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9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妇科疑难疾病。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检测及存档等各个环节的质控管理,确保了血标本在流程管理中质量的稳定性,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样本服务,从而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支持,为广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通过超声微泡介导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CD)-microRNA干扰质粒靶向抑制心肌MCD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MCD表达质粒与4条待筛选的MCD-microRNA干扰质粒分别共转染至HEK293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CD mRNA表达水平,筛选出抑制率最高的干扰序列进行动物实验.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将28只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及3个心肌梗死干预组(心肌梗死+质粒组,心肌梗死+超声+质粒组,心肌梗死+超声+微泡+质粒组),每组7只;另取7只大鼠(假手术+生理盐水)作为假手术组.将筛选出的MCD-microRNA干扰质粒与脂质微泡混合,通过超声介导转染人心肌梗死后4周的大鼠中,每4d转染1次,连续转染28d后,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分数(FS)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丙二酰辅酶A的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心肌乳酸的变化.结果 根据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选择出1条对MCD mRNA表达抑制率最高的干扰质粒,其转染抑制率约为82%.在动物实验中,心肌梗死+超声+微泡+质粒组的LVEF、FS均高于其他心肌梗死干预组(P<0.05),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乳酸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心肌梗死干预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丙二酰辅酶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LVIDd在各心肌梗死干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超声微泡介导MCD-microRNA干扰质粒靶向转染人梗死后心肌,可增加丙二酰辅酶A含量,降低乳酸含量,虽不能抑制心室扩张,但可明显延缓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lf缶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60例,非活动期52例)以及1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3^+,CD3^3+CD8^+),B淋巴细胞(CDl9^+),NK细胞(CD3-CDl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O.05);CD4‘/CD8’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结论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山西省产妇高龄化现状及趋势.方法 利用山西省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网所收集的资料,对2001~2010年42所监测医院的产妇及高龄(≥35岁)产妇数进行分析.对城镇高龄产妇比率分别进行平滑指数模型(exponential model)拟合分析,对乡村高龄产妇比率进行3次方模型(cubic model)拟合分析,了解高龄产妇比率的变化趋势,并预测2015年高龄产妇比率.结果 42所医院高龄产妇为8.4 %.全省高龄产妇2001年比率为5.7 %,2010年为9.6 %,模型拟合分析得平滑指数模型为ln(y)=In(5.529)+(0.069×t),预测2015年山西省高龄产妇达到14.8 %.城市高龄产妇比率2001年为5.0 %(826/16 435),2010年为10.3 %(2 591/25 132),模型拟合分析得平滑指数模型为ln(y)=ln(4.760)+(0.085×t),预测2015年山西省城市高龄产妇达17.0 %.农村2001年高龄产妇比率为7.1 %(573/8 122),2010年为9.0 %(3 354/37 401),模型拟合分析得3次方模型为y=8.544-2.002t+0.523 t2-0.032 t3,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 山西省总体高龄产妇比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城市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对术后泪膜质和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只眼,随机分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2天,1周,1个月、3个月行泪液分泌(Schirmerl)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泪液羊齿状物试验(mucusfemtest,MFT),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 术后两组泪液分泌量,羊齿状结晶物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印迹细胞学检查表明术后两组上皮细胞形态及杯状细胞数量,鳞状上皮化生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较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早期可保持良好的泪膜稳定性,患者干眼症状轻.适合术前有干眼症状的翼状胬肉患者.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比较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模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机构养老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美国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基本情况及养老状况评价3个调查表调查765位老年人。[结果]居家养老老年人在日常活动能力、目前总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机构养老老年人,但机构养老老年人在1年来健康状况自评、疼痛影响社会功能状况的程度优于居家养老老年人。[结论]增进以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心理咨询服务及专业人才吸纳等服务资源是未来机构养老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7.
血清铁蛋白与冠心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4 8例CHD患者及6 7例非CHD(NCHD)患者 ,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 ,将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进行Gensini积分 ,并与血清铁蛋白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HD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比NCHD组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清铁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 (r=0 .4 76 ,P <0 .0 1)。结论 :CHD患者血清铁蛋白升高 ,且血管病变越重 ,血清铁蛋白升高越明显 ,因此 ,血清铁蛋白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子宫特殊部位不典型异位妊娠误诊的原因,总结异位妊娠误诊教训,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4例症状不典型、子宫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经临床症状、超声、定期监测血HCG等检查确诊为宫内外复合妊娠1例,卵巢妊娠1例,宫颈妊娠1例,子宫输卵管间质部妊娠l例。其中l例行药物保守治疗,病灶逐渐有缩小,血尿HCG定量逐渐下降,顺利出院;其他3例手术患者均保留了子宫,术后7~8d痊愈出院。结论:异位妊娠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医师对病史及体征采集不全、不重视妇科检查、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结果、对不典型异位妊娠认识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对轻微症状缺乏重视等均是异位妊娠误诊的主要原因。详细询问病史,配合医技检查,密切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客观综合地分析病情,是降低误诊率、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
目的:优选美洲大蠊糖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美洲大蠊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溶剂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并结合综合评分的方法优选美洲大蠊糖蛋白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溶剂量,1 h/次,提取3次。结论:优化所得的提取工艺可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科学合理,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95例老年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观察给予化疗后的治疗效果,同时以203例非老年A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比例(77.9%)明显高于非老年组AML患者比例(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组AML患者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比例(31.1%)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比例(4.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Al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中位数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4)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老年组CD64+(28.7%),CD14+(25.6%)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CD64+(8.7%),CD1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Al)完全缓解率(23.7%)明显差于非老年组AL患者(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预后,确定白血病细胞的性质,对老年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分析有重要意义;老年白血病患者独特的免疫表型特点可能是老年Al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