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东方次睾吸虫体被的超微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实验感染猫获得东方次睾吸虫的成虫背、腹面依次连续观察。结果体表履盖体棘,腹吸盘之前体棘以螺旋式规律排列成行并向体后倾斜,体棘混生型,以分簇排列,体前部分布密集,其间距自前往后逐渐稀疏。感觉乳突4种类型,包括无感觉圆丘型大乳突、具感觉毛大乳突,以及具感觉毛的中、小型乳突。虫体表面为一定规律的凹凸状,呈现不同部位的皮式结构。结论该虫体被着生不同类型的棘和感觉器,头、颈部特征最为丰富,显示了本吸虫形态结构特征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在分类学上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建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福州350001)许贤让,林金祥,程由注,陈宝健,林爱琴人芽囊原虫也称人酵母菌,过去人们一直把它当作肠道内共生醇母菌,现在文献已越来越多把它列入致病性原虫,归属致病性肉足纲或孢子虫纲。国内近年...  相似文献   
13.
陈宝健 《吉林医学》2011,(10):1989-1990
目的:探索宫颈上皮内瘤病行高频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理诊断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60例宫颈上皮内瘤病(CIN)患者行LEEP治疗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及LEEP切除后病理检查,并确定病理诊断分类,统计资料进行分类。结果:LEEP术前CIN1级82例、CIN2级130例、CIN3级48例。LEEP术后慢性炎症18例,CIN1级77例,CIN2级95例,CIN3级48例,宫颈微小浸润癌9例,其中5例标本CIN病变累及边缘,8例不能确定。结论:认为LEEP术前后病理检查不符,可能微小病变术前活检是已钳取,亦与病理取材、包埋、制片工序等细节操作密切相关,易发生漏诊,产生假阴性;LEEP术中电灼对组织的损伤也是影响CIN及边缘的诊断因素;妇科医师及病理医师的技术水平、诊断经验亦会影响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4.
棘隙吸虫隶属棘口科棘隙属,由食鱼引起的寄生虫病,重度感染者可导致人畜死亡。1987~1988年,我们在龙海县动物体内发现一种棘隙吸虫,认为是尚未被描述过的新种,为进一步确证,通过生活史人工感染实验,结果发现该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铜锈环棱螺。1989年在龙海县开展调查,查出人群感染病例,同时收集感染者虫卵,重复进行了生活史实验研究,结果又相互印证。所获研究资料与近似种作鉴别比较和讨论分析,为确立新虫种的独立性提供科学依据。本新种经我国著名棘口吸虫学  相似文献   
15.
陈宝健  闵文 《吉林医学》2011,32(12):2400-2400
目的:探讨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 capsulati)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方法:选择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感染患者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对以上患者行不同部位病理组织学检查:骨髓活检,肠黏膜活检和淋巴结活检。结果:①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②骨髓活检病理结果:骨髓只是较活跃,各阶段细胞均可见,部分细胞浆内外见大量组织胞浆菌。③肠黏膜病理检查结果:黏膜组织慢性炎并见较多组织胞浆菌。④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淋巴反应性增生并见组织胞浆菌感染。⑤8例患者所取组织学部位不同,但均可以查见组织细胞内外有组织胞浆菌。结论: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以病理学检查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昆虫叮咬后脑病较罕见,除国外报告2例外,国内未见报导。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54岁,农民。因突然昏迷四小时于1983年8月14日下午2时入院。当日上午因追捕黄蜂而被螫伤上唇部,当即倒地,不省人事,伴面色苍白,大汗淋寝,小便失禁,数分钟后被家人急送当地医院。当时中等度昏迷、血压“0”,四肢发凉伴全身出冷汗。体温正常。经用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抗休克治疗1~2小时后,血压虽升至128/90mmHg,但仍呈昏迷状态,转入我院。既往体健,病前无“上感”、发热及腹泻史,否认高血压及其慢性病史。体检:T37℃,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4/90mmHg,中度昏迷,双眼球有浮动,压迫眶上神经有反应。皮肤未见出血点,上唇肿胀(被黄蜂螫伤处),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两侧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部分人群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人体表普遍寄生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寄生螨。我们结合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用统一的方法、部位对福州、福鼎、福清、清流、闽清、漳州、邵武、南靖、德化、南安10个县市部分人群(主要是成人)的蠕形螨进行检查。 材料与方法 受检者于睡前用温皂水洗净受检的两侧鼻唇沟和前额,待干后分别贴上1×2.5cm的透明胶带、次晨取下平贴在载玻片上,写上姓名、年龄、性别。及时收回在80~200倍镜下检查计数并作虫种鉴定。感染者作症状随访检查。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生产的基础 ,它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质量与规模 ,随着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它不仅用于防病治病 ,还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饮料、化妆品等新领域 [1 ] ,中药材质量稳定 ,对中医药的繁荣发展及与国际接轨达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扩大化、出口贸易等为整个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有着重大影响 ,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已势在必行。1 中药材生产现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据 1995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 [2 ] ,已被应用的植物来源中药有 11118种 (包括 12 0 8个种下单位 )。随着开发利用 ,常用品种资源日益减少 ,全…  相似文献   
19.
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头蚴病是曼氏裂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所致.其幼虫可移行至人体的皮下、肌肉、内脏等任何部位并引起相应的病症.现报告1例曼氏裂头绦虫幼虫感染后移行至腹部皮下形成肿块后,因搔痒抓破,虫体自行爬出的裂头蚴病. 患者男,11岁,小学二年级学生.1999年2月1日在背部左肩胛下方10 cm处的皮下发现一核桃大小的肿块,有压痛感.1年后此肿块由左肩胛下方游走至右腹股沟上方皮下3 cm处,肿块大小3 cm×0.5 cm,周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2000年3月26日,因肿块搔痒抓破,发现一条白色的虫子从抓破处钻出.虫体头端扁圆,体呈链状,在生理盐水内不断伸缩,经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叶性肿瘤4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健  闵文 《吉林医学》2011,32(13):2640-264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及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46例胃肠间叶性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NSE、CD31、Desm in染色特点分析。结果:42例胃肠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其中36例CD117和32例CD34标记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和76%。结论:胃肠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