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7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了解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惰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至5月对"中国城市三级甲等医院T2DM费用调查研究"中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后了解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如6个月后治疗方案未做升级,即未增加≥1种的口服降糖药物、未起始胰岛素或未起始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即被视为临床惰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识别临床惰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T2DM患者178例,其中男101例(56.7%),女77例(43.3%),年龄(58±11)岁,糖尿病病程(7±7)年,HbA1c(8.6±1.6)%。T2DM患者总体临床惰性发生率为52.2%(93/178),增加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起始胰岛素或者起始GLP-1受体激动剂的比例分别为30.9%(55/178)、16.3%(29/178)和0.6%(1/178)。临床惰性的影响因素包括HbA1c7.5%~8.9%(OR=3.437,95%CI:1.421~8.309)和HbA1c≥9.0%(OR=9.738,95%CI:3.634~26.9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2.732,95%CI:1.004~7.431)、使用两种以上口服药物(OR=2.651,95%CI:1.248~5.635)以及糖尿病病程(OR=1.064,95%CI:1.005~1.126)。结论超过半数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临床惰性。病程长、血糖控制差、使用两种以上口服药物以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临床惰性。  相似文献   
172.
AMPK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主要作用是协调代谢和能量平衡。AMPK被激活后在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摄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脂肪酸氧化以及调节基因转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在调节糖和脂肪酸代谢方面的作用,AMPK可能为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药理靶点。  相似文献   
173.
2型糖尿病患者168名,分为长期糖尿病组,新诊糖尿病组,又分酮症组和非酮症组,设有正常对照组.测定SOD、MDA、T-ROC、GSH-PX等.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人①SOD与病程、年龄、FPG、UMA、收缩压、MDA负相关;②MDA与年龄、病程、收缩压、FPG、CHO、LDL、HbA1c正相关,与UMA负相关;③GSH-PX与病程、年龄、MDA负相关,与SOD正相关;④T-AOS与年龄、病程、FPG、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血清胰岛素、HbA1c、UMA、MDA负相关,与SOD,GSH-PX正相关;⑤抗氧化比值SOD/MDA与病程、年龄、FPG、HbA1c、UMA、收缩压、MDA负相关,与SOD、GSH-PX、T-AOS正相关.正常对照组、新发糖尿病组、长期糖尿病组、T-AOS、SOD/MDA逐渐降低,MDA逐渐升高,但新发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SOD值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高于长期糖尿病组,甚至新发糖尿病组GSH-PX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又高于长期糖尿病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酮症组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和HbA1c高于非酮症组,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于非酮症组,SOD和GSH-PX高于非酮症组,MDA、T-AOS、SOD/MDA值组无差异.结论糖尿病中抗氧化能力相对或绝对减弱,糖尿病发病初期SOD值没有下降,而是与正常相差不多,GSH-PX甚至上升,在发生酮症这种急性疾病状态时SOD、GSH-PX也是上升的,可能反映了一种代偿机制而非耗竭现象.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TWP)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足细胞损伤及肾皮质nephrin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小剂量TWP(6 mg·kg-1·d-1)治疗组及大剂量TWP(12 mg·kg-1·d-1)治疗组,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每组12只.干预12周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并以苏木素-伊红染色(HE)、过碘酸希夫染色(PAS)、Masson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测量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nephrin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2型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明显增加[( 3.28±0.26) mg/24 h vs.(27.60±0.24) mg/24 h],而小剂量及大剂量TWP治疗后大鼠尿蛋白均明显改善[分别为(12.63 ±0.21)及(10.50±0.15) mg/24 h,P<0.05)],大剂量TWP治疗组尿蛋白低于小剂量TWP治疗组,但差异末达统计学意义.病理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模型组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厚,肾小管变形、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间质纤维化,足细胞足突增宽、融合、细胞减少,TWP治疗组大鼠肾小球、小管间质及足细胞病变明显减轻.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WP治疗使肾脏皮质nephrin蛋白表达增加,且大剂量TWP治疗组高于小剂量TWP治疗组.结论 TWP可能通过增加nephrin的表达,发挥其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5.
目的在A1chieve国际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的观察性研究中,提供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以下简称门冬胰岛素30)在中国常规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有关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的数据。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全国130家研究中心入组曾用或未用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经医师判断需要并起始门冬胰岛素30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总体研究人群(包括8578例接受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亚组研究人群(包括1191例由预混人胰岛素转为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患者)。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治疗方案并进行剂量调整,随访24周。采用配对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24周治疗,总体研究人群的所有低血糖事件、重度低血糖事件、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次/人年)分别从基线时2.32、0.15、0.58下降至1.54、0.00、0.28(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P〈0.01,P〈0.01)。基线时,总体研究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为(9.5±2.3)%,治疗24周后下降至(7.0±l.0)%(P〈0.01);空腹和餐后2h血糖后分别下降(3.5±3.6)mmo]/L和(5.5±5.0)mmol/L(均P〈0.01)。亚组患者的所有低血糖事件、重度低血糖事件、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次/人年)分别从基线时7.20、0.51、2.15下降至2.37、0.00、0.43(均P〈0.01)。治疗24周后,亚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由基线时(8.7±2.1)%下降至(7.0±1.1)%(P〈0.01)。结论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接受门冬胰岛素30治疗24周后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76.
报道1例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POEMS综合征合并Castleman病的患者。患者为55岁女性, 1年前发现血糖升高, 4个月前出现下肢麻凉、刺痛等, 近1个月步态不稳, 病程中有反复脑梗死。入院检查发现有皮肤改变, 水肿, 脾大、淋巴结肿大, 心包积液等系统性表现, 同时合并视盘水肿、M蛋白血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增高、淋巴结活检支持Castleman病等, 诊断为POEMS综合征, 予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77.
主编寄语     
2020年在交织着泪水和欢笑中匆匆过去,2021年在交织着担忧和希望中向我们走来,回望一起走过的2020,我们共同经历了新冠病毒肆虐中华大地,也见证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并取得傲人成果的奇迹.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肩负着广大作者、读者的期望,2021年,《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将迎来他40周岁生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