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44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乙型肝炎病毒混合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少见前C区终止变异邱望龙侯金林骆抗先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两种病毒间会产生相互干扰。大多研究表明,这种两病毒间产生的相互干扰现象主要是因为HCV对HBV的复制施加抑制、HBV对HCV...  相似文献   
12.
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患者前C区终止变异低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患者前C区基因变异,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来分析25例HBVDNA和HCVRNA均阳性(A组)和31例HBsAg和HBVDNA阳性但抗-HCV和HCVRNA均阴性(B组)的慢性肝病患者前C区密码28终止变异(终28)。结果HBV和HCV双重感染患者(A组)血清HBVDNA第1次PCR阳性率(16%)明显低于单独HBV感染组(65%)(P<0.001);前C终28检出率(28%)亦明显低于单独HBV感染(68%)(P<0.001)。结论提示双重感染患者HBV前C终止变异低频率可能与HBV低水平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BV T1862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HBV前C/C基因EB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诱导前C/C基因T1862变异,经PCR-RFLP初筛并经测序终鉴定出阳性克隆后,以脂质体介导方法将突变前后的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 以ELISA 检测HBeAg的表达量。结果未突变的重组质粒可稳定表达HBeAg,突变后的重组质粒未能检测到HBeAg表达。结论 HBV前C/C基因1862点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体外研究该点突变引起HBV的一系列生物学改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状态模型。方法 体外连接HBV DNA获得6.4 kb的双拷贝DNA片段,然后将其插入pcDNA3载体的Eco RV位点,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切筛选获得头尾串联双拷贝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再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肝癌细胞。结果 通过G418筛选,对阳性克隆细胞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证明已将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肝癌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结论 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HBV全基因转染至肝癌细胞,成功建立了HBV复制状态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供血员、受血者中经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率,及经输血传播TTV的发生率。方法对130例输血者进行TTV以及HBV和HCV血清标志物检测,其相应的供血者也检查TTV。结果340例供血员中有36例(10.6%)可检测到TTV-DNA。130例受血者输血前有11例(8.5%)TTV阳性,其余119例输血后有18例TTV转为阳性,在他们的供血中至少可查到一份TTV阳性。46例输血后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其中有45例为HCV感染(包括7例与TTV混合感染),2例为HBV感染(包括与HCV、TTV混合感染各1例)。TTV与HBV混合感染以及7例TTV与HCV混合感染中有3例的受血者ALT>90U/L,但是10例单纯TTV感染者,仅有2例伴有轻微的ALT增高。结论供血员及住院病人中有较高的TTV感染率,单纯TTV感染与ALT显著升高似乎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肝小叶内的点状坏死和汇管区边缘的界面性炎症,实际主要是肝细胞凋亡,说明凋亡参与乙型肝炎的病理机制。然而,乙型肝炎时的肝细胞凋亡尚未系统研究,肝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有待阐明。 1.炎症诱导FasL/Fas表达病毒性肝炎时一种典型的病变是界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病中Fas和FasL表达的原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病时介导凋亡的Fas/FasL表现。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原位检查各种慢性肝病45例的活检肝组织。结果肝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中检出FasL,肝细胞Fas/FasL表达与炎症活动性一致,多分布在界面性炎症区。肝细胞表达FasL,可能也发挥细胞毒效应。结论新的发现是FasL可在肝细胞结节和肝癌细胞表达,提示有细胞毒效应的FasL在HB相关慢性肝病中有发病学意义。肝癌细胞中未检出Fas而检出FasL,可能是一种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变活动性与目前临床常用的肝功能检测的关系,本文运用Knodell氏等人提出的肝组织炎症活性指标,对76例经病理证实的慢乙肝的肝功能情况作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并用于肝病和肝癌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我们发现慢性乙型肝炎与肝轻微病变52例中43例,肝硬化6例中5例,12例肝癌中10例癌周组织,8例癌组织内可检测出HBV DNA。上述结果揭示了慢性HBV感染与肝癌的分子病理联系。结果还发现原位杂交与转移杂交或PCR检测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可广泛用于消化系疾病分子病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应用和限制骆抗先作者曾在1991年的中华内科杂志(30:469)发表过一篇同一标题的专论,介绍聚合酶链反应(PCR)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评述其应用和限制。三年来,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和读书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