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超高速CT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 2 0余年 ,冠状动脉疾病 (CAD)的影像学诊断有了长足发展。常用的临床技术一般均用于检查心脏形态、结构 ,或心功能检查 ,或针对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狭窄、阻塞 ;现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素扫描及相应的负荷实验 ,常在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时才出现阳性变化。目前认为超高速CT(ultrafastCT ,UFCT)能够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钙化 (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 ,CAC)的数量 ,并作为预测CAD危险性的主要研究工具〔1 ,2〕。作为无创性检查的UFCT ,其优点为无创、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以及心电门控 ,可得到清晰的…  相似文献   
52.
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的心电图特征和特殊部位IVT消融方法。对 41例IVT的心电图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者 2 8例 ,呈左束支阻滞者 9例 ,平均心室率(172± 30 ) /min ;消融成功率 90 .2 % (37/ 41)。表明导管消融对IVT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对左室特发室速 (IL VT)采用激动标测 ,对右室流出道室速 (RVOT VT)采用起搏结合激动标测 ;对左室流出道室速 (LVOT VT)标测消融时应避免损伤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房室旁道 (简称旁道 )消融术后T波改变的动态观察 ,探讨其临床意义。 12 4例消融成功的单旁道患者分为隐匿性旁道组 (n =5 6 )、轻度预激组 (n =2 4)和明显预激组 (n =44 )。记录消融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1h、术后 1天及随访 1~ 3个月期间 12导联心电图 ,比较评价消融术前后T波改变。消融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测定心肌酶。结果 :术后 2 4h明显预激组 2 7例 (6 1% )T波明显改变 ,轻度预激组 4例 (17% )T波明显改变 (P <0 .0 1)。隐匿性旁道组无 1例T波改变。室间隔 (87% )及左侧旁道 (77% )消融术后T波改变多于右侧旁道 (36 % )。T波改变与消融能量及心肌酶升高程度无关 ,与术前预激程度及旁道部位有关。术后 1~ 3个月T波改变者均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提示显性旁道射频消融术后T波改变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非心肌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54.
一般认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与各种心律失常有关,包括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近来国内外也有少量报道频发性的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室早)也可导致心肌病的发生[1~3]。2000年10月~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在常规方法消融困难的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患者中室间隔左室面线性消融的有效性。方法: 18例术中不能诱发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发作时不能耐受患者,进行室间隔左室面心尖到心底部连线的前1/3~1/2区域,在窦性心律下首先标到蒲肯野氏纤维电位(PP),向下至室间隔与左室下壁交界、向上至前后间隔中线进行线性消融,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均未能诱发出ILVT。随访3~35(23±13)个月,3例/18例(17%)复发,远期成功率达83%,无1例发生永久性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术中不能诱发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发作时不能耐受的ILVT患者,室间隔左室面线性消融安全有效,可以作为补救性消融措施。  相似文献   
56.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顽固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只用1根大头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右室流出道顽固性室早患者105例,男46例,女59例,年龄22~65岁,平均(39.3±10.9)岁,病史3~14年,平均6.8年,其中3例合并有右室流出道室速,有1例为双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体表心电图确定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采用1根大头电极以起搏标测法确定消融靶点。以室性早搏在放电后消失为消融成功。结果: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亦无其他任何并发症。结论:单导管消融顽固性右室流出道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A125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6例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液CA125浓度变化,按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Ⅱ级为A组,Ⅲ-Ⅳ级为B组.结果 :50例A组病人为(12.57±7.72)U/mL,36例B组为(163.61±150.88U/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表明CA125水平与心功能状况有关,严重心功能不全时血CA125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病变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病变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病变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