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价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预测急诊科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发生心跳骤停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照标准的2005年国际CPR指南给予患者CPR,连续测定PetCO2。选取复苏即刻(0min、5min、10min、20min)的测定值,依据复苏20min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分为初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初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复苏即刻Pet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etCO2水平在其他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S20min时PetCO2≤10mmHg预测复苏失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ETCO2水平与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预后相关,标准高级生命支持(ACLS)后20minETCO2水平不超过10mmHg可能能够提示救助者停止进一步复苏努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1例第三梭菌血流感染患者并复习文献,提示在临床诊治中第三梭菌也是血流感染的致病菌。方法 介绍1例在胰腺癌术后化疗期间出现第三梭菌血流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好转的老年女性患者。并以“第三芽胞梭菌”“第三梭菌”“Clostridium tertium”为关键词,检索1963—2022年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相关文献,筛选并总结分析第三梭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此例68岁女性患者以腹泻伴发热为主要表现,血培养为第三梭菌,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好转。复习文献并结合此例患者共35例,男性20例,年龄范围为1日龄至82岁。原发感染部位以腹腔(25.7%,9例)、肠道(25.7%,9例)为主。20例(57.1%)患者血常规提示存在粒细胞减少。13例(37.1%)患者血培养结果示合并其他细菌。第三梭菌感染若及时治疗预后较好,33例(94.3%)患者血流感染治愈。结论 第三梭菌血流感染较为少见,危险因素以肠道黏膜损伤为主,临床需加深对该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急诊医学在过去的30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急诊抗感染治疗领域的进步也是同步的。过去的10年间我们提出、推广并实践了“开始就正确”的理念,并使众多急重症患者获益;30年走过,急诊学科、诊断学及其他学科有了新的进步,耐药时代有了新的要求,我们期待急诊抗感染治疗能够有“从正确到准确”的新转变。这个新的要求和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支撑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预后评价及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监护室2005-05-2011-07接受CRRT治疗的217例患者。结果:217例急诊患者,中位年龄68(50~77)岁,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呼吸机(P<0.001),APACHEⅡ评分(P<0.001),年龄(P=0.001)。应用ROC曲线计算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乳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P<0.001)、0.723(P<0.001)、0.725(P<0.001)。结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乳酸可用于CRRT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指导临床治疗。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和年龄与患者的死亡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北京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十余名专家根据急诊特点和抗感染治疗的现状,认真讨论了如何引导和规范区域急诊医师的抗生素处方行为。大家们共同分析了:不当地针对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大量抗生素处方,甚至两种以上联合用药;对社区获得性感染(CAI)未能区别相当比例的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并错误地滥用抗生素;对严重感染患者早期不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可能直接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我院急诊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VITEK-Compact 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血培养致病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结果 急诊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为16.5%(999/6 039),491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0%(339/491),革兰阳性球菌占27.5%(135/491);排列前5位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03株(41.3%)、肺炎克雷伯菌74株(15.1%)、链球菌44株(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株(6.5%)、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4.1%)。伴有明确感染部位的血流感染患者中,以泌尿系统(30.7%)最为多见,其次为肝胆系统(21.9%)、肺部(21.4%)、腹腔(15.6%)、皮肤软组织(3.3%)、导管相关(1.3%);且前四种感染部位都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而皮肤软组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4.0%和14.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长素与炎症因子的关系及生长素质量浓度与严重脓毒症病理过程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急诊收入ICU的严重脓毒症患者26例,选择同期10名急诊科医生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对受试者于第1、3及10天进行血浆生长素的测定,同时检测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结果 严重脓毒症患者空腹血浆生长素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病程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生长素质量浓度与PCT呈负相关(P<0.05),而与IL-1β、TNF-α及体重指数(BMI)无明显相关性.严重脓毒症患者中死亡者与存活者间比较,生长素质量浓度高于存活者;死亡者较存活者年龄大、BMI低、CRP质量浓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及SOFA评分随病程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生长素质量浓度与SOFA评分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肠功能障碍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在严重脓毒症时患者血浆生长素质量浓度明显增加,随病程的延长进一步升高,并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生长素质量浓度的测定有助于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的评估,有望作为肠功能障碍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入选病例80例,73例完成试验(试验组34例,对照组39例);其中47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25例)证实为流感可分析疗效。76例可进行安全性分析。试验组:用奥司他韦75mg,po,bid,对照组:用安慰剂胶囊1粒,po,bid,疗程均5d。结果:47例中试验组肌肉酸痛和疲劳的缓解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8.67h和41.33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各相应缓解时间38.75h和64.42h(P<0.05)。试验组用解热镇痛剂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奥司他韦可使健康成年流感病人的疾病持续时间减少、严重程度减轻。对治疗自然获得的流行性感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磷酸奥司他韦在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心脏疾病的流行性感冒 (流感 )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慢性心脏疾病的人群 ,在流感流行季节内有发热≥ 37 8℃并至少有 2项流感样症状 ,在出现症状后 4 8h内 ,合格的受试者随机接受磷酸奥司他韦 75mg ,每天 2次 ,共 5d(试验组 )或只给予对症治疗 (对照组 )。结果  10 8例受试者中被证实为流感患者 (即感染总体 ,ITTI)共 5 6例 ,其中 (试验组 ) 2 7例 ,对照组 2 9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流感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 (110± 12 6 )h和 (174± 93)h ,差异有显著性 ,试验组比对照组缩短6 4h(36 7% ) ;症状总评分以曲线下面积 (AUC)表示 ,分别为 (817± 4 6 7)分和 (14 35± 6 4 7)分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试验组比对照组减少 6 18分 (4 3 1% )。两组流感平均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 (5 7±4 5 )h和 (10 4± 77)h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F =7 19,P =0 0 0 98) ,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发热持续时间缩短达 4 6 8h(4 5 0 % )。试验组恢复到感染流感前基础状态所需时间平均为 6d ,对照组平均为 11d。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