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黄建林 《家庭医生》2012,(13):16-16
在体检中发现自己血尿酸偏高,是不是得了痛风?要不要用药?这是门诊中一些病人共同的困惑。血尿酸的出入平衡解惑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血尿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体血中尿酸有两个来源: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来自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约占体内尿酸来源的20%;内源性由体内氨基酸、核苷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约占体内尿酸来源的80%。  相似文献   
62.
目的:检测Donnahoo Ⅳ型阴茎弯曲畸形阴茎皮肤及纤维性尿道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AR异常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Ⅳ型阴茎弯曲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治疗纠正弯曲畸形,术中收集阴茎背、腹侧皮肤和纤维性尿道组织。以包皮过长患者18例作为正常对照,行包皮环切术收集正常阴茎背、腹侧包皮组织。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后观测AR表达规律,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R在正常阴茎包皮和Ⅳ型阴茎弯曲标本中有阳性表达。正常对照阴茎背、腹侧包皮AR阳性表达率为(62.94±5.40)%、(62.87±5.33)%;Ⅳ型阴茎弯曲背、腹侧皮肤和纤维性尿道AR阳性表达率为(58.63±2.66)%、(57.23±2.04)%、(53.71±2.15)%,AR表达较正常对照均显著减少(P<0.05);Ⅳ型阴茎弯曲自身背、腹侧皮肤间相比,A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AR在纤维性尿道的表达较自身皮肤显著减少(P<0.05)。分层分析发现,轻中度弯曲背、腹侧皮肤及纤维性尿道AR阳性表达率为:(59.37±3.11)%、(58.75±3.20)%、(55.48±2.86)%,AR表达较正常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弯曲背、腹侧皮肤及纤维性尿道AR阳性表达率为:(55.21±3.32)%、(53.69±4.09)%、(46.17±3.65)%,AR表达较正常对照均显著减少(P<0.05);与轻中度弯曲比较,重度弯曲纤维性尿道AR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Donnahoo Ⅳ型阴茎弯曲畸形阴茎皮肤及纤维性尿道组织中AR表达显著减少,自身背、腹侧皮肤间AR表达并无差异,重度弯曲纤维性尿道AR表达减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初步观察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分子Smoothened(Smo)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4例病情中度活动的RA患者的滑膜组织,同时收集4例外伤或半月板损伤(无关节炎)者滑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滑膜组织Smo蛋白表达情况。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作为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予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Western blotting检测Smo蛋白表达;采用RNAi技术转染体外合成的特异性Smo-siRNA,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效果;转染siRNA 24 h后,经TNF-α/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 ActD)诱导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A患者滑膜组织Smo表达高于对照组,以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尤为明显。EA.hy926细胞经TNF-α刺激后,Smo蛋白表达上调(P<0.05)。RNA干扰EA.hy926细胞Smo表达后,细胞存活率为(24.30±0.45)%,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6.86±0.62)%(P<0.05),细胞凋亡率为(48.00±1.96)%,高于阴性对照组的(31.70±0.82)%(P<0.05)。结论: Smo可能参与了RA患者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采用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 (AKA) ,探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盐析法提取大鼠食管角质蛋白抗原 ,将抗原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 ,干燥后装入金标免疫渗滤板 ;采用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AKA。结果 RA患者中AKA阳性率为 3 6% ( 3 1/ 86) ,SLE患者中阳性率为 6% ( 3 / 48) ,RA患者阳性率与SLE或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血清 1∶1稀释时特异性为 91% ,1∶2稀释时特异性为 96% ,1∶4稀释时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AKA ,虽然灵敏度低 ,但特异性高 ,该法简便、快速 ,不需要特殊仪器  相似文献   
65.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脂磷壁酸抗体在风湿热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乙链菌)脂磷壁酸(LTA)抗体在风湿热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从A组乙链菌中提取的LTA作为抗原,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LTA抗体。结果 ①风湿性心脏炎组LTA-IgG抗体滴度水平高于静止期风湿性心脏病组、病毒性心肌炎组、非湿性心脏瓣膜病组,其他关节炎组的滴度水平;②活动期风湿热患者LTA-IgG抗体阳性率(64%)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③风湿性心脏炎患者的LTA-IgG抗体阳性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抗DNAse-B、血沉、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相接近,高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LTA抗体在判断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活动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6.
67.
