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44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的筛检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的方法。方法通过PCR定向点突变 ,构建最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 (YMDD变异株 ) ,并建立相应的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检测此变异株。结果PCR成功引入点突变 ,构建了YMDD变异株的克隆 ,同时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可有效区分YMDD变异株和HBV野毒株。结论采用PCR的方法可诱导定向点突变 ,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可用于筛检临床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 (YMDD变异株 ) ,为临床监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的疗效是否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并以此作为预测干扰素α疗效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逆转录PCR方法 ,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 2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 γ水平较低 ,但无明显差异 ;IL 4水平则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亦如此。与治疗前比较 ,干扰素α治疗后 3和 6个月 ,在完全应答的患者中 ,IL 4水平下降 ;而IFN γ水平在 6个月时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1)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可能以Th2类占优势。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干扰素α的疗效密切相关。 (3)通过检测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可以预测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反应 ,对及时判断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3.
以~(32)P-HBV-DNA作为探针,与待检血清中提取的DNA作分子杂交试验,检测186例慢性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结果血清HBV-DNA与HBe系统密切相关,在62例HBeAg阳性中有51例HBV-DNA阳性(82.2%),在抗-HBe阳性中也有个别HBV-DNA阳性。另外,HBeAg P/N值与HBV-DNA呈正相关,HBeAg P/N值在8.1以上,HBV-DNA阳性率95.0%,P/N值<5.0只有12.5%阳性。 以分子杂交试验检测的HBV-DNA,是血清中HBV存在的更为直接的证据,可用以判定慢性HBsAg无症状携带者在体内病毒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94.
设计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中国HBV每株C基因启动子(BCP)区第2个AT丰富区的一对点突变;核苷酸(nt)1762的碱基由A→T和1764的碱基由G→A变异。结果发现在3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CP变异者有10例,总检出率为31.2%.提示在我国HBV毒株BCP区这一联合点突变较常见.PCR-RFLP技术与序列分析结合,对于研究这一新发现的热点变异与临床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96.
HepG2和HepG2.2.15细胞对一些凋亡刺激的不同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HBV对感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HepG2及其转染HBV的2.2.15细胞培养中,加MTV、ActD或去血清培养,以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HeG2.2.2.15细胞加MTX后24h和48h凋亡率分别为10.8%和13.3%,加ActD后分别为16.8%和37.7%,去血清后第4天及第6天分别为13.2%和14.8%:而HepG2细胞加MTX后24h和48h凋亡率则为12.6%和65.3%,加ActD后分别为44.5%和89.7%,去血清后第4天和第6天凋亡率为19.8%和28.8%。确认在这些条件下HepG2.2.15细胞较HepG2细胞耐受凋亡。结论HBV可能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7.
“小三阳”乙肝病毒感染者有两类,其性质、病情、处理和后果完全不相同。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恒河猴实验感染新型无包膜DNA病毒(TTV)的组织嗜性。方法:实验感染的恒河猴在病毒血症期间杀死5只,取组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病毒半定量,并用原位杂交、负义探针斑点杂交和杂交/核酸保护试验,检查复制型病毒DNA分子。结果: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病毒含量(电泳带密度)依次为50.1%、31.0%和18.9%,相对比为2.65:1.64:1.00。肝、脾、胃、小肠各段及其淋巴结、PBMC、结肠和血清均可检出病毒,但正链病毒DNA(假定的病毒复制中间体),只稳定存在于肝、脾、小肠和淋巴样细胞中。结论:这一病毒具肝、小肠和淋巴样细胞嗜性,可解释其多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99.
IFN-γ和TNF-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录后调节机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FN-γ和TNF-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录后调节机制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构建含有HPRE片段的pDM138质粒(含有CAT报告基因),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转染HepG2细胞,观察细胞因子对重组质粒载体CAT报告基因活性表达的影响,CAT基因的活性的检测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HPRE片段的重组质粒载体.转染重组质粒的HepG2细胞CAT活性表达明显增强,而转染空载体的HepG2细胞仅有本底表达,分别为896.5±213.6 和36.7±11.3 pg/ml.IFN-γ和TNF-α对转染重组质粒的HepG2细胞CAT活性表达的影响均具有浓度依赖性,而对空载体CAT活性的表达无影响.转染重组质粒的HepG2细胞在未加入细胞因子时,其CAT表达活性为896.5±213.6 pg/ml;与IFN-γ、TNF-α及IFN-γ+TNF-α孵育后,其CAT表达活性分别为324.4±56.8, 395.8±82.3, 175.3±35.6 pg/ml,与未加入时比较, t=5.19,4.39,6.68,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FN-γ和TNF-α可能通过抑制HPRE的功能,调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0.
199例血液透析病人中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例血液透析病人与98例慢性肾脏疾病病人、98例接受输血的内科病人和100例一般内科住院病人作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比较,其中60例透析病人作了一年多的随访。结果发现:透析病人、内科输血病人、肾脏疾病病人和一般内科住院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累积感染率分别为78.4%、76.5%、62.2%和62.0%,透析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与一般内科住院病人和肾脏疾病病人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而与输血内科病人比较相差不显著(P>0.1);60名随访透析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增高;输血是形成透析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