将其在种子生产和推广应用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做定向改进与完善,培育本土化种质资源群体的构建思路;用改良群体选系并组配杂交种,获得抗倒性强、空秆率低、大斑病轻、产量增加5%以上的新组合2份。  相似文献   
25.
为了给品种鉴定、品种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应用非参数统计法对2006年中国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的区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客观评价,结果表明:(1)长农36号和长0301的丰产性较好,产量低于和显著低于它们的品种出现率P i、P’i分别为71.4%、71.4%和70.1%、68.8%。(2)品种间的产量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3)品种间差数显著的出现率Dj各试点均达到90%以上,部分试点Dj达到了100%,说明所有试点对品种差异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相似文献   
26.
 为了给品种鉴定、品种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应用非参数统计法对2006年中国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的区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客观评价,结果表明:(1)长农36号和长0301的丰产性较好,产量低于和显著低于它们的品种出现率P i、P’i分别为71.4%、71.4%和70.1%、68.8%。(2)品种间的产量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3)品种间差数显著的出现率Dj各试点均达到90%以上,部分试点Dj达到了100%,说明所有试点对品种差异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相似文献   
27.
植物CBL/CIPK网络系统逆境应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多数信号转导过程都伴随着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CBL/CIPK信号系统是近几年在高等植物中发现的一类依赖于钙离子的信号系统,包括感知钙离子浓度变化的CBL蛋白(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s)和与之互作的CIPK蛋白(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研究表明CBL/CIPK信号系统在植物对逆境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介绍CBL和CIPK的结构和特征基础上对不同植物CBL/CIPK信号系统在逆境应答中的研究现状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基因工程改良作物抗逆育种提供新的思路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8.
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利用1986-2015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长治区试点参试品种的试验资料,研究其演变规律,并对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8年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68.163kg·hm~(-2)或1.57%。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总趋势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增加,穗粒数略有减少,株高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灌浆期延长,其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0.18%、0.26%、-0.03%、-0.26%、-0.12%、-0.05%、0.17%。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趋势和变异情况及区域布局、气候条件和育种现状分析,选育抗旱节水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品种是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面临的挑战和最终目标。为了适应当前耕作制度、生产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北部冬麦区旱地品种选育应在加强品种抗旱节水性选择的基础上,通过适当降低株高增强抗倒性来进一步增加穗数,通过选育穗子较大、小穗数适中、结实性好的品种来提高穗粒数,通过选择灌浆期长且灌浆速率高的品种来提高品种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29.
利用不同种质的特性进行人工杂交是作物创新育种的主要途径。用具有抗除草剂的谷子材料作父本与其它不抗除草剂的材料作母本通过简易杂交法和直接配对法进行人工杂交,其后代鉴定简便准确,既简化了杂交方法,又提高了真杂种率,是快速获得新种质(品系)的有效技术。通过其技术获得的抗除草剂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拓宽了谷田使用除草剂的范围,提高了杀草种类,简化了栽培管理。因此,此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