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小儿食管化学烧伤瘢痕狭窄36例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结肠左动脉升支供血,横结肠代食管结肠颈部吻合或结肠咽吻合。结果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各3例。术后气管切开2例,经治疗后顺利进食,无手术死亡。结论对食管瘢痕狭窄小儿应积极采取食管重建术。食管替代物以横结肠为最佳。  相似文献   
22.
<正>动物实验是外科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与发展.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近年来,我们示教室对498只动物<羊或狗>分别采用了剪毛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对 12例残胃贲门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首次胃大部切除术后至残胃贲门癌的确诊时间为 6a~ 2 4a。本组全部行残胃全切除。消化道重建 :横结肠间置代胃 3例 ,空肠Roux_Y代胃 9例。结果 :术后存活 3a以上者占 5 0 % (6 / 12 ) ,3例已存活 6a。结论 :①横结肠代胃有明显的食物储存作用 ,并可预防或减少反流性食管炎 ,是全胃切除后重建消化道的理想术式 ;②首次胃大部切除术后 10a为残胃贲门癌发病高峰期。首次胃大部切除的术式与残胃癌的发生有关 ,BillrothⅡ式发病率远高于Ⅰ式 ,并且发病时间较短 ;③胸腹联合切口较腹部切口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4.
近20年来新辅助化疗作为一种新的化疗理念已经逐渐被临床_[作者所接受,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特别是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更广泛的应用。虽然在乳腺癌领域,新辅助化疗是否能提高总生存率尚存在争议,但其对降低病期,争取保乳机会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和抑制外围微小病灶等方面的价值是大家公认的。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对40例经穿刺病理确诊的可手术的乳腺癌实施新辅助化疗,现将病理及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瘤的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3例甲状腺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细针穿刺活检及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确诊17例,术后石蜡病理切片确诊6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21例,嗜酸细胞癌2例。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2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7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峡部切除2例,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切除标本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及甲状腺滤泡型腺瘤2例。术后均治愈,随访6个月至10年,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结合甲状腺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及术中确诊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和术后长期随访对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1例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其中9例行甲状腺癌功能性根治术,1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术后石蜡病理诊断10例为甲亢合并乳头状癌,1例为甲亢合并滤泡状癌.10例术后随访至今,均存活;1例失访.结论 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超声、核素扫描均是有效的检查方法,按甲状腺癌的原则行手术治疗、行121Ⅰ治疗及左甲状腺素钠内分泌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误诊原因,做好预防措施,以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癌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30例均以颈前无痛性肿物就诊,术前经B超或CT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分别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肿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亢.30例患者行再手术,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甲状腺癌术前误诊率高,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病理诊断依据,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有利于正确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误诊原因,做好预防措施,以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癌误诊病例资料。结果30例均以颈前无痛性肿物就诊,术前经B超或CT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分别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肿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亢。30例患者行再手术,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甲状腺癌术前误诊率高,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病理诊断依据,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有利于正确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1978年2月至1995年3月间手术治疗的96例急性化脓性心包炎进行总结分析,按手术方式的演进过程分为心包切开引流组,心包扩清术加引流组,一期心包切除组,一期心包切除加持续心包灌洗组。4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依次为:20 d,12.5 d,8.5 d,5 d。治疗结果:切除组和切除加灌洗组全部治愈,无缩窄性心包炎发生;心包扩清术加引流组的缩窄性心包炎发生率为13.9%(5/36);心包切开引流组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为41.3%(12/29)。作者认为:心包扩清术加心包引流为一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较低,适宜基层医院推广;一期心包切除术能尽早地彻底、持久地解除心脏压塞,有效地控制感染,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较好的术式;一期心包切除加持续心包灌洗术,疗效更为理想。作者强调指出:在心包大部切除时,必须彻底搔刮残余心包的纤维肉芽组织,尤其是在心脏大血管的出、入口周围更应彻底清除肉芽组织,并细心切开心包的反折部分。  相似文献   
30.
作者自1994年6月至1999年6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PBT)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3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对同期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5岁11例,~12岁15例,~15岁10例。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岁9例~12岁16例,~15岁9例。两组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