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搏动指数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期间我院119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的外周血压及心率变异指标进行测定,探讨搏动指数[(PI),定义为脉压(PP)除以舒张压(DBP)]与心率变异的关系。结果①不同的搏动指数组中,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不同。②搏动指数与心率变异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连续每5mi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4、-0.267、-0.326,其P值分别<0.05、<0.01、<0.01。结论在搏动指数较大患者中,年龄较大,女性比例较高,收缩压较高,舒张压较低,且提示脉动指数变化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6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室性早搏(VPC)的疗效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72例IVT、VPC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心动过速(VT)、VPC的起源部位并行RFCA治疗。结果:19例左室IVT中16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左后分支的蒲肯野系统,3例起源于左室心尖部,6例右室IVT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24例消融成功,1例失败。47例VPC中43例起源RVOT间隔部,2例起源于RVOT游离壁,2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44例消融成功,2例复发。结论:RFCA治疗IVT及特定部位的VPC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窦性心律时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或腺苷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的最小有效剂量.同时比较ATP和腺苷的剂量相关性.方法:窦性心律下,42例患者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射ATP和腺苷,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相邻2个心搏之间,PR间期时限增加或者减少≥50 mS,出现1个以上的房室结回波)或者出现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ATP的起始剂量为10 mg,递增量为5 mg;腺苷的起始剂量为6 mg,递增量为3 mg.42例患者分成2组:试验组(n=22)为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为慢-快型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对照组(n=20)为非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结果:在试验组中静脉注射ATP或腺苷,20例患者出现房室结双径路现象.对照组中2例出现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该试验的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90%.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时ATP最小剂量为10 mg,最大剂量为20 mg,平均有效剂量为(15.00±4.29)mg.腺苷的最小剂量为6 mg,最大剂量为18 mg,平均有效剂量为(9.75±3.62)mg.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时ATP和腺苷剂量呈显著相关性,但ATP和腺苷剂量与年龄体重没有相关性.结论:在窦性心律时外周静脉注射ATP和腺苷可以鉴别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本试验研究设计了一种小剂量递增法来鉴别这种现象.并发现ATP和腺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可出现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我科收治的2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出现了特殊的心律失常——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国内献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不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疾患的室性早搏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心律失常,当早搏频发时患者多有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生活。长期以来临床依赖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但存在着疗效不确定,长期应用副作用大。我们应用射频消融术对药物疗效不佳的单源性频发室性早搏进行病灶的毁损性治疗,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6.
腺苷终止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腺苷 (adenosine)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有效药物[1 ] 。当心动过速终止时 ,出现短暂的心动过缓十分常见。如果剂量过大或通过大血管快速注射腺苷使其达受体部位的浓度过高 ,短暂的心动过缓会更严重或持续时间更长。尽管有外周静脉推荐剂量 ,但缺乏明确的中心静脉推荐剂量及在老年人中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外周和中心静脉有效腺苷剂量及评价其在老年人中应用的安全性。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因PVST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或电生理检查者 ,所有患者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5个半衰期以上。年龄 …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 (ILV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后体表心电图的变化 ,探讨RFCA手术成功的心电图观察指标。方法 :分析 2 0例ILVT患者RFCA术前和术后 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变化 ,并随访 3个月。结果 :2 0例ILVT患者的消融手术均获成功。术后 19例呈左后分支起源的患者Ⅱ、Ⅲ、aVF导联新出现 q波 ,R波电压较前增高 ,Ⅰ、aVL导联的S波加深 ;QRS波群电压增加 ,心电轴度数不同程度增加 ;1例呈左前分支起源的患者术后Ⅱ、Ⅲ、aVF导联S波加深 ,aVL导联R波增高伴有电轴左偏。 2 0例患者术前、术后QT间期 ,QTd和QTc间期、QTc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随访 3个月 ,以上体表心电图未见进一步改变。结论 :体表心电图新出现左侧分支阻滞图形可作为ILVT患者成功RFCA的重要观察指标 ,术中标测最早肯浦野 (P)电位比最早心室激动点处消融更有效 ,术中体表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波群电压幅值的改变 ,可作为消融成功的指征。ILVT经RFCA后不会影响心室肌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Ox-LDL(分别为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和LDL(100μg/ml)培养一定的时间(6 h,12 h,24h以及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EPC,分别观察EP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Ox-LDL显著减少外周血EPC数量,200μg/ml Ox-LDL作用2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组减少了近70%,P<0.001).另外,100μg/ml Ox-LDL呈时间依赖关系减少EPC数量,于24h达到高峰(P<0.01).Ox-LDL也显著损害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Ox-LDL可减少EPC数量并损害EPC功能.  相似文献   
69.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失败原因分析(摘要)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陶谦民张芙荣陈君柱朱建华郑良荣刘和平徐秋萍黄元伟1资料与方法自1992年4月至1995年5月期间,我们对11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  相似文献   
70.
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快室率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4 3例为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且除外药物或酸碱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住院及急诊患者。男性 2 8例 ,女性 15例 ,年龄 2 3~ 76 (47± 11)岁。心衰病程平均 (2 7± 0 9)年。疾病分类 :冠心病 17例 ,扩张型心肌病 11例 ,高血压病 9例 ,风湿性心脏病 5例 ,暴发型心肌炎 1例。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功能Ⅱ级 9例 ,Ⅲ级 2 3例 ,Ⅳ级11例。体表心电图 :31例房颤心室率 130~ 2 10 (15 7±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