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4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尿道括约肌注射临床使用效果分析。方法:我院2002年9月~2016年12月对51例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或合并尿失禁的患者尿道括约肌注射BTX-A,注射部位包含尿道外括约肌(29例)、逼尿肌联合尿道外括约肌(16例)和尿道内括约肌联合尿道外括约肌(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按国际尿控协会(ICS)标准进行影像尿动力检查,包括膀胱压力、容积、流率测定和尿道压力描记(UPP),指标包含最大尿流率(Qmax)、输尿管反流压(Pdet.reflux)、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和最大尿道压力(Pura.max)。排尿后残余尿量(PVR)使用导尿法测定,治疗前查泌尿系超声,治疗后1个月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Qmax从(2.7±1.2)ml/s升至(6.4±1.9)ml/s,Pura.max从(75.8±5.5)cmH_2O降至(50.7±4.6)cmH_2O,DLPP从(71.9±22.7)cmH_2O降至(28.4±8.4)cmH_2O,排尿后PVR从(231.3±29.3)ml降至(105.0±1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8例患者泌尿系超声提示单侧或双侧肾积水,并且尿动力提示存在输尿管反流,治疗后1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3例肾积水无明显减轻,3例肾积水略减轻,2例肾积水消失。随访1~6个月,疗效持续2~3个月。全部患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注射尿道括约肌是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施行膀胱全切除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施行的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85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评估,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 41例)和开放性手术组(B组, 45例) ;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住院期间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A组为457min,B组为39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534 ml,B组831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组3.56d,B组4.32 d,两组手术组织切缘均无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阳性率: A 组2. 4% ( 1 例) , B 组6. 8% (3例) 。住院期间并发症(近期并发症): 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 5%; 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7. 3%。A组有1例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 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比开放性手术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05年420例甲状腺手术资料,对甲状腺病变的位置及手术方法与RLN损伤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生不同程度声带麻痹21例,位于甲状腺背侧的病变RLN损伤率为14.29%,甲状腺腺叶切除RLN损伤率为12.5%,甲状腺次全切除RLN损伤率为2.27%。结论: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与病变位置和手术方法明显相关;肿块位于甲状腺背侧和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时,手术应常规显露RLN。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肿瘤位置和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阿德福韦酯和安络化纤丸,对照组服用阿德福韦酯。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child-phgh积分及HBVDNA。结果治疗6个月child-phgh评分治疗组由(10.6±1.8)下降(5.4±1.4),对照组由(10.4±2.2)下降为(7.2±1.6)(P<0.001);治疗6个月HBV-DNA阴转率治疗组58.3(对照组54.5((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乳突根治术腔修复的方法。方法:中耳术腔采用耳甲腔成形及肌骨膜瓣、骨粉填塞。结果:28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全部乳突术腔消失,外耳道接近正常,全部获得干耳,无需定期清理。10耳同期鼓室成形,术后气导听力提高15db。结论:该术式对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有明显疗效,利于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46.
杭州市余杭区部分儿童及家长手足口病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余杭区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规划、实施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余杭区余杭镇3个村(居委会)居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儿童家长及3—6周岁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7.52%,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19%。本地儿童家长与外地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居民最喜欢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为电视;半数以上居民最想了解的知识是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结论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要选择受居民欢迎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别要加强对外地人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47.
θ�����з��Ƶ�̽�����ٴ�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于胃癌的最佳治疗手段还是以手术为主。早期胃癌手术的 5年生存率已达到 90 % [1] ,但多数病人在确诊时病期已较晚 ,对这些病人单纯的手术治疗 5年生存率仅2 0 %~ 30 % [2 ] 。有资料表明[3 ] ,胃癌穿透浆膜者 ,只要腹腔内找到癌细胞 ,不论施行D2 、D3 式手术 ,均在 2年内死亡 ,与姑息切除疗效一样。为提高这些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我院自 1995年 10月至 1998年 1月对 2 9例胃癌进行术中放射治疗。现作一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我院自 1995年 10月以来的 35例胃癌病人进行了术中放疗 ,其中 6例因剖腹探查发现肿瘤…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终末期肝病成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2例,肝移植术后第1天起给予UDCA 10~15 mg·kg-1·d-1,维持治疗3个月,为UDCA组;另一组38例肝移植患者不使用UDCA,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术后3周内的肝生化指标、"严重IRI致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R)及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内血管及胆管并发症、患者死亡率、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病复发情况.结果 UDCA组供肝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分别为(3.33±0.92)min和(10.3±1.9)h,对照组分别为(3.68±1.16)min和(9.8±2.4)h,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DCA组术后第7、14及21天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7天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它时段AST、γ-GT及各时段胆红素总量、直接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DCA组"严重IRI致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为9.5%(4/42),对照组为26.3%(10/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周内ACR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胆管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死亡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DCA可有效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严重IRI致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但在冷缺血时间<12 h的情况下,未能显示出保护胆管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9.
陈国庆 《安徽医学》2003,24(6):70-71
本院2002年5月~2002年12月在电视纤维鼻咽喉镜下治疗82例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0.
肝移植中血管异常时的血管重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肝移植过程中血管异常时血管重建的方式和方法.方法:对16例肝移植的供肝动脉变异、受体肝动脉异常和受体门静脉血栓形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重建,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监测重建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14例重建的血管通畅良好,生存正常;1例术后7d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并于术后4周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7d死于药物引起的严重的血管内溶血,但重建血管通畅良好.结论:根据各种血管异常时血管重建的原则和选择适当的血管重建方式是保证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