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经磁共振证实的超急性期后循环梗死不同时间窗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及安全分析。方法将32例经头部磁共振证实的后循环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溶栓治疗时间窗分组,分为4.5 h组16例,4.5~8 h组16例。所有患者在rtPA静脉溶栓前、溶栓后6 h、24 h、7 d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时行Ba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溶栓疗效及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4.5 h组与4.5~8 h组在各个时间点的NIHSS评分及90 d BI指数、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指导下的超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适当延长时间窗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时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侧支循环对不同部位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均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并引起同侧新发梗死。记录梗死分布部位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分析颈内动脉闭塞引起同侧脑梗死的分布特征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的相关性。结果 45例中,颈内动脉闭塞后梗死分布依次为皮层微小梗死38例(84.4%),内分水岭梗死22例(48.9%),流域性梗死21例(46.7%),后分水岭梗死10例(22.2%),前分水岭梗死6例(13.3%),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10例(22.2%)。其中皮层微小梗死合并分水岭梗死23例(60.5%)。前交通动脉开放时无流域性梗死(0%,P=0.013);12例无一级侧支开放者发生流域性梗死11例(91.7%,P=0.003)。结论动脉到动脉栓塞机制与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机制共同参与了颈内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前交通动脉开放可以降低流域性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短期预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27例后循环缺血患者,29处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70%,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进行治疗。术后1、3、6、9、12个月进行随访,监测血脂、血糖、血压。术后6个月复查动脉超声,12个月时复查DSA。结果 27例患者的29处重度狭窄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80%~99%,平均92.55%±5.26%,中位狭窄率95%;术后狭窄率0%~15%,平均3.27%±4.60%,中位狭窄率0%,手术并发症0。术后随访12个月时,无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12个月时随访DSA,支架内内膜增生1例,再狭窄0例。结论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Apollo颅内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92例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支架组和药物对照组,并对支架组患者行Apollo颅内支架植入治疗,评价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了为期36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颅内支架术的技术成功率是97.8%(44/45),植入支架前后狭窄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支架植入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2/44)。再狭窄率23.8%(10/42)。随访期间的卒中再发率支架组为6.8%(3/44) ,对照组为17.0%(8/47)。结论 Apollo颅内支架植入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可以预防卒中复发,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5.
相当多的脑胶质瘤对化疔有抵抗性,这种抵抗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肿瘤细胞对凋亡的抵抗。目前认为,凋亡过程主要涉及到两种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一种由DNA损伤启动,另一种则由死亡受体的激活开始。肿瘤对化疔药物的抵抗可能是由于DNA损伤启动的凋亡过程受阻;如果是这样,则可以通过激活细胞的死亡受体来克服肿瘤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在严重迂曲的血管径路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技术.方法 对18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内动脉虹吸段严重迂曲,导丝/支架难以通过,其中5例在首先采用单导丝技术,无法使支架释放系统顺利到达狭窄病变后,改用双导丝技术来完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在严重迂曲血管径路下,标准的单导丝技术无法成功时,采用双导丝技术能够成功完成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结论 对严重迂曲血管径路的颅内动脉狭窄病变采用双导丝技术町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7.
王汝  高连波 《当代医学》2022,28(12):86-88
目的 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6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后对患者的处理差异方式分为常规组(溶栓无效后在影像学检查辅助下行常规调脂抗栓治疗,n=27)和...  相似文献   
38.
应用Onyx液态栓塞剂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应用Onyx液态栓塞剂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及其综合治疗。方法 采用Onyx对19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因有高流量的脑动静脉畸形而先应用可脱性弹簧圈将血流减速再应用Onyx液态栓塞剂栓塞,平均注胶时间30min。结果 95%栓塞2例;70%以上8例;30%~70%9例。并发症术后出血2例,微导管留置体内1例。结论 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好的弥散性和注胶可控性强,结合放疗有助于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中P^53和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将48例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的实验标本制成4μm厚切片,严格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法即链菌亲合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进行实验操作。结果 1 PCNA阳性细胞率随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而且病理级别与阳性细胞增殖指数间显著正相关。2 P^53表达阳性的星形细胞瘤PCNA-LI高于P^53表达阴性的星形细胞瘤,差异有显著性,且P^53与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53、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共同表达能很好地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增殖活性,可以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类型分级及其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一组有价值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0.
我院自1983-1992年共收治直肠癌患者550例,现将临床资料及我们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50例直肠癌中男268例,女282例,年龄15~92岁,好发年龄为56~65岁。1.2手术方式在550例患者中,共手术562人次。(1)保肛手术(337例):前切除67例,低前切除102例,超低前切除78例,次全结肠切除低前吻合3例,全结肠切除低前吻合10例,Bacon14例,原位肛门成形术9例,腹骶切除3例,半骨盆脏器切除低前吻合20例,结肠肛管吻合9例,局部切除22例。(2)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