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医药卫生   13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观察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指标及与肺阻力相关指标表达,分析患者炎性反应与肺阻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116例慢阻肺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将其分为非肺动脉高压组(59例)和肺动脉高压组(57例)。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炎性反应指标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沉(ESR),并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肺阻力指标振荡频率5 Hz下的气道粘性阻力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R_5占预计值(%)]、振荡频率5 Hz与共振频率(Fres)之间电抗X曲线下面积(AX),振荡频率在5 Hz的肺弹性阻力(X5),并进行对比。分析炎性反应相关指标与肺阻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肺动脉高压组CRP、WBC、PCT及IL-6水平均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ESR低于非肺动脉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43,t=12.413,t=6.726,t=32.670,t=10.102;P<0.05);肺动脉高压组R5占预计值(%)、AX及X5均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70,t=8.230,t=19.685;P<0.05);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CRP、WBC、PCT及IL-6水平与R_5占预计值%、AX及X5值呈正相关,ESR水平与R_5占预计值%、AX及X5值呈负相关。结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与肺阻力,且炎性反应程度与患者肺阻力间呈明显相关性,炎性因子检测可能对评估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阻力情况有一定价值,可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讨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的手术方法、优缺点及适应症。方法 :分析我院 1 992年至 2 0 0 0年 6月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胃重建食管术的 1 8例病历 ,其中下咽癌 5例、甲状腺鳞癌 1例、喉癌侵犯下咽者 4例、食管颈段癌 8例。结果 :本组病人食管床出血量均在 1 0 0ml以下 ,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本手术安全具有简便创伤小的优点 ,适用于颈段食管癌、下咽癌及甲状腺癌和喉癌侵及下咽者、部分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  相似文献   
23.
脊索瘤是一种生长缓慢、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低度恶性肿瘤 ,起源于异位的胚胎性脊索组织 ,生长在骶尾部的约占50 %~55 %。1997~2000年我院共收治4例骶尾部巨大脊索瘤 ,均采用单纯后路手术 ,疗效较满意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 ,女2例 ;年龄31~73岁 ,平均48岁。肿瘤位于S3 以下3例、S3 以上1例 ,大小约5cm×8cm×15cm~16cm×20cm×18cm ,重1.4~3kg。病程约9个月~4年 ,其中1例骶尾部脊索瘤已行手术切除 ,因肿瘤复发再次入院。2.临床表现主要为骶尾部胀痛、下肢麻木…  相似文献   
24.
我院近年来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误诊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5.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烹调油烟对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烹调油烟对体外和体内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检测细胞DNA单链断裂 ,观察在不同剂量及浓度下的DNA损伤情况。结果 以 10、50、10 0及 2 0 0 μg/L的油烟颗粒有机提取物染毒小鼠淋巴细胞 ,各剂量组均可引起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以 10、2 0、4 0mg/m3的烹调油烟染毒小鼠 ,也可引起小鼠体内淋巴细胞DNA损伤。烹调油烟引起的小鼠体外和体内淋巴细胞DNA损伤均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 ,且整体染毒显示存在时间 -效应关系。结论 一定剂量的烹调油烟能引起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对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科学而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普通培养和高渗培养 ,以K 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表现为 :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性较低 ,而对头孢类 ,氨基糖甙类、糖脂类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 :了解葡萄球菌的分布状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特性 ,为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治疗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福州市院前急救2341例呼救与应急处理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福州市“12 0”院前急救系统的呼救原因、呼救时间、反应时间、处理时间与患者年龄等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为制定急救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从福州市“12 0”院前急救调度室约 1.5万例呼救信息资料中 ,以 15 %比例单纯随机抽样 2 34 1例 ,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应的χ2 、秩和检验。 结果  (1)前 3位呼叫原因为交通意外 (Traf)、心血管疾病 (CVD)和挫裂挤压伤 (L ac)。 (2 )交通意外 /挫裂挤压伤 (Traf/ L ac)和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意外 (CVD/ CVA)呼救高峰时间段均为上夜。 (3) Traf/ L ac多见于 30~ 5 9岁 ,CVD/ CVA多见于 6 0岁以上患者。 (4)夜间呼叫多 ,夏秋季为忙季。 (5 )院前急救人员出诊平均反应时间为 5 .74m in,平均处理时间为 2 4.90 min。 结论 “12 0”呼救规律的分析对于制定相关急救措施、妥善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我院 1996年以来采用频谱治疗仪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患者 4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将 8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 4 0例。治疗组男 2 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 1岁。对照组男 3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0岁。两组性别、年龄及伤口情况等无显著性差异。1 2 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伤口换药及抗感染治疗 ,缝线周围炎症及线脚脓肿者拆除相应缝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云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产的WS -模拟人体频谱治疗仪距切口 2 5~ 30cm垂直照射 ,功率 15 0~ 2 5 0W ,以患者切口周围皮肤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福州市120院前急救系统的呼救原因、时间与患者年龄3个指标间的关系,为制订处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州市120院前急救调度室1997年至2000年的呼救信息资料,以15%的比例从约1.5万例数据中,单纯随机抽样2341例,以SPSS8.0 for Windows建立数据库,以其中的对应分析(ANACOR)命令进行统计分析与绘图。结果 上午为心脑血管疾病,上夜为交通事故肇事及挫裂挤压伤的多发时间。14~29岁青年人交通事故肇事及挫裂挤压伤多见,30~59岁壮年人急性胃肠炎多见,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多见。其它几项指标间未见明显的对应关系。结论 对应分析表明120院前急救系统呼救原因、时间和患者年龄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对于制订相应措施、提高警惕、妥善处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灭鼠药毒鼠强 ,俗称“三步倒” ,是农村基层医院急诊中的常见中毒病症。 1998年 2月至 2 0 0 2年 8月我院采取冬眠疗法抢救 10例中毒病人 ,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7例 ;年龄 4~ 2 5岁。均为口服中毒 (误服或自服 )。轻度 :头痛、头晕、乏力、腹痛。重症 :极度兴奋不安、四肢强直性抽搐、意识丧失 ,呼吸、循环衰竭。1 2 治疗方法 彻底洗胃。洗胃结束后予导泻 ,可用硫酸镁 2 0~ 30g或用 2 0 %甘露醇 10 0~ 15 0ml口服或经胃管注入胃腔。洗胃的同时给予冬眠疗法 ,选用冬眠Ⅰ号静脉注射 ,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