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人参再造丸对帕金森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 32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人参再造丸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人参再造丸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流速、流态、总积分明显改善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人参再造丸具有“补气活血、祛风化痰”作用 ,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62.
"抗帕颗粒"对健康志愿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健康志愿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32例健康志愿者予以“抗帕颗粒”7.5 g,2次/日冲服,疗程15 d。于用药前后分别测定相关指标。结果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下降,肝肾功能及血象无明显变化。结论 “抗帕颗粒”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新药,明显改善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且无肝肾损害及抑制血细胞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63.
李嘉  顾承志  朱连海  李丹  黄怀宇 《海南医学》2016,(22):3618-362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嗅觉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Sniffin' Sticks方法(SST)嗅觉功能检查在P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PD、VP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同期体检正常对照者(HC组)各40例。采用SST检查方法分别评价PD、VP、HC三组受检者的嗅觉阈值(OT)、嗅觉辨别阈值(OD)、嗅觉识别阈值(OI)及三项得分之和(TDI)总分,比较三组受检者间嗅觉功能的差异,并评估其嗅觉功能与年龄、性别、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病程、H-Y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等变量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TDI在P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PD、VP、HC三组受检者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嗅觉障碍发生率为92.5%,显著高于VP组(37.5%)及HC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VP、HC三组受检者的TDI总分分别为(20.07±4.45)分、(30.53±5.90)分和(31.00±4.99)分,PD组TDI总分明显低于HC组和VP组(P<0.05),而VP组与H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TDI总分与年龄呈负相关(r=-0.987,P<0.05),与MMSE呈正相关(r=0.866,P<0.05);PD组TDI总分与病程呈负相关(r=-0.484,P<0.05),与MMSE呈正相关(r=0.618,P<0.05),与性别、年龄、H-Y分级及UPDRS-Ⅲ评分无关;VP组TDI总分与年龄、病程、H-Y分级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989,P<0.05;r=-0.770,P<0.05;r=-0.353,P<0.05),与MMSE呈正相关(r=0.838,P<0.05),与性别、UPDRS-Ⅲ评分无关;区分PD组和HC组时TDI总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临界值为23.313,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97.5%;区分PD组和VP组时,TDI总分AUC为0.911,临界值为23.563,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2.5%。结论 SST嗅觉检测方法临床应用简单、结果可靠、可操作性强;PD存在较为显著的嗅觉障碍,VP嗅觉功能与HC比较无显著差异;使用SST能够为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内窥镜经单侧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的同时进行双侧黄韧带切除,双侧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技术特点和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8年8月应用后路脊柱内窥镜系统单侧后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3例,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53例中42例获得随访,按Nakai标准评定其疗效。结果53例共建立71个工作通道,18例中央型钙化巨大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用双侧通道手术,每工作通道手术时间35~15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30~180m1,平均55ml。42例获3~1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疗效按Nakai标准评定,其中优28例,良20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90.5%。结论后路脊柱内窥镜经单侧椎板间隙入路行双侧神经根管扩大术安全可行,扩大了脊柱内窥镜的适应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人参再造丸对帕金森病(PD)鼠模型的旋转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羟基多巴胺用立体定向法注入大鼠一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制作PD大鼠模型,并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人参再造丸组、人参再造丸与美多巴联合组4组,由阿朴吗啡诱发PD鼠旋转行为,观察各组15d、1月、2月、3月旋转圈数,2个月时启动时间、最高转速及持续时间等.结果人参再造丸组旋转圈数随时间延长下降明显,2个月时行为学改善尤为显著;人参再造丸联合小剂量美多巴组15d旋转圈数即有下降,并随时间延长下降显著.结论人参再造丸联合小剂量美多巴治疗PD,不仅起效迅速,且疗效持久,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6.
脑病生理治疗机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外,再加用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表(PSQI)对病人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由专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PSQI、NIH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调节心理状态,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7.
1 病例报告先证者Ⅲ2 ,女 ,3 2岁 ,2 0 0 1年 11月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于1990年起出现行走不稳、易跌 ,渐出现语言含糊不清 ,进食、饮水易呛咳 ,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就诊时症状明显 ,搀扶下勉强行走 ,生活不能自理 ,完全依靠家人。查体 :站立不稳 ,双眼轻度水平性眼震 ,指鼻试验、轮替快复试验、跟膝胫试验、起坐试验、反跳试验均为阳性。无肌肉萎缩 ,肌力正常 ,肌张力增高 ,双侧腱反射亢进 ,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全身深浅感觉未见异常。头颅MRI :小脑萎缩。临床诊断 :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该家系江苏省南通市人 ,非近亲婚配。全家…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脑梗死微栓子与粘附分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6例研究对象,通过TCD自动监测微栓子信号(MES)后分为研究组(MES≥7个/30 min)、对照组(MES介于1~6个/30 min)及空白组(未检出MES),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结果研究组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0.01),且对照组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粘附分子参与了微栓子的形成过程,两者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对防治脑梗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9.
老年人偏侧舞蹈症和舞动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向阳  顾承志  董政协  黄怀宇 《临床荟萃》2003,18(17):F002-F002
偏侧舞蹈症和舞动症 (Hemichorea hemiballism)是一组较为少见的锥体外系症状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系对侧基底节区损伤所致。现总结 12例老年偏侧舞蹈症和舞动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6 5~ 82岁 ,平均 (75 .6± 6 .2 )岁 ,均为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院患者。病程 1~ 5 0天 ,平均 11.5天。1.2 临床特点1.2 .1 起病形式  1例基底节钙化患者呈亚急性起病 ,余 11例均突然起病。就诊时舞蹈症持续时间 1~ 10天 10例 ,10天以上 2例。1.2 .2 病因 脑梗死 8例…  相似文献   
70.
黄连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干预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92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口服黄连素,对照组口服氟伐他汀;于治疗前、治疗后2及4个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T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数量,以及检查治疗前、治疗后2及4个月sICAM-1、sVCAM-1、sE-selectin数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个月2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数量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sICAM-1、sVCAM-1、sE-selectin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连素可用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