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43篇
  免费   4330篇
  国内免费   2703篇
医药卫生   46876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689篇
  2022年   1394篇
  2021年   2319篇
  2020年   1705篇
  2019年   1467篇
  2018年   1503篇
  2017年   1361篇
  2016年   1269篇
  2015年   1910篇
  2014年   2395篇
  2013年   2236篇
  2012年   3110篇
  2011年   3397篇
  2010年   2175篇
  2009年   1835篇
  2008年   2206篇
  2007年   2161篇
  2006年   2178篇
  2005年   1847篇
  2004年   1339篇
  2003年   1150篇
  2002年   962篇
  2001年   838篇
  2000年   789篇
  1999年   819篇
  1998年   533篇
  1997年   490篇
  1996年   372篇
  1995年   331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12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12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Global budget paymen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ost containment, but its impacts on provider behavior have not been explored in detail.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ole of global budget payment on provider behavior.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global budget payment with price adjustment is a form of common‐pool resources. A two‐product game theoretic model is derived, and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hospitals are expected to expand service volumes, with an emphasis on products with higher price–marginal cost ratios. Next, the study examines the early effects of Taiwan's global budget payment system us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strategy and finds that Taiwanese hospitals exhibited such behavior, where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led to an increase in treatment intensities. Furthermore, hospita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patient service volume for regional hospitals and medical centers. In contrast, local hospitals, particularly for those without teaching status designation, faced a negative impact on service volume, as larger hospitals were better positioned to induce demand and pulled volume away from their smaller counterparts through more profitable services and products such as rad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运用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分析意外妊娠妇女选择人工流产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提高这一分析效果的途径。方法对2011年浙江省10个市30家医疗卫生机构行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比较两者的分析结果,评价2种分析的特点及优势。结果决策树法按局部最优原则和逐层分类的方法,先后入选的有自己偏好、孕周、人流史、婚姻情况、生育情况及流产认知中的药流痛苦小、49 d内可做药流、药流再刮宫可能性大等8个与流产方式选择有关的因素,其中偏好和孕周的影响较为显著;预测分类与真实分类基本一致,分析所得结果的Risk估计值仅为0.119,该模型对具有类似特征人群的流产方式选择进行预测的错误率仅为11.90%,模型稳定,拟合较好。Logistic回归按整体最优的原则筛选相关因素,其入选的因素与决策树法相比,除人流史、婚姻状况这2个因素未入选外,与决策树法结果基本相近。但它还提示年龄、文化程度和流产决定来源也为影响因素,当然这也反映了这2种方法在此分析中各自的优势与特点。结论决策树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意外妊娠妇女选择流产方式的影响因素,按2种方法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实现优势互补,可提高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全麻下不同通气模式对气管内异物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1~3岁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操作中行容量控制通气(VCV),操作后行VCV,n=20]、B组[操作中行压力控制通气(PCV),操作后行VCV,n=20]和C组(操作中行PCV,操作后行PCV,n=20),监测三组患儿操作中与操作后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机械通气后1.5h的动脉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B组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组(P<0.05);操作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B组(P<0.05);术后1.5h与操作前比较,三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提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患儿在全麻下行纤支镜异物取出术中,选择PCV的通气模式比VCV更有利于降低术中气道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海南省琼中县中小学学生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该县相应人群维生素A缺乏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琼中县2所小学和2所初中学校,每个学校各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血清视黄醇含量。结果 1)共检测561例,琼中县中小学学生血清视黄醇平均水平为(360.36±91.39)ng/mL,且血清视黄醇平均水平在男、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2)维生素A缺乏率(≤200ng/mL)为2.0%,边缘缺乏率(200~300ng/mL)为22.3%,两者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边缘缺乏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琼中县中小学学生维生素A缺乏率较低,但边缘缺乏率较高,应注意监测,且该地区维生素A缺乏重点防治对象为6~7岁的学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铁路站(客技站)车病媒生物危害状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诱蚊灯及吸蚊管捕捉蚊虫,捕蝇笼及捕虫网捕捉苍蝇,粘捕板捕捉跳蚤、鼠,药激法捕捉蟑螂,于实验室进行种属鉴定。结果站区蚊虫3属4种,旅客列车蚊虫2属2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站区蝇4科13种,丝光绿蝇为优势种,旅客列车蝇3科3种,家蝇为优势种;站区跳蚤2属2种,猫栉首蚤为优势种,旅客列车跳蚤1种,为人蚤;站区蟑螂2属2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旅客列车蟑螂1种,为德国小蠊;站区、旅客列车鼠类为褐家鼠和小家鼠。结论侵害客运车站、客技站的病媒生物可通过被动或主动方式侵害旅客列车;只有少数种类的蚊蝇可通过车门、窗侵害旅客列车。加强车站、客技站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可有效控制其对旅客列车的侵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艾滋病单阳配偶对女用安全套的可接受性,并探索影响艾滋病单阳配偶女用安全套可接受性的因素。方法根据单纯随机抽样计算样本量,2013年5—12月选择湖南省邵阳市、四川省眉山市和乐山市,年龄在18~50岁之间的艾滋病单阳家庭,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设计和日志形式记录艾滋病单阳家庭3个月内女用安全套使用过程,并于使用前和使用3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夫妻双方对女用安全套的态度、使用经历和使用意愿等信息,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女用安全套可接受性的主要因素。