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胆囊 -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 ,是肠梗阻的一种少见类型 ,术前确诊率低 ,近期我院经治1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表现  患者 ,女性 ,84岁 ,因活动后心悸、气促 3年 ,加重伴胸闷、恶心、呕吐入心内科。入院前感冒。入院前及入院后呕吐胃内容物多次 ,感上腹胀 ,无明显的胸痛、腹痛、腹泻、头昏、头痛 ,入院前一直服用地高辛 0 .2 5mg ,1次 /日。入院前解干大便 1次。心电图示心房纤颤。既往无手术病史 ,有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病史 3年及胆结石病史 5年。查体 :体温 :36 .6℃ ;脉搏 :6 8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  相似文献   
92.
人们患了病,常会寻找一种代价最小的方法:既有效、经济、安全,又痛苦最小。非血管介入治疗对某些患者来说,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93.
脾灶性非肿瘤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灶性占位是一类少见病变,临床诊断极为困难,其发现主要依赖于影像技术。近二十年来由于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US、CT和MRI等断面成像技术的发展,脾灶性病变的发现较以前容易。本着重讨论脾灶性非肿瘤性病变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评价。  相似文献   
94.
目的回顾性研究正常胰腺的单排螺旋CT增强表现,以提高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顺贯抽取无胆胰疾病病例182例,男143例,女39例,年龄范围17~81岁,均行上腹部单排螺旋CT增强扫描.按年龄分为7组,分别记录胰腺走行形态、密度,第一层面显示胰腺的何部,胰腺全长及胰头、体、尾的前后径,门静脉横径与胰头实质的关系,钩突层面肠系膜上动脉与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胰腺分斜形和马蹄形两种,胰腺实质随年龄增大而萎缩,第一层面显示胰尾的例数仅占47.3%.门静脉占胰头面积1/3以上的例数为91.4%.肠系膜上动脉位于静脉后方者居多.结论胰腺在平扫与增强扫描中差异甚大,平扫所见胰腺远不如增强扫描所见可靠.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氯喹(CQ)联合125I粒子用于裸鼠肝细胞癌(HCC)移植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4只健康裸鼠,于右侧腹股沟皮下注射约1×107个HCC Hep3B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从中选择移植瘤大小接近的20只,随机分为CQ组、125I粒子组(I-125组)、CQ联合125I粒子组(CQ+I-125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5只,分别予注射CQ、植入125I粒子、注射CQ联合植入125I粒子及不作任何处理;对比观察4组移植瘤质量、细胞凋亡数量、LC3表达水平、CD31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Q联合125I粒子用于移植瘤的效果。结果CQ组移植瘤质量、VEGF-A和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大于I-125组及CQ+I-125组而小于NC组(P均<0.05);I-125组移植瘤质量、VEGF-A和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大于CQ+I-125组而小于NC组(P均<0.05);CQ+I-125组移植瘤质量、VEGF-A和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小于NC组(P均<0.05)。光镜下各组移植瘤细胞凋亡数及LC3表达按降序排列分别为CQ+I-125组、I-125组、CQ组及NC组,以及I-125组、CQ+I-125组和CQ组或NC组。移植瘤MVD在CQ组及I-125组均大于CQ+I-125组而小于NC组(P均<0.05),在CQ+I-125组则小于NC组(P<0.01)。结论CQ联合125I粒子可协同抑制裸鼠HCC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究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应用于胰腺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者KPS积分、疼痛缓解情况及肿瘤治疗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在营养、精神状态、睡眠时间等方面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缓解明显,平均术后2~5d疼痛开始缓解。术前重度疼痛患者有29例,术后重度疼痛患者只有11例,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植入125I粒子后3个月进行CT复查:完全缓解有11例,部分缓解有26例,无变化有15例,进展有8例。总有效率为61.66%,其中有7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4例患者因病灶全身多处转移死亡。结论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是安全可靠、有效、可重复的,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7.
多发肺转移结节125I粒子植入技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常因胸部结构复杂,而被视为禁区。本研究旨在探讨CT引导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多发肺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对30例患者的115个肺转移灶,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据多发肺转移瘤的不同位置,肺门部、周围性、胸廓骨骼遮挡肺小结节病变采用相应穿刺植入方法,并行疗效评价。结果一次穿刺成功为84.3%(97/115),粒子分布均匀。术后一周复查补种成功为15.7%(18/115)。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CT复查115个病灶中结节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80个,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0个,无变化(Nochange,NC)8个,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7个,总有效率为86.9%。1年局部控制率为93.9%(108/115)。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多发肺转移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胸腹部肿瘤患者不同数量125I粒子植入术后24 h的辐射剂量及安全距离,为医护与陪护人员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125I粒子植入的胸腹部肿瘤患者100例。根据植入125I粒子的数量,采用三分法将患者分为少量组、中量组、大量组。采用γ射线辐射仪分别测量手术侧和对侧0 m、1.0 m、1.5 m、2.0 m距离的辐射剂量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在手术侧与对侧测量中,粒子植入数量分组的组间效应显著(P<0.001),测量距离的主效应显著(P<0.001),且分组与测量距离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01)。手术侧不同距离的辐射剂量也显著大于对侧(P<0.001),且与分组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01)。2.0 m以上的辐射剂量达到国家标准公众限值(2.50μSv/h),1.0 m以上的辐射剂量达到国家标准职业限值(25.00μSv/h)。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后,距离越远防护效果越好,一般人员在离患者2.0 m以上、医护人员在离患者1.0 m以上可无...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通过火神山医院生物安全尸检病理平台的创建与应用,分析生物安全尸检病理平台的可行性和运用效果.方法 通过设计布局、筹措仪器设备、检验检测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法来分析生物安全尸检病理平台的可行性和运用效果.结果 生物安全尸检病理平台共完成26例系统尸检和微创尸检(穿刺)8例,无一人感染.病理原创性发现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对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微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人肝癌Huh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2只裸鼠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观察组移植瘤植入一枚活度为2.96×107Bq粒子,对照组植入一枚活度为0的空粒子。每4天测量1次移植瘤体积,记录肿瘤生长曲线。28 d后取下移植瘤,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1评估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并做半定量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A、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缓慢,粒子植入后12 d两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P<0.05),随着观察时间延长,两组肿瘤体积差距加大,在28 d时两组肿瘤体积分别为(963.61±89.56)mm3和(602.10±75.98)mm3t=7.122,P<0.05)。两组移植瘤组织中CD31均有表达,观察组的MVD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0,P<0.05)。观察组VEGF-A、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80、6.414、10.890、12.250,P<0.05)。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通过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VEGF-A、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