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成人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是白血病治疗中的难题之一。我们从 1995年 5月以来 ,对 17例患者 ,采用VP(长春新碱与泼尼松 )加大剂量氨甲喋呤 (HD MTX)方案与足叶乙甙 (Vp 16 )加阿糖胞苷 (Ara C)方案分两组进行治疗 ,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选择  17例患者随机分两组 ,VP加HD MTX组 7例 ,Vp 16加Ara C 10例。本文 17例均为 1995年 5月至1999年 10月住院患者。男 12例 ,女 5例。年龄 14~ 4 2岁 ,中位数年龄 2 3岁。诊断标准均符合 :①初治患者用经典剂量、疗程的VDP…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山核桃叶提取物球松素对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球松素处理的细胞成活率以界定适宜的浓度范围;油红O染色法结合异丙醇萃取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球松素对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GPO-PAP酶法检测球松素处理后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成脂分化中C/EBPα、PPARγ、FABP4 mRNA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30μmol/L、50μmol/L球松素对细胞成脂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显著减少甘油三酯堆积;10μmol/L、30μmol/L、50μmol/L球松素能明显抑制PPARγ、C/EBPαmRNA表达;5μmol/L、10μmol/L、30μmol/L、50μmol/L球松素能明显降低FABP4 mRNA表达;50μmol/L球松素能明显降低PPARγ、C/EBPα和FABP4蛋白表达。结论山核桃叶提取物球松素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控PPAR信号通路和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3.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对肝脏组织灌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它可用于评估各种肝癌治疗方式的疗效和预测早期治疗反应,预测微血管侵犯情况和肿瘤复发,用于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于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价等。本文对肝脏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揭阳部分地区0-1岁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病情况,确定预防的重点人群,为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孕前、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揭东县、普宁市、榕城区三地2011年3月3日-2012年5月2日出生的婴儿进行调查。出生缺陷以临床诊断为依据,病种及统计标准参照国际出生缺陷监测情报交换所的规定。结果共监测10 773名婴儿,发现出生缺陷238例;婴儿出生缺陷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马蹄内翻足、多指(趾)、唇(腭)裂和胎儿水肿综合征;男婴、低体重出生婴儿、孕母未服用叶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婴儿以及家庭成员有吸烟、酗酒的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揭阳市部分地区0-1岁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0.92/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出生缺陷的孕、产前筛查与预防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和DW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b值为0、500和0、800s/mm2,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于发病后48h内完成检查。测量胰腺ADC值,比较不同b值下,急性胰腺炎组、志愿者组的ADC值差异。结果:①健康志愿者胰腺DWI呈中等信号,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7例呈弥漫均匀性高信号,5例呈不均匀高信号,3例呈中等信号。②急性胰腺炎组、志愿者组在b值为0、500s/mm2时,二组的ADC值分别为(1.52±0.287)×10-3、(1.84±0.233)×10-3mm2/s;b值为0、800s/mm2时,二组的ADC值分别为(1.23±0.128)×10-3、(1.64±0.273)×10-3mm2/s。二组的ADC值差异在b值为0、500及0、800s/mm2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显示急性胰腺炎的病灶及范围,结合ADC值测量,对于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6.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急性颅脑损伤行CT检查表现不典型26例患者资料,统计不典型颅脑损伤类型、CT表现及诊断情况。结果 CT表现不典型损伤类型包括少量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颅骨线样骨折等,以构成比例高低排列分别为少量硬膜下血肿,占30.77%;硬膜外血肿、硬膜下积液和脑水肿,占15.38%;颅骨线样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挫伤,占11.54%;其中13例经仔细分析后确诊,2例首诊时漏诊,后再次CT检查时确诊,9例为迟发性损伤,患者经1~3次复查后确诊,2例经MRI检查确诊。CT鉴别诊断不典型颅脑损伤有一定困难,需要借助临床资料,并熟悉CT解剖和较高的技巧,不能明确诊断时应多次复查或行MRI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揭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ACS患者92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1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2.8±7.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替罗非班。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水平、治疗30 d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 Tn I均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c Tn I降低[(1.54±0.52)μg/L vs.(2.24±0.48)μ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较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升高(15.22%vs.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5例心电图ST段回落,回落率为54.35%,治疗组37例回落,回落率为80.4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LVEF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58.1±5.6)%vs.(46.2±5.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皮肤及黏膜出血对照组10例,发生率21.74%,治疗组7例,发生率15.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替罗非班治疗ACS可有效减低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和重建技术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性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01年12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并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例359例,T分期采用Botet方法。评分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统计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结果本组359例,1.5-2mm重建放大显示且与手术、病理对照淋巴结共3137枚,而8~10mm显示仅2459枚。以2.0分为转移判断标准,准确性96.6%(3031/3137),敏感性91.2%(375/411),特异性97.4%(2656/2726),阳性预测值84.3%(375/445),阴性预测值98.7%(2656/2692),Youden指数为0.89。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放大技术有助于显示纵隔淋巴结的数目和形态,评分法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性判断准确可靠,能有效帮助临床对食管癌术前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835例中符合条件的32例资料,同时与28例早期CT复查而未见血肿扩大病例进行比较。结果:32例血肿扩大患者入院时血压均明显增高,收缩压均高于180mmHg,最高达240mmHg;舒张压均高于105mmHg,最高达135mmHg;头颅CT示基底节区出血30例,左侧17例,右侧13例,血肿形态不规则形18例,椭圆形或圆形14例;死亡19例,治愈及好转13例。结论: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以及血肿处于基底节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预后差;要积极管理好血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究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的预后因素与最佳治疗模式。方法检索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16例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经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各生存曲线间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98例患者纳入生存分析,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4%、21.2%、8.8%。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M分期、TNM分期、VALSG分期、是否手术、是否化疗与预后显著相关(P=0.036、0.047、0.001、0.047、0.026、0.00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0.001)和是否化疗(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局限期患者中,综合治疗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30个月)与单一治疗组(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广泛期患者中,综合治疗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23个月)与单一治疗组(1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N分期、M分期、TNM分期、VALSG分期、是否手术、是否化疗与PESC患者的预后相关,TNM分期和是否化疗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论局限期还是广泛期,推荐PESC应用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