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医药卫生   4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用改良的培养基培养人心肌干细胞,并筛选鉴定。方法: 通过心脏外科手术取下右心耳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来获得原代心肌干细胞,用改良的心肌干细胞培养液培养,增殖传代后进行心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鉴定,再用免疫磁珠筛选以获得较纯的目的心肌干细胞。结果: 培养约2周后,贴壁良好的心肌组织块周围可见有小、圆、亮的细胞爬出,用Accutase(细胞消化液)短时间消化后冲洗细胞,培养增殖传代,其增殖能力与传统心肌干细胞培养液培养的细胞比较无显著差异,用流式细胞术鉴定c-Kit(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其阳性率(6.8±2.1)%,之后用含抗c-Kit抗体(anti-c-Kit)的磁珠进行分选,即得较纯的c-Kit阳性(c-Kit+)心肌干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 通过心脏组织块贴壁培养法,用改良后的心肌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再借助免疫磁珠的分选,同样可得到较纯的c-Kit+心肌干细胞。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sCD40L、MMP-9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发生的关系,评价血浆sCD40L及MMP-9水平作为粥样斑块破裂的血浆学指标意义。方法: 选取ACS患者48例,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17例及正常对照组15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sCD40L、MMP-9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均显著高于SCHD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血浆MMP-9水平亦显著高于SCHD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血浆sCD40L与MMP-9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浆sCD40L和MMP-9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QTc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60例DCM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d、QTcd变化,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QTd、QTcd比较,DCM组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猝死组高于存活组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组(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显著高于室性早搏组(P<0.05)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而室性早搏组又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NYHAⅢ~Ⅳ级患者高于NYHAⅠ~Ⅱ级患者.QTd>110ms组室速、心源性猝死和NYHAⅢ~Ⅳ级发生率显著高于QTd≤110ms组(P<0.01或P<0.05),而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QTd、QTcd与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不相关.结论DCM患者存在QTd、QTcd变化,QTd、QTcd的增加可作为预测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QTd与NYHA分级相关而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关.  相似文献   
64.
脑钠肽对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对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90例AMI患者(男<55岁,女<65岁)入院时的血浆BNP和肌钙蛋白T(TnT)浓度,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6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意外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分析BNP与TnT的相关性及BNP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早发AMI患者平均BNP浓度高于对照组[(238.74±131.59)pgmlvs.(38.70±23.81)pgml,P<0.01]。早发AMI组BNP与TnT成正相关(r=0.805,P<0.01)。早发AMI患者心血管意外死亡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事件组BNP与无此事件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心力衰竭或复合心血管事件组BNP高于未发生组[(337.75±66.05)pgmlvs.(229.08±132.61)pgml,P<0.05;(304.05±134.94)pgmlvs.(214.37±120.86)pgml,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BNP是预测早发AMI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RR:1.831,95%CI1.086~3.514,P=0.016)。结论血浆BNP可以反映早发AMI患者心肌坏死的程度和预测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5.
国产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1个心脏中心置入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的135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术后1年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1352位患者共1869处病变置入Partner支架.其中,糖尿病患者占23.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占90.49%,C 型病变占30.98%,分叉病变占11.13%,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占7.81%;靶病变血管平均长度21.99±10.57 mm,病变平均狭窄程度88.18%±10.93%,参考血管直径3.17±1.81 mm,病变最大扩张压力13.77±3.01 atm;使用球囊预扩张的病变占78.12%,球囊后扩张的病变占25.79%.随访结果显示:12个月累积心源性死亡0.52%,心肌梗死0.96%,靶血管重建2.14%,MACE 3.62%,数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患者1年累积血栓发生率(0.66%)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结论 1 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国产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相似文献   
66.
QT离散度(QT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1项预测心脏复极同步的新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介入治疗对QTd及校正QTd(QTcd)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目的构建人类心脏特殊转录因子Nkx2.5的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探讨Nkx2.5在心脏发育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质粒pCMV6-XL5-Nkx25为模板,并设计上下游引物扩增Nkx2.5编码区序列,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HA和Nkx25的PCR产物分别在双酶切后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MV-HA-Nkx2.5,转化至大肠杆菌,提取质粒后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成功设计引物扩增出Nkx2.5基因编码区约1000bp的目的片段。PCR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中含有正确的Nkx2.5基因序列。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Nkx2.5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背景:一氧化氮是体内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近年来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可以在无一氧化氮合成酶存在的条件下合成,即非酶化一氧化氮合成,而非酶化途径合成一氧化氮,可能是许多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微泡是否可以实现或者增效一氧化氮非酶途径的产生.方法:将L-精氨酸和H2O2按照1:1,10:1,10:0.1,1:10的比例混合,应用频率为1 MHz,输出功率为0.5,1.0,1.5 W/cm2的超声分别持续辐射60 s,论证最优的L-精氨酸和H2O2的浓度比例以及最适的超声输出功率.确定最适浓度比和超声输出功率后,实验设立4组,分别进行超声联合微泡、单纯超声、微泡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比较各组一氧化氮生成量.结果与结论:体外试验中,L-精氨酸和H2O2的浓度比例以10:1为最佳,选择1.5 W/cm2声强作为超声最优值.以此最适浓度比和超声输出功率干预,超声联合微泡组的一氧化氮生成量多于超声组(P < 0.01);超声组一氧化氮生成量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而微泡组的一氧化氮生成量与空白对照组没有差异.结果表明超声联合微泡可以增效一氧化氮的非酶合成.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70岁以上患者胃镜检查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80例ASAI~Ⅱ级,年龄70~82岁,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意识消失后进行胃镜检查,B组常规胃镜检查各40例,比较两组在胃镜检查前、中、后和入镜时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及检查中反应、操作时间。结果:A组入镜时心率和血压比检查前基础值明显降低,与B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均未经处理,检查中逐渐恢复正常;B组检查中、后的血压和心率,比检查前基础值明显升高,与A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两组SpO2均无明显变化;A组患者的反应、舒适性、操作时间方面明显优于B组。结论:对无严重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70岁以上患者在丙泊酚麻醉下,无痛性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舒适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螺内酯预处理对兔心肌梗死(心梗)早期非梗死区冠脉内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 3组,A、B组予饲喂高脂饲料,C组饲喂普通饲料;A组予螺内酯(20 mg·kg-1·d-1)口服4周,结扎前降支复制急性心梗模型.测定术前及术后血醛固酮(Aldo)浓度及结扎近心段冠脉内皮eNOS表达情况,测定左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加以比较.结果:A、B组eNOS表达均弱于C组,而A组高于B组(均P<0.05);A、B两组术后血Aldo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两组左室平均收缩压(MSP)、平均舒张压(MDP)、平均动脉压(MAP)及左室等容收缩功能(+dp/dt max)明显高于C组(P<0.05),而A组左室MSP、+dp/dt max的变化值又均高于B组(P<0.05).结论:螺内酯可使非梗死区冠脉内皮eNOS表达增强;螺内酯可以改善心梗早期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具体机制可能与其能协同Aldo的非基因组作用促进非梗死区冠脉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