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业科学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选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设置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子粒机收质量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机收子粒破损率为1.03%~6.26%,杂质率为0.17%~2.12%,含水率为23.9%~35.80%。除60 000株/hm~2密度下创玉107、粒收1号和先玉335外,其他处理组合的破碎率均低于5%;所有处理组合杂质率均低于3%。随种植密度从60 000株/hm~2增加到90 000株/hm~2,机收脱粒时子粒含水率、破碎率和杂质率均呈降低趋势。机收子粒腐籽率为0.58%~5.89%,除迪卡517、华皖267和粒收1号外,其他品种均超过2%;90 000株/hm~2密度下子粒腐籽率显著高于6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在黄淮海地区评价玉米品种的子粒机收质量时需关注腐籽率。种植密度、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子粒机收质量,基因型的影响效应大于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2.
玉米苗期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淮海大面积种植的郑单958、先玉335、郑单538、豫单606、伟科702、郑单1002为试材,利用水培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玉米品种苗期的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N、P、K养分积累存在差异,与NPK(全营养,对照)处理相比,NPK-N(氮胁迫,1/10的N含量)胁迫下N相对积累量(RNAA)最高的是郑单958;NPK-P(磷胁迫,1/10的P含量)胁迫下P相对积累量(RPAA)最高的是先玉335;NPK-K(钾胁迫,1/10的K含量)胁迫下K相对积累量(RKAA)最高的是豫单606。NPK胁迫显著提高玉米苗期对NPK的相对利用效率,其中,N提高2.91倍,P提高3.98倍,K提高6.16倍。  相似文献   
63.
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黄淮海免耕夏玉米栽培节水问题,于2011年和2012年进行大田种植和室内分析试验,测定微生物数量、根际酶活性及产量指标,研究了农艺措施(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播后镇压)、处理B(播后镇压 秸秆覆盖)、处理C(播后镇压 保水剂)、比处理E(播种后只覆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增加土壤根际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脲酶、蛋白酶活性,这种作用在夏玉米的生长前期更明显。处理D(播后镇压 秸秆平茬覆盖 保水剂)集成了镇压、秸秆覆盖、保水剂的作用,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效果最好。建议在黄淮海区夏玉米实行播后镇压结合秸秆覆盖等农艺措施,结合保水剂的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4.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是决定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速率这个关键性状,能够有效提高玉米机收籽粒育种效率,迅速加快中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因此,本文从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测定方法、玉米籽粒脱水速率与其它农艺性状关系、遗传改良及其遗传机制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其解决对策,这为深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提供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65.
2个玉米优势群体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个新构建的瑞德和非瑞德玉米优势群体在2种高密度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使大多数植株性状的平均数减小,变异系数增大,有利于提高选择效果;各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因群体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异;高密度条件下茎粗的减小和穗位高的增加,有利于对植株抗倒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66.
我国鲍养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我国鲍养殖的主要种类、常见的养殖模式、人工育苗以及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就当前鲍增养殖面临的病害和种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我国鲍增养殖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为了明确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郑单901的最佳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其冠层结构、籽粒产量和青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9.0万株/hm~2,郑单901穗位高和株高均呈增加趋势;种植密度超过9.0万株/hm~2后,穗位高和株高显著降低,穗位高对种植密度的敏感度高于株高。株高和穗位高的整齐度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9.0万株/hm~2时最高。种植密度显著影响郑单901的冠层结构,种植密度每增加1.5万株/hm~2,穗位层和底层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0.18~0.27和0.14~0.35,透光率分别降低2.7%~4.1%和2.7%~4.0%,叶倾角分别增加3.1°~7.0°和6.1°~11.0°。籽粒产量、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4.5万~9.0万株/hm~2内增加密度,穗粒数降幅大于百粒质量降幅,种植密度高于9.0万株/hm~2时,百粒质量降幅高于穗粒数降幅。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最高。综上所述,粮饲通用型玉米新品种郑单901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株高和穗位高适中且整齐度最高,冠层分布合理,籽粒产量最高,而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最高,生产中应该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8.
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科学客观评价秸秆直接还田的综合效应,对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在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设置大田定位试验,探究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对秸秆还田量的响应,为该区秸秆还田技术的综合评价和秸秆还田量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南原阳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秸秆还田量和基因型两个因素。秸秆还田因素为主区,设置4个秸秆还田量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半量秸秆还田(S1)、全量秸秆还田(S2)和倍量秸秆还田(S3);基因型为副区,供试品种分别为浚单20(XD20)和郑单958(ZD958)。分析2个品种在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下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能维持玉米花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基因型与秸秆还田量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玉米开花期,XD20和ZD958的LAI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S3处理下最高。玉米成熟期,XD20和ZD958的LAI降幅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呈先降后升的趋势,XD20在S1处理下最低,ZD958在S2处理下最低;且2个品种成熟期LAI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XD20在S1处理下最高,ZD958在S2处理下最高。花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有利于玉米花后维持较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从而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优化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基因型和秸秆还田量互作显著影响花前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转运量(DMR)和转运率(DMRE)、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干物质积累贡献率(DMRCG)、花后干物质积累量(DMAA)及其对籽粒干物质积累贡献率(DMAACG)。随秸秆还田量增加,XD20花前营养器官(茎鞘+叶片)的DMR、DMRE和DMRCG呈先降后升趋势,均在S1处理下最低,而花后DMAA和DMAACG则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S1处理下达到最高值;ZD958花前营养器官(茎鞘+叶片)的DMR、DMRE和DMRCG以及花后DMAA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S2处理最高。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加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与S0处理相比,S1、S2和S3处理均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但玉米籽粒产量并未随着还田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XD20在S1处理下2年籽粒产量最高,2年平均高于其他处理3.5%—17.7%,ZD958在S2处理下2年籽粒产量最高,2年平均高于其他处理0.4%—16.8%。【结论】在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潮土区,适量秸秆还田可延缓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进程,优化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粒重,进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但不同基因型玉米对秸秆还田量的响应有很大差异,在推广秸秆还田时,不仅要考虑秸秆还田量,还要考虑作物遗传因素对秸秆还田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以14份来源于美国和我国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182个杂交组合,连续3 a分析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4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性状与配合力的关系,为玉米籽粒优质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份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182个杂交组合的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在3 a间总体上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SCA)。籽粒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淀粉含量遗传力最高,为71.82%,其次为赖氨酸含量(69.74%),脂肪含量最低(42.83%)。4个品质性状GCA在不同自交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GCA效应值较大,赖氨酸含量GCA效应值较小。LH202、郑A88、PHR55和郑H71为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的品质性状SCA效应值较大,品质较优。玉米籽粒淀粉含量与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组合4个品质性状分别与父母本GCA效应值之和、SCA效应值呈极显...  相似文献   
70.
玉米单交种郑单958遗传结构及杂种优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郑单958是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单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耐密、杂种优势强等突出的优点。通过亲本郑58和昌7-2的表型特征、系谱来源、基因组的遗传结构分析,对郑单958的遗传结构及杂种优势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郑58和昌7-2在的60个不同SSR位点上存在着60%的差异,其中在基因内的SSR位点上有70.6%的差异,远远高于基因组SSR位点上的差异(55.8%)。两亲本功能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能是郑单958杂种优势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