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目的 研究持续低剂量磷酰胺氮芥(phosphoamide, PM)联合泼尼松龙(CP节律性化疗方案)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节律性化疗增加HUVEC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DMSO对照组、磷酰胺氮芥(PM)组、泼尼松龙组、磷酰胺氮芥+泼尼松龙组(CP组),每组重复3次。采用不同的药物处理HUVEC,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和反转录PCR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DMSO对照组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PM、泼尼松龙及CP组均使HUVEC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均<0.001),并且在相同作用时间,不同组的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明显不同,泼尼松龙组对细胞的抑制率最低,而CP组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72 h,25.1%±0. 7%)最高,PM组(72 h,20.4%±0.7%)次之(P均<0.01);(2)用药处理48 h后,与DMSO对照组相比,泼尼松龙组、PM组、CP组使HUVEC细胞的凋亡率依次增高(P均<0.001);(3)用药处理48 h后,与DMSO对照组相比,泼尼松龙组、PM组、CP组的Beclin1、LC3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均依次下降(P均<0.001)。结论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经CP节律性化疗方案处理后,可以显著降低HUVEC细胞的增殖水平,促进HUVEC细胞的凋亡,并显著降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是肾病科常见难治性疾病,目前临床对该病缺少特效治疗方法。柳红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提出慢性肾脏病“肾精亏损、命门火衰、三焦气化不利”的病机理论,治疗中强调通调三焦为原则,提出以巧用风药、燥升散通之法疏调上焦气化,以枢转气机、升清降浊之法运转中焦气化,以阴阳互济、精气互补之法温煦下焦气化,从而形成慢性肾脏病三焦论治体系,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肝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而异物性肝脓肿较为罕见,尤其是经口摄入的牙签所引起的肝脓肿更是罕见。笔者回顾性分析1例误吞牙签继发肝脓肿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疾病特点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生活习惯提供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吞牙签导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31岁女性,因发热伴腹泻入院。入院后腹部CT检查考虑肝脓肿,其内存在异物可能。此患者先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3 d后复查肝脏超声,异物性特征物体仍然存在。遂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切开病变肝脏区域、取出牙签。术中观察到十二指肠与右肝脏面存在粘连,分离粘连后未见瘘管、穿孔,考虑异物经消化道穿孔后该穿孔处自愈,术中未行消化道修补。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消化道吞入牙签所致异物性肝脓肿极为罕见,病程发展较长,早期发现较为困难。在其诊断中,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是关键,手术是其较为彻底的治疗方式,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术前、术中情况进行选择。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异物经消化道完全进入肝脏后,存在消化道穿孔处自愈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倒"U"法与传统方法消融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并行导管消融术的RVOT V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消融方法分为传统消融组及倒"U"组,结合两组随访结果对比两组之间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共有1 08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834例患者使用传统方法消融,252例患者使用倒"U"法消融。常规消融组消融成功率88.37%(737/834),倒"U"法消融组成功率94.05%(237/252),倒"U"法消融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消融组(P=0.009)。传统消融组有50例进行再消融,其中36例患者使用倒"U"法消融成功且随访无复发,2例倒"U"法消融后仍复发。传统消融法术中严重并发症3例,均为心脏压塞,消融靶点均位于右心室游离壁。倒"U"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相比传统消融方法,倒"U"法消融成功率明显增加,减少了再消融次数,并发症少。倒"U"法消融RVOT VA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雨生红球藻对L-亚硝酸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的子痫前期模型大鼠病理组织改变和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L-亚硝酸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产生子痫前期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20)、L-NAME建模组(n=20)和雨生红球藻组(n=20)。受孕D5,雨生红球藻组大鼠灌胃1.6g/kg bw.d雨生红球藻;D10建模组和雨生红球藻组每天皮下注射L-NAME 125 mg/kg bw·d。检测血液中MDA、SOD、NOS;HE和Masson染色分析胎盘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分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ROCK II(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II)、HO-1(heme oxygenase)、caspase 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L-NAME诱导大鼠产生典型的子痫前期表现,如血压、尿蛋白增高;血液中的MDA、内皮素(endothelin,ET)增高。而经雨生红球藻处理后,大鼠血压显著降低,尿蛋白减少,血液中的MDA和内皮素下降,同时雨生红球藻明显下调了胎盘组织中的NF-κB、ROCK Ⅱ、caspase 3,增加了HO-1的表达。