结果共调查了89个艾滋病单阳家庭,其中以男方阳性为主,占66.3%(59/89);HIV感染者和阴性配偶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8.5±8.6)、(37.6±8.3)岁;学历以初中为主,占41.0%(73/17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2.1%(75/178),家庭月收入以2 000~2 999元为主,占32.6%(29/89)。86.5%(77/89)的HIV感染者是经异性途径感染HIV。调查对象研究实施前3个月性行为频次以2~3次/月为主,占44.9%(40/89);研究实施前3个月内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86.5%(64/74)。研究期间85.4%(76/89)的单阳家庭使用了9只及以上女用安全套,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达到了100.0%。试用后有58.4%(52/89)单阳家庭双方表示愿意接受并继续使用女用安全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发生过强迫性性行为(OR=5.82)、女方为HIV感染者(OR=3.79)、使用安全套时在阴茎涂抹润滑剂(OR=3.57)、对培训的技能能完全理解(OR=3.31)、≥20年婚龄者(OR=2.85)和首次使用经历负性事件接受女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更高(OR=7.14)。结论艾滋病单阳家庭对女用安全套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接受性,可以对高危单阳配偶家庭采取女用安全套推广措施以完善预防艾滋病配偶间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8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回顾性分析,注意制动、基础护理、加强骨盆悬吊带和下肢牵引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康复期护理指导等措施。结果:86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显示均复位满意,良好内固定;79例患者获随访,骨盆环结构恢复正常,为骨性愈合。结论:优质骨盆骨折护理是促进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儿头颅超声检查(US)和MRI在产前诊断胎儿Dandy-Walker变异型(DW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经胎儿头颅US疑诊为胎儿DWV的11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并同时对其进行头颅MRI检查。对疑诊为胎儿DWV者随访至引产后或生后1年,以引产后胎儿的尸检结果或随访1年后对患儿再次进行头颅MRI检查结果及其临床表现作为诊断DWV的金标准,并统计学比较胎儿头颅US及MRI产前诊断该病的正确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经头颅US疑诊为胎儿DWV的11例胎儿,同时进行头颅MRI检查结果为:正常胎儿为6例,诊断为胎儿DWV为5例。根据胎儿DWV诊断的金标准,胎儿头颅MRI对胎儿DWV的产前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头颅U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vs45.4%,P=0.012)。结论胎儿头颅US是产前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方法。对US疑诊为胎儿DWV者进一步采取头颅MRI检查确诊,是临床诊断胎儿DWV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使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结直肠癌单发肝转移中的疗效及其放射反应。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单发肝转移病患28例,使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评价患者近期疗效,观察其6、12和18个月(或随访至患者死亡)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全部28例病患均随访18个月以上(或随访至患者死亡),6、12和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9%(22/28)、64%(18/28)、46%(13/28),病例中生存超过3年的有4例。治疗前10例患者血AFP>400 ng/m L,最高≥61 000 ng/m L,平均约为1 800 ng/m L;治疗3个月后,8例患者血AFP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5例恢复正常。治疗前20例患者血CEA异常升高;治疗3个月后,有18例患者血CEA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0例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放疗反应主要为早期放疗反应,其中15例出现一般性全身反应(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呕吐),2例出现放射性胃溃疡,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未发现有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采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单发结直肠癌肝转移有近期疗效好、放射反应轻特点,但其晚期放射损伤及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Previous evidence shows that acute stress changes both amygdala activity and its connectivity with a distributed brain network. Early life stress (ELS), especially emotional abuse (EA),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ed reactivity to psychosocial stress in adulthood and moderates or even reverses the stress-attenuating effect of oxytocin (OXT). The neural underpinning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LS and OXT remain unclear, though. Therefore, we here investigate the joint effect of ELS and OXT on transient changes in amygdala-center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duced by acute psychosocial stress, using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within-subject crossover design. Psychophysiological interaction analysis in the placebo session revealed stress-induced increases 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amygdala and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utamen, caudate and thalamu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EA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tress-induced changes in connectivity between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Moreover, hierarchical linear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is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EA and stress-induced amygdala–hippocampal connectivity was moderate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nasal OXT. Amygdala–hippocampal connectivity in the OXT session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cortisol stress respons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ltered amygdala-hippocamp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uring psychosocial stress may have a crucial role in the altered sensitivity to OXT effects in individuals who have experienced EA in their childh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