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03篇
  免费   5585篇
  国内免费   4201篇
医药卫生   68689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839篇
  2022年   1741篇
  2021年   3139篇
  2020年   2322篇
  2019年   1917篇
  2018年   2065篇
  2017年   1830篇
  2016年   1682篇
  2015年   2829篇
  2014年   3401篇
  2013年   2962篇
  2012年   4280篇
  2011年   4749篇
  2010年   3292篇
  2009年   2663篇
  2008年   3182篇
  2007年   3182篇
  2006年   3167篇
  2005年   3049篇
  2004年   2252篇
  2003年   2096篇
  2002年   1702篇
  2001年   1452篇
  2000年   1343篇
  1999年   1364篇
  1998年   910篇
  1997年   861篇
  1996年   636篇
  1995年   667篇
  1994年   557篇
  1993年   327篇
  1992年   369篇
  1991年   334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248篇
  1988年   203篇
  1987年   190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制备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评价微泡的理化性质。材料和方法:采用机械振荡直接连接法,分两组(于机械振荡之前或之后加入),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结果:微泡与PCC的结合率及Ⅸ因子活性: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洗涤后结合率由洗涤前的95%降为80%,活性由90%降为19%。结论:直接连接法可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微泡与PCC结合率较高,且洗涤前能保持Ⅸ因子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2.
目的研究房室结逆向传导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在我院行电生理检查和/或射频消融的成年患者中电生理资料比较完整的300例患者的房室结逆传电生理特点。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有161例(54%)有房室结逆传。有逆传患者的前传功能要好于无逆传的患者,对于术后存在室房逆传的患者,逆传功能均明显差于前传功能。射频消融术后有28例(17%)经房室结逆传最早激动冠状静脉窦口,其逆传功能较最早激动希氏束电图的病例相比要差,而两者的前传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术后54%的患者存在房室结逆传,可能是正常人群中室房逆传的真实反映。有室房逆传患者的房室结前传功能优于无室房逆传者,也优于其本身的逆传功能。房室结逆传冲动进入心房可能存在两条不同的通路。  相似文献   
143.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15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 2000年3月~2004年5月我院对15例肾上腺囊肿均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扩张后腹膜间隙成功后,紧靠膈下纵形切开肾周筋膜,肾周筋膜内分离肾上极和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超声刀或电刀在肾表面分离肾脏上极和肾上腺.游离肾上腺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或全切除. 结果 15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2例,肾上腺全切术3例.手术时间(49.0±31.4)min,术中出血量(31.6±28.7)ml,住院时间(4.1±1.4)d.除1例术后伤口皮下气肿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15例术后随访(18.5±1.0)月(12~36个月),无一例复发. 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肾上腺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4.
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26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经验。方法 对2002-2004年连续收治的2260例胆囊、胆道系统疾病实施微小切口手术的临床观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260例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无一例因手术原因死亡;术后无残留小胆囊;无胆汁漏及腹腔脓肿,亦无伤口全层裂开及切口疝形成。结论 该术式损伤小、局部显露清楚、不易发生副损伤,可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特殊情况下可随时改变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5.
搭建基础平台是改传统三年制医学教学“1+1+1”模式为“1+1”模式,为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中心”的高职教学进行多向培养提供条件,既拓宽教学渠道,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同时又有利于学校发展,符合教学新模式量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剂量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100mg/kg)皮下注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选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针刺预防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针刺左侧胸4、胸5夹脊穴及左侧足三里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及NO/ET-1比值及ECG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能够提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NO的含量,降低其血浆ET-1的含量,从而提高NO/ET-1比值。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具有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内皮功能紊乱的作用。针刺预防的上述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7.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附10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3年1月105例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患者资料.男83例,女22例.年龄32~78岁,平均60岁.随访时间9~82个月,平均40.5个月.结果 发生远期并发症27例(25.7%),其中导尿插管困难4例(3.8%),3例行尿道扩张后治愈,1例再次手术利用末段回肠重建输出道;贮尿囊结石5例(4.8%),4例行贮尿囊切开取石治愈,1例无自觉症状者未行处理;贮尿囊穿孔1例(0.9%),行手术修补后痊愈;贮尿囊过度扩张1例(0.9%),行贮尿囊缩小术;肾积水8例(7.6%),合并输尿管返流1例,合并下段输尿管狭窄4例,其中2例行狭窄段输尿管切除再吻合,1例术前为氮质血症者发展为尿毒症需行规律血透;血氯增高7例(6.7%),1例出现高氯性酸中毒需长期口服碳酸氢钠;单纯表现为症状性泌尿系感染1例(0.9%).27例中另合并症状性泌尿系感染10例,根据尿培养结果予敏感抗生素治愈.结论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多与症状性泌尿系感染相关,积极防治泌尿系感染,规律、充分的贮尿囊冲洗及定时清洁导尿对远期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目前周围神经的组织工程研究热点之一就是研制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导管,主要方法是神经导管与雪旺细胞或者神经营养因子相结合来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就复合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导管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9.
98例尿道下裂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尿道下裂手术的改进,进一步完善尿道下裂手术的技巧和护理。方法A组50例尿道下裂Ⅰ期成形术中,采用皮下连续内翻缝合形成新尿道,且固定于阴茎海绵体,由阴茎根部自下而上多层次,多点缝合皮瓣皮下组织至阴茎海绵体上,均无间隙和死腔。B组48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作对照。结果A组50例尿道下裂Ⅰ期成形术成功44例,B组48例成功17例,A组与B组相比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尿道下裂Ⅰ期成形术成功率关键在于术者对术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术中及术后对每个细节的认真处理。  相似文献   
150.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4例(8.1%),其中胆管狭窄6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漏1例,胆泥淤积或结石3例,肝断面胆漏2例(劈离式肝移植患者),T管拔除后胆漏1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常1例。除1例胆道狭窄再次行肝移植,因发生严重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