背景:纳米银以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极大的比表面积优势,较传统银制品抗菌效果更为突出,但有关其进入体内后产生的负面生物效应或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创面外用纳米银敷料后纳米银在兔体内的分布变化。  方法:将新西兰白兔以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面自然愈合)、单次敷料组(又分为6小组)、多次敷料组(分为6小组)。均于兔双耳腹侧制作创面,单次敷料组单次使用纳米银敷料外敷,不更换敷料;多次敷料组多次使用纳米银敷料外敷,其6小组分别于0 d,2 d,2 d和4 d,2 d和4 d,2 d和4 d,2 d和4 d更换敷料。于创面制作后2,4,7,14,30,60 d检测兔血、肝、肾、脾中银浓度。 结果与结论:应用纳米银敷料2d后,单次敷料组、多次敷料组血液、肝、肾、脾中银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应用第4天,单次敷料组、多次敷料组各脏器银浓度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但多次敷料组各脏器银浓度随时间呈进行性上升趋势,而单次敷料组各脏器银浓度呈进行性下降,这种变化在第7天时更为明显,多次敷料组各脏器银浓度显著高于单次敷料组(P < 0.01)。移除纳米银敷料后,单次敷料组、多次敷料组各脏器银含量均较前一时间点银浓度显著降低,尤以多次敷料组更为明显(P < 0.01)。制作创面后第30,60天,单次敷料组、多次敷料组各脏器银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已无差异(P > 0.05)。说明纳米银敷料用于创伤创面时能迅速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分布于肝、肾、脾等脏器;移除敷料后,血、肝、肾、脾中纳米银含量迅速下降至正常值,不会产生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总结英夫利西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服用MTX治疗已达3个月且剂量稳定在10~20 mg/周,至少4周,病情中重度(DAS28>3.2)RA患者9例,第0、2、6、14及22周接受英夫利西静脉输注,收集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结果 8例患者完成了治疗.1例因疗效欠佳提前退出治疗.用药前DAS28为4.9±0.8,用药第26周DAS28为2.94±1.0,5例患者DAS28与基线比较改善达1.2以上(达EULAR反应良好标准),3例患者DAS28与基线比较改善0.6~1.2(达EULAR疗效反应中等标准).不良反应4例,其中3例为一过性转氨酶轻度升高,未予处理,可自行恢复;上呼吸道感染1例,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3例患者抗核抗体(ANA)治疗前阴性,治疗后阳性;1例ANA治疗前阳性,治疗后阴性.结论 英夫利西联合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安全.用药后ANA转为阳性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依那西普每周1次皮下注射50 mg对接受甲氨蝶呤(MTX)治疗的中国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由2部分组成:12周双盲治疗阶段和12周安全性开放研究阶段.双盲期间的随机通过临床操作随机化(CORE)系统完成.在双盲阶段,RA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依那西普50mg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每周1次皮下注射给药,同时坚持一定剂量MTX给药.完成双盲治疗的RA患者在开放治疗中均接受每周1次依那西普50 mg和MTX给药.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 20为主要终点疗效指标.次要终点疗效指标包括医生和患者总体评价、晨僵持续时间、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健康评估问卷(HAQ)、C反应蛋白(CRP)值、疼痛和肿胀关节数.并且比较2组的安全性结果.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主要终点疗效指标第12周ACR 20应答情况及其他次要终点疗效指标进行分析.使用协方差方法分析连续终点相对于基线的变化.结果 双盲治疗期间修正的意向性治疗人群(Mitt)共有156例患者,其中依那西普+MTX组77例.安慰剂+MTX组79例,149例患者完成双盲阶段的治疗.治疗4周时,依那西普+MTX组ACR 20有效率为39%(30/77),安慰剂+MTX组为16%(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时,依那西普+MTX组ACR 20有效率为62%(48/77),安慰剂+MTX组为23%(1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疗效指标包括医生和患者总体评价、晨僵持续时间、疼痛VAS、HAQ、CRP、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等均从第4周开始,在依那西普+MTX组明显优于安慰剂+MTX组(P<0.01).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安慰剂治疗活动性RA相比.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RA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依那西普50 mg+MTX每周1次给药治疗中国成年活动性RA患者24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DCS内固定配合中医药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AO分类:A型14例,B型6例,C型10例,经股骨下段前外侧切口入路整复骨折,并用DCS固定骨折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经1年随访,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85.71%,其中C型骨折1例术后出现膝内翻.结论 DCS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是较理想的方法.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