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业科学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种子质量对免耕精播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中国玉米机械化精播对种子质量的要求,于2011年选用不同种子公司的11个品种,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种子质量对免耕精播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0个精播种子、‘郑单958’普通种子、‘郑单958’精播种子的平均出苗率为96.47%、90.95%和93.92%,精播种子之间、‘郑单958’普通种子和精播种子之间的田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先玉335’精播种子、国内精播品种的平均出苗速率分别为0.21和0.17,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精播种子的出苗整齐度和株高整齐度分别为6.10和4.80‘,郑单958’普通种子的出苗整齐度和株高整齐度分别为4.86和3.94,差异达显著水平。所有参试品种株高和叶面积差异不显著。所有精播种子、国内精播种子、‘郑单958’精播种子和‘郑单958’普通种子的产量分别为9820.79、9862.19、10116.04、9477.75kg/hm2,所有精播种子和‘郑单958’普通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9个国内精播种子之间产量的差异也不显著。而‘郑单958’精播种子和‘郑单958’普通种子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以上因素,玉米机械化播种要采用精播种子。  相似文献   
32.
4 中国种子标准化发展对策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中国种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就整体而言 ,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产业起步晚、经营主体多、规模小、水平低、检测手段落后、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管理组织不健全、企业自律差、生产经营不规范、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等 ,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现代质量管理要求和广大农民的需求。这一时期 ,与种子有关的国际组织纷纷修订规划和种子标准 ,提出许多新要求 ,产品质量已从“满足标准规定”发展到“让顾客满意” ,又到现在的“超越顾客的期望”的新阶段。这…  相似文献   
33.
34.
选择象山港海域人工鱼礁、海带(Laminaria japonica)与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浮筏式养殖区等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其与对照区浮游动物群落及栖息环境差异,探究典型海洋牧场营造设施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方式.结果 表明,人工鱼礁、海带与熊本牡蛎浮筏式养殖区和对照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  相似文献   
35.
良种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主要途径。首次探索将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应用于玉米区域试验中,对2018年河南农科联合体的18个品种(含对照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对品种评价的排序结果差异不大,只有5个品种排名顺序稍有差异,差异最大的品种排名相差2个名次,其余4个品种仅相差1个名次,灰色局势决策法计算过程相对简单。同时还发现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在玉米综合评价中存在产量指标权重较低的问题。因此,根据现阶段玉米育种目标和生产实际需求,玉米区域试验品种评价时应采用多种品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在确保审定品种产量的基础上,降低品种在实际种植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36.
水晶3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以郑稻5号作母本,黄金晴作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系.在1997~1999年的产比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中,水晶3号在高产、优质、抗性等综合性状方面表现十分突出,有望成为黄淮地区发展优质稻生产,实现稻米产业化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37.
38.
水稻穗型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栽培是一门古老的生产技艺术和不断发展的应用学科.经过我国水稻栽培专家几十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我国水稻栽培科学的理论体系.例如:20世纪60年代江苏推广的陈永康水稻 "三黄三黑"高产经验,80年代浙江推广的水稻"稀少平"栽培法和江苏推广的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90年代浙江推广的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和江苏推广的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等等.所有这些栽培技术不仅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对未来水稻高产实践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作用[1].但由于生态区域和生产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类型等不同,其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在某一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局限.对此,笔者以1993~1998年中日合作项目为契机,在水稻栽培、土肥、植保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研究,统筹分析稻作生产系统,综合研究不同穗型水稻常规栽培的三大技术环节即育秧、栽插和本田管理技术,并利用系统学的原理分析研究主要技术"关节"和互通技术关联,初步形成了综合性、实用性、系统性的理论和技术网络体系,提出了水稻穗型模式化栽培技术.通过1996~1998年的大面积示范应用,达到了明显的增产增效目的,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沿黄地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9.
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目前,全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以河南省农科院为主的全省十几个地、市县农业科研单位及河南农业大学。“八五”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科技人员的协作攻关,在种质创新与自交系选育、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整体玉米育种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玉米良种的选育速度、水平高,而且应用范围广。使我省生产应用的玉米品种不断更新,目前,全省已进入第 6次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40.
中国种子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种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既具有无限机遇 ,又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产品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尽快提升产品质量 ,尤其是产业竞争力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占领国内种子市场并开拓国际市场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种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 ,当务之急是参照国际惯例和准则 ,从改造企业文化、建立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入手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尽快实施种子标准化战略 ,才能确保中国种业蓬勃发展。1 中国种子标准化构成及发展1 .1 中国种子标准化的含义及构成中国种子标准化是通过总结生产实践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