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急性肾损伤(AKI)是多种发病机制所致的疾病。氧化应激是AKI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与AKI的其他发病机制间相互作用,影响AKI的发生发展。现将氧化应激与AKI其他机制间的作用及抗氧化剂在AKI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原发性轻中度(1~2级)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160mg/d)32例和氨氯地平组(5~10mg/d)32例,分别接受12周的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定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选择年龄匹配的高血压窦性心律者20例作为对照组,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且下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两组房颤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WF、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房颤患者之间上述3项指标无明显差别;降压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房颤患者NO水平显著升高(P<0·01),vWF、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相同降压程度条件下,和氨氯地平组相比,缬沙坦组降低vWF、hsCRP水平和升高NO水平更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压,改善内皮功能及降低炎症因子;在同等降压条件下,缬沙坦改善内皮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强于氨氯地平。这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159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56例,非糖尿病患者103例,术前予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治疗,术后予75mg/d持续治疗。测其服药前、术后24h和术后5d以5μmol/L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相关常规检查、手术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为48.2%,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三酰甘油浓度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年)(β=0.243,OR=1.184,P=0.028)是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更高的氯吡格雷抵抗比例。糖尿病史(年)是糖尿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心房组织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内血管紧张素原(ATG)和肾素基因的表达。方法将3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约100mg)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15例,阵发性房颤组8例,持续性房颤组16例(≥6个月),以β-actin为内参照基因,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各组心房组织中ATG及肾素的mRNA含量。结果和窦性心律组相比,ATGmRNA表达在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增加,且随着房颤时程的延长而明显增加;在右心房组织中未能检测到肾素基因的明显表达。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ATGmRNA表达上调可能与房颤的发生、维持有关,可能是ACEI类药物能防治房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与心房纤维化相关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和受体2(AT1-R、AT2-R)、Ⅰ型和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TGF)-β亚型1和2(TGF-β1、TGF-β2)等的基因表达改变,对风心病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信号机制作一初步探讨。方法和结果 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通过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充分准备抢救用物,密切观察病情及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并进行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针对兰尼碱受体1(Ryanodinereceptor1,RyRl)的小干扰RNA(siRNA),研究沉默RyRl基因表达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1)设计并合成针对RyRl基因的siRNA及阴性对照片段(不针对任何已知人的mRNA)和阳性对照片段(沉默GAPDH内参基因),转染肺癌细胞A549;(2)实时荧光定量一PCR(Real—timefluorogenticquanti—tativePCR,F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RyRImRNA表达及RyRl蛋白表达的变化;(3)MTT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4)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状态。结果:(1)FQ-PCR结果显示RyRlsiRNA-1969可下调RyRlmRNA的表达,相对表达量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转染RyRlsiRNA后RyRl蛋白表达下调;(3)MTT实验显示RyRl表达沉然后的A549细胞生长缓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转染后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的A549细胞)和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小RNA片段的A549细胞株)显著增高(P〈0.001),处于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0.001)。结论:RyR1基因可能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生姜抗运动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病是因异常运动刺激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流涎、淡漠、嗜睡、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包括晕车、晕船、晕机、晕飞船等类型。随着航海、航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交通工具不断更新,世界各国日益重视运动病发生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目前的抗运动病药物主要包括抗胆碱、拟交感胺类及抗组胺类等,虽有一定的抗运动病作用,但多有中枢抑制作用,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多项研究发现生姜有明显的止吐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因而生姜成为各国学者普遍看好的新的抗运动病药物。本文就生姜在运动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心房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1、TGF β2 )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将 4 9例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接受换瓣手术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 (约 10 0mg)分为三组 ,其中窦性心律组 2 0例 ,阵发性房颤组 8例 ,持续性房颤组2 1例 (≥ 6个月 ) ,以 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基因 ,通过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测定各组心房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和TGF β1、TGF β2 的mRNA的含量。结果 与风心病窦性心律组相比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 β1mRNA表达在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增加 ;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 ,持续性房颤组中这三种基因的表达继续明显增加 ;三组间TGF β2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风心病患者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GF β1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心房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为风心病患者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未清楚。心房电重构理论的提出为研完房颤的发生开辟了一个新领城。本文就近年来对心房快速除板所致的心房肌电生理重构、L-型钙电流的改变。L-型钙通道的分子重构。细胞内Ca^2 超负荷以及它们在房颤发生、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的研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