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74年Cohn等采用心电图等无创性检查方法,首先描术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表现以来,心电图在早期诊断右室梗死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回顾性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心电图不但在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心肌梗塞(MT)相关动脉的判定也有重要价值.随着冠状动脉溶栓治疗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等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心电图与心肌梗塞相关冠脉关系的研究也有了很大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电图在判断梗塞血管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析(附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6岁,无器质性心脏病。5年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速(PSVT),2003年3月11日上午又因心悸,眼前发黑突然发作就诊。伴有恶心、胸闷。体检:一般情况好,心率188次/min,律匀齐。肺无罗音,肝脾未扪及。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2岁。胸闷,全身乏力半年,加重1周,曾昏厥1次,体检:心律齐44次/min,血压160/100mmHg。临床诊断:①高血压病;②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显示(见附图):P波较匀齐,P-P间期0.88~0.90s,频率67次/min,心房率明显快于心室率,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故考虑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影响胸前导联ST段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18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结果表明下壁导联ST段抬高幅度与胸前导联ST段改变呈负相关(r=-0.523.P<0.01).在16例同时合并右室梗塞的患者中,胸前导联ST段改变幅度(V_2:0.63±1.82)及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V_2/avF:0.84±1.61)均高于单纯下壁组(V_2:0.35±1.65,V_2/aVF:0.29±1.28),而38例同时合并侧后壁梗塞的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幅度(V_2:-1.20±1.52)及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V_2/aVF:-0.33±1.15)均低于单纯下壁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次,去掉右室梗塞和侧后壁梗塞的病例,可使下壁导联和胸前导联ST段的相关性显著提高(r=-0.797,P<0.01).因此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同时合并右室梗塞可使胸前导联ST段趋于抬高,而合并侧后壁梗塞则使其进一步降低,二者呈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16.
患者王×,因病态窦房结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而住院安装永久型起搏器。住院前多次出现晕厥并心率缓慢(30次/分左右)。其它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分析:术前心电图为完全性A-VB。QRS波群的起搏点在阻滞部位以下的交界区内。术后可见起搏心电图。起搏频率为60次/分。多数起搏心搏后  相似文献   
17.
18.
室性融合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律点同时激动心室而产生的QRS波群。由两个节律产生者报导较多,属三个激动同时下传形成的,尚未见有报导。现报告所见一例: 患者,男50岁。1986年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预激综合征。1988年安装了永久型起搏器,于1994年1月出现“心律不齐”而入院做全面检查。心电图(见附图)为Ⅱ导联记录。图中窦性心律下传者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部可见明显的“△”波。宽0.14s,考虑为正道与旁道同时下传产生的室性融合波,也就是预激综合征。另可见每分钟42次的起搏心律,其QRS波群形态不等,一种为真正的起搏心律,呈QS型。另一种形态介于起搏心律与正常下传两者之间,呈RS型。RS型前可见P波和起搏脉冲,考虑为正道、旁道、心室起搏三者共同激动心室产生的室性融合波。图中还可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87岁,因近日活动后心慌,气短来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证,起搏器安装术后2年。 查体,双肺部无异常,做心电图显示见附图Ⅱ导联。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5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2个月,加重伴头痛5h急诊入院。自述2个月前因劳累后心悸、胸闷,每次持续约数分钟,休息后好转。入院前5h于睡眠中惊醒,自觉头晕、心悸、胸闷、出汗伴左臂酸胀、无力,持续约1h。2h后送至医院急诊室,查体;血压18.0/12.0kPa,心率80/min,心电图示、、avF、V2~V6导联ST段抬高0.2~0.4mV,伴T波高尖,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予以吸氧、静滴硝酸甘油等治疗,复查心电图示ST-T似有“动态变化”。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0.9×109/L,中性0.73,淋巴0.24,单核0.03。遂于发病后5h静脉滴注去纤酶5U,转入监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