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存在全身性的骨密度降低,并且其改变加重畸形,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但迄今它的发病机理不明,因此研究Wnts信号在AI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SNPs多态性是探寻AIS骨代谢异常的关键。Wnts信号传导通路与骨代谢有密切的关系,Wnts信号对骨代谢的成骨和破骨过程均有影响。Wnts信号通道在AIS患者中的表达,明确这些基因中的多态性位点是否显现出与AIS患者骨代谢异常相关,为阐明AIS患者发病机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更为寻找新的候选基因、新的多态性位点及研发新的预防治疗AIS患者的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山茱萸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视网膜中FOX0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改善视网膜衰老变化方面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衰老模型组:100mg·kg^-1·d^-1皮下注射D-半乳糖45d后,经胃给予相当于给药组药量体积的温开水连续30d;对照组:每日侧腹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剂量参照衰老模型组D-半乳糖给药量,45d后经胃给予相当于给药组药量体积的温开水连续30d;山茱萸多糖给药组:衰老造模(按衰老模型组给药)成功后,按照0.4g·kg^-1体质量经胃给药,连续给药30d。RT—PCR和Westernblotting法测定小鼠视网膜组织FOX01、P53mRNA与蛋白的表达,以观察山茱萸多糖对衰老模型小鼠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各组视网膜组织的FOX01、P53mRNA和蛋白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FOXO1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升,分别为0.541±0.04、0.566士0.04,P53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升,分别为0.822±0.06、0.866±0.07,给药组FOX01、P53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组无差异(P〉0.05)。结论:随着机体的衰老变化FOX01,P53在视网膜组织中表达增多;山茱萸多糖不能有效地影响视网膜组织中FOX0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3.
目的报告20例股骨髁间及髁上多段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针(逆行CSH)治疗股骨远段多段骨折。结果随访8-24个月。优良为17例,一般2例,较差1例。结论由于对于累及股骨干及髁上和髁间三者的粉碎骨折尚无合适的内固定,以期用一种内固定来治疗较为复杂的骨折,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4.
【摘要】目的 探讨MRI联合X线瘘口造影在诊断肛门闭锁中的价值。方法 16例肛门闭锁合并直肠会阴瘘患儿,体表瘘口注入20ml生理盐水后常规采用MRI检查,并与瘘口造影进行对比。23例结肠造瘘口造影采用球囊导尿管加压注射造影剂后多方位摄片。结果 16例合并直肠会阴瘘患儿MRI可以显示分型及瘘口位置,准确性达100%,有助于显示骶部、神经管及生殖道畸形,而9例通过瘘口造影发现异常通道并显示走形。23例结肠造瘘口造影, 10例对肛门成形术后通道的通畅情况显示良好,11例术前发现异常通道,1例合并巨结肠,1例合并结肠狭窄。结论 低场MRI改良扫描方法后联合瘘道造影诊断肛门闭锁,提高了显示性能。结肠造瘘口造影对肛门成形手术前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探讨偏执敌对与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为制定非自杀性自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南昌大学为现场进行现况调查,通过自制调查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3 854名大学生进行信息收集,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过去12个月大学生NSSI检出率为10.2%(393/3 85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SI组偏执敌对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得分均高于无NSSI组(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执敌对和负性生活事件是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对于大学生而言,偏执敌对与负性生活事件的乘积交互项OR值(95%CI)为0.999(0.998~ 1.000),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0.005,0.428%,1.031.结论 大学生偏执敌对和负性生活事件是非自杀性自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两者的交互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6.
了解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南昌大学二~三年级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调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渥太华自伤调查表,收集3 854名大学生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10.2% (393/3 854).大学生自伤行为采用较多的是“用力咬自己”(52.9%)、“抠或抓自己”(52.9%)、“用力拔扯自己的头发”(42.0%).其中“用力咬自己”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把头浸/埋在水中使自己窒息”“滥用药物”“食用不能吃的东西”“用力拔扯自己头发”“用烟头/火或热水烫伤自己”男生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童年期虐待”(OR=3.493)、“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OR=1.995)、“在别人面前唠叨我做过的事,使我感到难堪”(0R=1.835)、“非亲生母亲”(哑变量P=O.009)、“遭父母打骂”(OR=1.651)、“当众丢面子”(OR=1.602)、“经常有想摔东西的冲动”(OR=1.601)、“考试失败成绩不理想”(OR=1.553)、“常常感到紧张”(OR=1.527)为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均<0.05).大学生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等自杀相关行为存在统计学关联,其OR值(95%CI)分别为6.596(4.915~ 8.850),7.769 (4.521 ~ 13.353),5.683(2.956~10.927).结论 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较高,应予以重视;并根据主要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7.
系统评价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与儿童性虐待(child sexual abuse,CSA)之间的关联性,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NSSI与CSA关联的原始研究.英文检索词包括:NSSI,self-mutilation,self-injury,self-harm,non-suicidal self-injury,self-injurious behavior,self-destructive behavior,self-damaging behavior,self-harm behavior,self-harming behavior,self-mutilative behavior,deliberate self-harm;sexual abuse,sex abuse等;中文检索词包括非自杀性自伤,自(我)伤(害),自残,自虐,性虐待.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章,总样本量49 221例,其中NSSI组3 927例,非NSSI组40 8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SSI组的CSA比例高于对照组(OR=3.95,95%CI=3.30~4.74);亚组分析显示,遭受CSA的男性发生NSSI的风险大于女性(OR=4.28,95%CI=2.78~6.59);社区人群、亚洲人群以及无精神病风险人群的NSSI与CSA的相关性较大(OR值分别为4.45,5.31,4.60,95%CI值分别为2.86~6.94,3.20~8.79,3.38~ 6.26).结论 NSSI和CSA之间具有相关性,且在性别、样本来源、研究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8.
探讨儿童期躯体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发生的相关性,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儿童期躯体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系的原始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197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原始文献13篇,总调查人数64 055人.Meta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组遭受儿童期躯体虐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OR=3.47,95%CI=2.62~4.5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遭受儿童期躯体虐待后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风险小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P=0.63);随着躯体虐待程度加重,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风险增加(x2=20.44,P<0.01);初高中生遭受儿童期躯体虐待后的发生风险小于大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94).结论 儿童期躯体虐待和非自杀性自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9.
曾婷婷  陈小龙  曹国强 《重庆医学》2021,50(11):1896-1898,1904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组织胞浆菌病的认识,减少该病漏诊、误诊.方法 通过分析该院1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诊疗经过,回顾性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特点.结果 患者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先后被误诊为肺部感染、肺结核、淋巴瘤,行组织病理活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未识别出特殊病原体感染,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无效,诊断不明确出院.患者于外院再次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予以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好转,随访半年未复发.结论 组织胞浆菌病在临床罕见,容易误诊,必要时应多次行组织病理学活检或骨髓穿刺活检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以效应面法对纳米乳膏的处方进行优化,并对其透皮性能进行考察.方法 以混合乳化剂用量以及水相中甘油用量为二因素,以乳膏粒径和延展性为指标,对处方进行的优化.以维生素A棕榈酸酯为模型药,对纳米乳膏的透皮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优化得到的乳膏其粒径为110.4nm.透皮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普通乳膏,纳米乳膏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具有更快的透皮行为.结论 通过效应面法得到的最优纳米乳膏相比普通乳膏具有较快的透皮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