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医药卫生   4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Objective Toevaluatethepossibleeffectof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PTCA)onmyocardium-Methods SerumcTnIandCKMBweremeasuredin60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CAD)whounderwentPTCAbeforeandatthe6th,12th,24th,48thand72ndhouraftertheinterventional…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瑞舒伐他汀在体外水平对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凋亡及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猪BMSCs,取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0.001、0.01、0.1、1.0μmol/L)干预组。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抗凋亡情况,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瑞舒伐他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01~0.1μmol/L)可促进BMSCs增殖,抑制其凋亡,在0.01~1.0μmol/L内增加BMSCs VEGF和bFGF的分泌(P<0.05);当瑞舒伐他汀浓度升高至1.0μmol/L时则未见促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猪BMSCs增殖,抑制其凋亡,并对VEGF和bFGF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背景:支架置入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判定再狭窄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目前其微创性和价格等因素均影响了造影复查率。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3/2008-07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门诊复查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2例,于支架置入后同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0±9.6)岁。 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2例冠心病患者的38个冠状动脉支架进行检查和重建分析,对支架的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价,与“金标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64层螺旋CT图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血管再狭窄情况。 结果: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对置入的支架均能清楚显示。在置入的38枚支架中,CT显示32枚支架保持通畅,并与常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吻合;另有6枚支架64层CT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与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后发现其中有4枚互相吻合,而另外2枚再狭窄未得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证实。64层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18%。 结论:64层螺旋CT在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问题上有很高准确性,能较准确地区分支架开通和闭塞。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随访102例支架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ACE基因型分布不同分为II组39(例),ID例(44例),D组(19例);并D采用PCR法检测ACE基因插入/缺失(I/D)的多态性。结果:ACEI/D各基因型支架术前病变血管长度、参考血管直径等方面无差异;术前、术后即刻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也无差异,而术后6个月随访时靶血管管径晚期丧失参数,ACEI/D各基因型则存在显著性差异(t=3.83,P<0.05)。进一步的Posthoctests分析表明,II组术后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晚期丧失及净获得参数犤1.54±0.98),(1.45±0.96),(1.25±0.91)mm犦与DD组犤(0.90±0.87),(2.13±0.81),(0.54±0.91)mm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ID与DD组间及II与D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和ACEDD基因型是支架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4,0.018);其中ACEDD增加再狭窄的危险OR值为2.095(95%CI∶1.135~3.867)。结论:ACEDD基因型可能与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9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骨保护素,同时检测血脂。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和狭窄度积分来代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9.203,P<0.05)。骨保护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F=7.571,P<0.001)。冠状动脉正常或内腔轻度不规则、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的患者,其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μg/L)分别为0.104±0.035,0.111±0.037,0.130±0.084,0.169±0.07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骨保护素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OR=2.4;95%的可信区间为1.4~4.2)。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的进展可能有直接关系。OPG,LDL-C、三酰甘油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36.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在低剂量电离辐射后的分子生物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cells,SMCs)对γ射线照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取新西兰白兔(n=2)SMCs培养至第5~7代,对静止期SMCs分别给予γ射线2.5,5.0,10.0,20.0及30.0Gy一次性照射后继续培养4,24或72h。通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γ射线对SMCs的c-fos与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低剂量γ射线照射后早期(4h左右)SMCsc-fosmRNA表达减少,p53mRNA表达增加,而高剂量γ射线照射及低剂量γ射线照射24h及72h时c-fos与p53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SMCs在低剂量电离辐射后,早期发生了c-fos与p53基因改变,c-fos与p53基因的改变可能参与了γ射线抑制SMCs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37.
瘦素与男性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瘦素与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 8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测定血浆瘦素 ,收集临床资料 ,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早发冠心病组 (病例组 )和对照组 ;早发冠心病组临床表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病例组血浆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 [(18 78± 3 2 9)ng/mLvs (11 90± 2 60 )ng/mL ,P <0 0 1],血浆C -反应蛋白 (CRP)、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和吸烟比例亦高于对照组 ,apoA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急性心肌梗死组瘦素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组 (P <0 0 5 )。双变量相关分析高瘦素水平分别与体重指数 (r =0 3 2 ,P <0 0 1)和CRP(r =0 3 4,P <0 0 1)相关联。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胆固醇、吸烟和高瘦素 (OR 5 93 ;95 %CI:1 3 3~ 2 9 98,P =0 0 15 )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瘦素是男性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患者临床表型相关联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5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通过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入院后均行血清CRP、血浆肌钙蛋白I、动脉血气分析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根据血清CRP测定值分为CRP≥10mg&#183;L-1组(n=21)及CRP〈10mg&#183;L-1组(n=30)。结果:CRP≥10mg&#183;L-1组中低血压9例,右心室功能不全16例,心肌损伤13例,低氧血症12例;高危9例,中危10例,低危2例;入住ICU11例,3个月内死亡6例。CRP〈10mg&#183;L-1组中低血压4例,右心室功能不全14例,心肌损伤8例,低氧血症11例;高危4例,中危14例,低危12例;入住ICU5例,3个月内死亡2例。两组比较,低血压、右心室功能不全以及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低危、入住ICU人数以及死亡人数方面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可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指标,协助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353例.经桡动脉途径190例,经股动脉途径163例.按常规行梗塞相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与经股动脉途径(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途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5-氮胞苷局部注入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后对心肌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幼猪20只,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猪AMI模型;3周后治疗组(10只)通过局部注射将1mg/ml的5-氮胞苷溶液1ml注入梗死区及其周边;对照组(10只)予以等量的培养液接种;术后3周及7周分别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7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获取心肌标本,HE、免疫组化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损伤心肌的转归。结果PET示治疗组7周时可见前壁、心尖部放射性分布较3周时密集;对照组7周与3周比较无明显差异。TTC染色治疗组梗死区面积及所占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组,[(4.06±0.29)cm2vs(5.41±0.28)cm2;(16.34±0.89)vs(21.23±1.02)%,P〈0.001]。HE染色治疗组梗死区可见散在带横纹的肌肉组织,电镜下新生细胞之间未见闰盘连接;免疫组化染色这些细胞肌球蛋白重链β(β-MHC)、心脏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连接蛋白43(Cx43)呈阳性。对照组梗死区为均匀一致的纤维疤痕组织。结论5-氮胞苷局部注入猪AMI区后可以诱导产生新的带横纹的肌细胞,修复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