胎盘组织中的滋养细胞数减少,纤维蛋白沉积减少,基底膜增厚现象改善。结论雨生红球藻能有效减轻子痫前期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病理组织改变,对子痫前期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紫菜粉含量的饲料的润肠通便、抑制肠道有害菌以及对粪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低、高剂量3组,给予含不同紫菜粉的配合饲料30d,测小鼠体重、粪便持水量、粒数、重量、排首黑便时间、pH、大肠杆菌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结果在连续喂食30d后,紫菜组小鼠粪便持水量、排便粒数、重量都显著增加(P<0.05),首黑便时间缩短,其中以5%的喂食量效果较好。另外,粪便pH值随紫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大肠杆菌的含量也呈浓度趋势减少,包括醇类、酚类、烃类、酮类等的挥发性臭气化合物含量下降,同样以5%的功效较好。结论动物实验表明紫菜粉中的膳食纤维具有通便、改善肠道功能和减少粪便臭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琼二糖多聚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建立不同水解模式下的琼二糖聚合体的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降解产物用Sephadex柱纯化得到聚合度为 2~ 10的琼寡糖 ,对每一种寡糖进行α 萘胺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并利用此方法对 4种水解模式 (盐酸、柠檬酸、固态酸及羟基自由基降解 )的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各种聚合度的寡糖衍生物在HPLC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最低检测限达到 0 .1~ 2 μg·mL 1。应用固态酸降解琼胶 ,其产物中的寡糖含量可达 33.2 % ,其中琼二糖含量高达 5 7.8% ;盐酸降解产物较为分散 ,包含 2~ 10糖 ;柠檬酸降解产率过低 ;羟基自由基降解产物过杂。结论建立的琼胶寡糖定量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寡糖制备分析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34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液病原菌检测,对检出病原菌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检出87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64.93%;其中革兰阳性菌61株占70.11%,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1.03%、20.69%,革兰阴性菌26株占29.89%,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16.09%、5.75%;革兰阴性菌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红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均有一定耐药性.结论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并且感染菌已对临床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一定耐药性,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选取敏感药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fascaplysin对ICR小鼠S180移植瘤生长的体内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fascaplysin在体内抑瘤的分子机制。方法皮下注射技术建立荷S180骨肉瘤的ICR小鼠为实体瘤动物模型,然后将其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CTX,30mg/(kg.d)]、fascaplysin高剂量组[20mg/(kg.d)]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5mg/(kg.d)],处理10天后,利用电镜分析各组小鼠移植瘤细胞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组织PCNA、CD31表达情况。结果电镜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细胞出现凋亡现象。PCNA结果发现,fascaplysin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一定程度的剂量-效应依赖性。MV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ascaplysin各剂量组肿瘤组织内MVD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Fascaplysin治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减少肿瘤组织微血管的密度,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提示fascaplysin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带等4种大型海藻中甜菜碱液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和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大型海藻中甜菜碱的分析方法方法 海藻用甲醇-氯仿-0.2 mol·L-1碳酸氢钾水溶液(12∶5∶1)提取,经过MCX柱固相微萃取后上机分析。标准甘氨酸甜菜碱和葫芦巴碱在SCX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实现分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系统,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下,分别取m/z 58.34和92.18作为甘氨酸甜菜碱和葫芦巴碱的定量目标离子进行检测。结果 甘氨酸甜菜碱和葫芦巴碱的检测限分别为0.12 和 0.06 μg·L-1,回收率分别为83.76%和95.5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另外,借助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对海藻中除标准品外几种可能的甜菜碱进行了结构确认,并对海带(Laminaria japonica)、长石莼(Ulva lactuca L)、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和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中的甘氨酸甜菜碱和葫芦巴碱进行了精确定量分析,对没有标准品的几种甜菜碱进行了半定量分析。该方法测定各种甜菜碱在4种大型海藻中的含量在未检出~1 015.3 ng·g-1内。结论 所建方法灵敏、精密、准确,可用于大型海藻中甜菜碱定性定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