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降低硬式内镜镜面因漂洗不彻底致器械返洗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选用关节镜、椎间孔镜、肾镜作为研究对象,按终末漂洗方法不同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棉签一面式同一方向边冲边旋转擦洗法,实验组采用棉签多面式同一方向边冲边旋转擦洗法。结果对照组返洗率为16.77%,实验组返洗率为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P0.001)。结论硬式内镜镜面在终末漂洗时,采用棉签多面式同一方向边冲边旋转擦洗法,能有效降低硬式内镜镜面的返洗率。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l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特异性促使内皮细胞激活、增殖及直接参与血管增生的糖蛋白,资料显示血清VEGF与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亦有关。我们测定了肺结核病人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的血清VEGF,并与肺癌患者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浦区颅脑创伤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青浦区颅脑创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文化程度、职业、受伤原因、伤情、治疗方法、并发症、治疗费用和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颅脑创伤资料597例,男女之比2.69∶1。平均年龄(38.35±20.35)岁。20~59岁占总数的70.85%。农民是颅脑创伤最高发病人群,其次为工人和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占79.56%,受伤者主要为电瓶车和摩托车占65.54%。文化程度是中学发病率最高,占49.41%;其次为小学,占32.33%。颅脑创伤的发生高峰时间在5、7、8、10、12月份;一天之内7—9点钟、16—18点钟是两个发病高峰期;一周内周五,周六,周日发病率最高。颅脑创伤合并伤涉及皮肤骨骼最多,占14.79%。不同类型颅脑创伤程度与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6.67,P<0.001)。结论 颅脑创伤的发生,在年龄、性别、时间、文化程度、职业、地点、受伤原因及治疗等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可采取一定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利颅脑创伤的预防和控制颅脑交通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因高压舱特殊的治疗环境以及舱内设备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的对象只局限于生命体征稳定的适应证患者,而对于临床上急性缺血缺氧急需HBO治疗却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HBO治疗,以至错失了抢救的最佳时机.为此,我科与氧舱厂合作,在新的多人空气加压舱装配了舱外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和舱内多功能呼吸机抢救设备,并成功应用于临床,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已开展救治急危重症30例,共335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3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高压氧综合治疗,并分析高压氧疗效与高压氧介入时间及治疗次数的关系,探讨本文高压氧介入时间超过15d的患者未及时行高压氧治疗的原因.结果:本文236例患者经过高压氧综合治疗,痊愈118例(50%),有效198例(83.9%).高压氧介入时间1-14d总有效率91.54%,痊愈率59.23%,15d以上总有效率74.53%,痊愈率38.68%,两组总有效率与痊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痊愈与有效需要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超过15d的患者,说明高压氧早期介入有效率高且需要的治疗次数少.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早期介入且坚持足够疗程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既往未使用颅内压监护仪时,对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后的颅内压(ICP)高低的判断缺乏客观依据。在使用脱水剂甘露醇时,单纯靠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来判断ICP是否增高,难以说明ICP的实际水平,因此,使用甘露醇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使用的时;司、剂量不当则疗效不佳,过多又矫枉过正而造成甘露醇的并发症。我院采用光导纤维传感器(简称:光纤探头厂412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硬脑膜外ICP监护,体会到能客观地了解ICP的高低,从而及时地、准确地应用降ICP药物,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7.
庞兴学  赵剑平  王显  任晓霞  罗智 《医学综述》2012,18(16):2650-2652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联合心电图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51例)和非冠心病组(201例),所有入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应用脉搏波速度测量系统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baPWV%和心电图;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应用诊断试验方法评价baPWV%联合心电图对冠心病的筛选价值。结果单独应用BaPWV%时,其灵敏度为60.6%,特异度为75.2%;单独应用心电图时,其灵敏度为60.9%,特异度为87.5%;baPWV%与心电图并联监测时,其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63.4%。结论 baPWV%与心电图并联监测冠心病时,其敏感性显著提高,在冠心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88名重度颅脑损伤伴高血糖患者分别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n=46)和胰岛素传统治疗(B组,n=42),监测患者血糖水平,随访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A组感染率为30.4%,B组感染率为47.6%(P〈0.05);A组住N1CU病房时间为(4.2±3.4)天,B组为(5.6±4.3)天(P〈0.05);6个月内意识GCS评分好转率A组为30.4%,B组为21.4%(P〈0.05);住院死亡率A组为26.1%,B组为26.2%(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率,减少住NICU病房时间并能加快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北京老年医院明确诊断的TBM患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TBM患者31例(老年组)和中青年TBM患者29例(中青年组)。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包括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脑脊液检测、颅脑CT和(或)MRI、误诊情况、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颅内压低于青年组(P=0.000);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也低于青年组(P=0.001)。老年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41.9% vs 17.2%,P=0.037),误诊率高于中青年组(51.6% vs 24.1%,P=0.029),治愈率低于中青年组(54.8% vs 79.3%,P=0.044)。结论 老年TBM患者颅内压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较少、脑梗死发生率高、误诊率高、治愈率低,临床上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DPT)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北京老年医院感染疾病科进行治疗的DPT患者96例。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n=42)和非老年组(n=54)。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结果老年组患者合并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6.7%vs 24.1%;P=0.000)。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的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率、血红蛋白含量和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而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老年组患者的误诊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45.2%vs 24.1%;P=0.029)。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降低(52.4%vs 77.8%;P=0.009),而死亡率显著增高(11.9%vs 1.9%;P=0.044)。结论老年DPT患者治愈率低,误诊率和死亡率高,临床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