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44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目的 通过对应用不同干扰素(IFN)剂型的大样本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可能与IFN疗效相关的因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慢性丙型肝炎IFN治疗应答的预测因子。方法 对入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在用药前对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进行定量和基因分型检测,治疗和随访结束时检测血清HCV RNA含量,以HCV RNA阴转作为IFN治疗应答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对患者临床特征、病毒学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按意愿治疗分析人群208例,按方案分析人群197例,在对按方案分析人群的分析中,治疗24周结束时,女性、年龄<50岁、非输血感染途径、IFN治疗后复发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1、HCV RNA 含量<8×105U/ml,非基因1型HCV感染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病毒应答率分别高于男性、年龄≥50岁、输血感染途径、IFN初治患者、AST/ALT比值≥1、HCV RNA含量≥8×105U/ml、基因1型HCV感染和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应答率。但随访结束时,AST/ALT≥1和HCV RNA含量≥8×105U/ml患者的持续应答率却大于AST/ALT<1和HCV RNA含量<8 × 105U/ml患者。经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43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前C区终止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一种简单而灵敏度高的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终止变异。结果:在47例慢性乙型肝炎中检出前C终止变异38例(81%),其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2%(28/34)、80%(8/10)和67%(2/3),在HBeAg日性和抗HDe阳性中分别为76%(13/17)和83%(25/30),P>0.05。结论:前C终止变异在HBeAg阳性慢性肝病中亦呈高频率检出,抗HBe阳性慢性肝病并不都与前C终止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433.
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Fas表达和DNA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凋亡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变的意义,对38例不同重度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活检肝组织,以地高辛素标记的核苷酸(TUNEL)试验原位检测肝细胞凋亡和以免疫组化检测Fas表达。结果凋亡少见,而许多完好肝细胞核TUNEL阳性,表示有DNA损伤。轻型慢性肝炎17例中,Fas表达和DNA损伤检测各有14例阴性或弱阳性;中型7例无强阳性表达;重型14例中Fas表达强阳性9例,DNA重度损伤3例。两者主要分布在碎屑样坏死区,与细胞坏死同时存在。提示细胞毒性T细胞(经Fas配体)-Fas-凋亡也是参与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34.
病毒性肝炎与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病毒性肝炎与肝细胞凋亡骆抗先,朱幼芙一、Fas/FasL与细胞凋亡肝炎病变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可以基于Fas的凋亡或者基于穿孔素的坏死,都可经特异抗原激发[1]。CTL介导的两种细胞毒效应是各自独立的:表达Fas的靶细胞凋...  相似文献   
435.
目的 研究脂质体干扰素(L-IFN)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价值。方法 通过临床药理实验测定L-IFN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小鼠血中,L-IFN的消除相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分别为(9.64(0.08)h、(77.83(1.62) ml、(5.59(0.02) ml/h,纯干扰素(IFN)则分别为(7.02(0.04)h、(1 619.00(40.48) ml、(159.80(1.67) ml/h;在小鼠肝中,L-IFN的消除相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分别为(10.55(0.30) h、(271.40 (3.89) ml、(17.83(0.23) ml/h,IFN则分别为 (9.45(0.45) h、(4 709.00(50.42) ml、(345.00(4.26) ml/h。L-IFN在血中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是IFN的286%,在肝中则为IFN的194%。结论 L-IFN作为一种新剂型,有望日后应用于临床肝炎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436.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骆抗先近年来随着肝纤维化研究的逐步深入,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有很大的进展。但其特异性及其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尚未充分阐明,对其诊断意义也还有争议。本文评述现有标志物对临床诊断的应用和限制。(一)肝纤维化标志...  相似文献   
437.
HBV antigens were immunochistochemically demonstrated with colloidal goldprobes in the liver from 204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infections.Theresults were comparaed with those from 4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type B (CHB).Itwas foun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trahepatic antigens had no sifnificant differencebetween chronic asymptomatic hepatitis (AsH) and chronic asymptomatic carriers (AsC).However,in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trahepatic HBV antigens,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idexist between AsH and CHB which had similar liver pathology.HBsAg and HBcAg were94.2% and 46.2% in AsH,and 32.6% and 17.4% in CHB,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suggest that the high prevalence of viral antigens in the liver from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asymptomatic HBV infection might be resulted from accumulative changes during along-term infection.  相似文献   
438.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莫能菌素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2.3%-18.6%的CD4~+T细胞为Th1细胞,0.9%-9.2%为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T细胞中,以Th0细胞居多: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Th1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h1细胞与炎症活动呈正相关,Th2细胞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化相关联。  相似文献   
439.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动态观来了α-干扰素治疗的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清除情况。血清HBVDNA在治疗5周后(3-10周)6例转阴,其中2例在结束治疗时复转阳性,PBMC中HBVDNA在治疗15周(12-20周)时5例转阴,1例始终阳性,并出现ALT复升高。结果显示α-干扰素能清除PBMC中HBVDNA,但滞后于血清病毒的清除,PBMC中HBVDNA持续阳性,可能使治疗中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