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3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19例老年黄斑变性(AMD)患者的30只眼进行了图型视诱发电位(PVEP)检查,并与相应年龄的正常人比较。30只AMD患眼中PVEP异常有20眼(66.7%),在视力 ≥1.0的8只AMD患眼中有4只PVEP异常(50%)。提示AMD的早期就已存在黄斑区功能的损害。干性型AMD的PVEP异常占55%,湿性型AMD的PVEP异常占90%。PVEP的异常与视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Jurkat/NFAT-luc+FcγRIIIa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WIL2-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Bio 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进行抗CD20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抗CD20单抗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四参数方程式:y=(A-D)/[1+(X/C)B]+D。方法经优化确定靶细胞为WIL2-S细胞,抗体稀释浓度为18 000 ng·m L-1,1∶5倍的稀释倍数,效靶比为6∶1,诱导时间为6 h。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8次独立实验的回归分析、线性及平行性均通过统计学检验;4个不同稀释组回收率样本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分别为(44.39±3.93)%、(72.74±2.78)%、(128.28±7.01)%和(168.19±2.70)%,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应回收率分别为(88.78±7.85)%、(96.99±3.70)%、(102.63±5.61)%和(112.12±1.80)%。本研究利用转基因细胞法成功建立抗CD20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作为抗CD20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98-2006年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干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干预情况,为广州市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对广州市1998-2006年孕产妇HIV监测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98-2006年,广州市共发现72例HIV感染孕产妇,检出病例数年平均增长率为887.5%.72例孕产妇,广州市户籍占33.33%,流动人口占66.67%,平均年龄27.5岁,以性传播感染为主(56.94%).在HIV母婴传播干预方面,产前检出的病例74.42%接受了母婴干预服务,其中27.91%选择终止妊娠,46.51%选择继续妊娠.产后检出的病例60.87%接受了婴幼儿喂养指导.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幼儿37%在访.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的产前检出率有待提高,对母婴传播干预服务的配合情况有待改善;多种原因造成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随访困难,失访严重.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加强随访应成为广州市今后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对42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后常见问题处理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17例(40.48%),脑脊液漏4例(9.52%);电解质紊乱5例(11.9%),垂体前叶功能不足2例(4.76%),肿瘤残留6例(14.29%)。结论术前对影像和内分泌功能进行充分研判,手术中操作应轻柔,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24例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12例,年龄60~77岁,静脉滴注尿激酶100万U或链激酶150万U;对照组12例,年龄61~79岁。全部患者均为男性。发现溶栓组近期冠脉再通率58.3%,30天内死亡1人;对照组无再通的临床征象,死亡2人。存活者随访观察3年,溶栓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51.58±7.62%比42.41±1.49%,P<0.05)。但梗塞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外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抗体阳性者中,耐药毒株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广州市2008-2010年新确证的外籍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并与斯坦福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突变位点,分析耐药性。结果共获得90例外籍HIV-1抗体阳性者的PR和RT序列,耐药率为23.33%(21/90),其中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5.56%(14/90),且集中表现为对NFV/r耐药,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6.67%(6/90),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为5.56%(5/90);发现1例对除DRV/r外的所有其他PIs耐药,4例对所有NNRTIs耐药,2例对所有NRTIs耐药;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变是L10I/V和K20I。结论广州市外籍HIV-1抗体阳性病例中存在耐药株的流行,尤其是耐多药毒株的存在,增加了广州市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是世界第一大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由于青光眼性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精准评估青光眼患者的病情,对于青光眼患者病情的长期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表明,基于彩色眼底照相、相干光层析成像术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已接近或优于眼科医师;同时,算法也能基于基线检查结果对未来的病情变化如视野缺损程度、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做出预测。以高质量的多模态影像数据为基础,配合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有望实现对于青光眼患者病情变化的预测,将是实现治疗方案个体化的重要环节。人工智能与影像的结合将为青光眼的临床诊疗带来突破性的革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87-190)  相似文献   
18.
醉茄素A(WA)是一种高度氧化的甾体内酯。WA对多种癌细胞生长具有抗增殖、抗侵袭、抗转移和促凋亡的作用,且在抗炎、免疫调节、抗血管生成、抗微生物感染等方面也有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3D 回旋仪模拟微重力效应探究对小鼠骨骼和心脏的影响。方法:25 只8 周龄雄性C57BL/6J 小鼠,随机分成5 组(n=3~5):地面对照组(GC 组),3 周处理对照组(TC3 组),3 周模拟微重力组(SM3 组),6 周 处理对照组(TC6 组),6 周模拟微重力组(SM6 组)。使用Micro-CT 检测小鼠左股骨参数变化。采用超声方法检 测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与GC 组相比,TC3 组、SM3 组、TC6 和SM6 组小鼠的骨体积分数,骨小 梁厚度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距显著增加(P<0.05)。骨小梁数量和皮质骨壁厚度没有显著性差异。3D 回 旋仪处理3 周后,与小鼠左心室后壁厚度变薄相比,其他参数没有变化。而在第6 周,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左心室 内径变小,左心室质量变轻。结论:3D 回旋仪模拟微重力效应会导致小鼠骨质流失,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且具 有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在椎间孔镜关节突成形中的临床应用及术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100例临床资料,50例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纳入可视改良组;50例使用传统工作套管配带环锯行PETD术,纳入盲法环锯组。两组均以镜下椎板钳作为辅助工具。手术以上关节突尖部为穿刺靶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椎间孔进行扩大成形,使工作套管到达理想位置,并于镜下使用枪钳探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VAS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相同时间点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进行PETD术,平均透视次数5.5次(3~9次),与盲法环锯组相比P<0.001;平均手术时间40.5 min(28.3~59.4 min),与盲法环锯组相比P<0.05,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改良MacNab评定标准结果显示可视改良组与盲法环锯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6%、94%。结论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行椎间孔镜关节突扩大成形,具有安全、充分、高效、简便等优势,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临床效果良好,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