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目的 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 p5 3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并分析hTERT与抑癌基因p5 3的相关性。 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分别检测hTERT及 p5 3在 84例鼻咽癌组织、8例癌旁黏膜上皮非典型增生组织和16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hTERT在鼻咽癌组织 癌旁黏膜上皮非典型增生组织和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 4 % (70 / 84 )、0 (0 / 8)和 0 (0 / 16 ) ;p5 3在上述 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6 % (4 7/ 84 )、5 0 %(4 / 8)和 0 (0 / 16 ) ;两种基因表达在癌与非癌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2 )hTERT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期、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低于hTERT阴性者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5 3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的预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鼻咽癌组织中hTERT与 p5 3的表达一致率为 6 3% (5 3/ 84 ) ,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hTERT可作为临床诊断鼻咽癌的一个潜在指标 ,且对临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p5 3的表达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但其特异性不强 ,对判断预后也无显著意义 ;p5 3很可能参与了对hTERT表达的调控 ,但可能以不同方式出现  相似文献   
72.
在以往脱落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 ,由于脱落细胞涂片混有粘液、脂质、内源性氧化物 ,经免疫组化染色显色后 ,出现背景不清 ,阳性细胞定位不准 ,对细胞计数和判断造成一定困难。近来研究表明去污剂能很好地暴露多种抗原 ,为了很好地将免疫组化技术应用在脱落细胞中 ,提高脱落细胞的诊断率 ,我们对这种技术进行了实验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脱落细胞来源于我院门诊病人的宫颈涂片 10例 ,穿刺涂片 10例 ,胸腹水涂片 10例 ,术中快速印片 10例 ,每病例涂片 6张 ,涂片干燥后 4℃冰箱中保存备用。1 2 方法 取涂片 4张 ,用 0 0…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超声粉碎抗原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组成的口服疫苗预防Hp感染的作用,探讨其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用Hp超声粉碎抗原2mg加CTB 10 μg作为免疫预防组,另设单纯Hp超声粉碎抗原组、单纯CTB组和PBS组为对照组。免疫4w后以活菌攻击,观察各组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小鼠胃粘膜分泌性IgA抗体变化情况。结果:(1)免疫预防组小鼠免疫保护率为73.33%和对照组全部感染Hp(P <0 .0 0 1) ;(2 )免疫后4w各组小鼠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Hp攻击感染后4w免疫预防组小鼠可见明显的炎症反应,而各对照组相对较轻(P <0 .0 1) ;(3)Hp攻击前后免疫预防组小鼠局部胃粘膜IgA抗体显著升高(P <0 .0 1)。结论:Hp超声粉碎抗原加CTB可预防Hp感染。  相似文献   
74.
5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用CD117和CD34等6种抗体,通过贫疫组化S-P法对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进行研究。确诊54例间质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本组GIST共54例,发病年龄为32-75岁,中位年龄54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及发现腹部包块等。大体形态上GISTs肿块可单发或多发,体积大小不等,可见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镜下GISTs瘤细胞形态主要为梭形和上皮样形,大部分梭形瘤细胞排列呈束状或交织状,灶性可呈车辐状、栅栏状及围绕血管呈器官样排列。本研究54例肿瘤中梭形细胞型28例(51.8%),上皮样细胞型9例〈16.7%),混合型17例(31.5%)。38例(70.3%)出现交叉束状排列,30例(55.6%)出现弥漫片状或巢状排列,18例(33.3%)出现栅栏状排列,16例(29.6%)围绕血管呈器官样,31例(57.4%)同时具有多种排列结构。免疫组化显示54例GIST中CD117阳性表达率为92.6%,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7.8%;Aetin与S-100阳性瘤细胞大部分为散在或小灶状分布,Desmin均为阴性表达。结论GIST多发于中老年。肿瘤细胞形态多样,结构多样;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间质瘤最有诊断价值的依据,但间质瘤良、恶性诊断上仍需结合肿瘤的大体、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探讨三节段颈椎病患者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钛网放置位置对术后钛网沉降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三节段颈椎病患者58例,根据钛网与椎间融合器的相对位置分为A组(钛网置入近端节段,32例)和B组(钛网置入远端节段,2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随访时间),并对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钛网置入节段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以及C2-7 Cobb角等影像学数据进行测量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随访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置入钛网的椎间高度无统计学差异(27.75±2.79mm vs 28.46±2.11mm,P>0.05);A组患者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钛网置入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25.66±2.80mm和24.47±2.50mm,B组为26.76±2.13mm和25.73±2.57mm,两组同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钛网沉降分别为3.61±1.25mm和1.09±0.67mm,显著性大于A组的2.33±0.61mm和1.00±0.53mm(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后即刻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C2-7 Cobb角均得到纠正,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2-7 Cobb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均有显著性丢失(P<0.05),两组患者同时间点C2-7 Cobb角下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4例患者术后2个月即观察到内固定松动及移位,B组患者术后随访时未观察到明显钢板或螺钉松动及移位。结论:三节段颈椎病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钛网置入远端节段时发生钛网沉降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76.
微创手术已成为当代外科发展的主要潮流.战伤外科理念必将完成由大切口、大出血、延迟恢复到微创、精准、快速康复的转变.腹腔镜技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必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尚未发现有关航行中开展腹腔镜手术可行性的报告.腹腔镜技术是否能够成为战伤救治的手段尚存在诸多疑问.为此,我们在航行过程中在不同海况条件下对腹腔镜技术的关键环节进行实验及测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将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瑞芬太尼,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观察两组患儿血压、心率、苏醒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等。治疗组患儿诱导后心率降低更加明显,且拔管时间、停药至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显著,术后意识、呼吸恢复迅速完善。  相似文献   
78.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严重时可致残,目前该病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体内维生素D及其受体水平可影响该病进程。本文就维生素D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维生素D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防治中的意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血中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和Oddi括约肌CCK受体改变在胆管结石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136例胆管结石患者取石前及取石后1个月和50例同期因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无胆道结石者外周血清中CCK的水平和Oddi括约肌CCK受体改变.结果取石前,观察组血中C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ddi括约肌CCK受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取石后CCK水平测定值明显低于术前,Oddi括约肌CCK受体含量较取石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ddi括约肌CCK受体和血中CCK水平改变对胆道结石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