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采用α-干扰素加抗纤汤(柴胡、郁金、鳖甲、丹参、桃仁、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联合治疗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并以同期5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对照,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清ALT、BIL、A/G、γ球蛋白(γ-G)和肝纤维化指标(如HA、P3P、LN)等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0.05);B超示肝内光点粗、三级血管走行欠清和分布不均影等异常声像图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6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3%(P<0.01)。结论:α-干扰素和中药抗纤汤联合应用,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抗肝纤维增生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了解2009-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急性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性及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2009-2015年福州市儿童医院因急性腹泻入院的5岁以下儿童的粪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筛查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完整的VP1区和部分RdRp区并测序,应用在线基因分型工具和种系进化分析方法了解福州市5岁以下儿童中诺如病毒基因型/亚型的分布。结果 在随机抽取的93份标本中,Real-time PCR法检测阳性有91份;共获得其中73份完整VP1区和72份部分RdRp区基因序列。在完整的VP1分型中,GⅡ.4_2006b型43份,GⅡ.4 Syndeny_2012型16份,GⅡ.3型10份,GⅡ.4 New Orleans_2009型2份,GⅡ.12型1份,GⅡ.7型1份。在部分RdRp区分型中,共发现GⅡ.P4_2006b型43份,GⅡ.Pe型16份,GⅡ.P12型10份,GⅠ.P4型1份,GⅠ.Pa型1份,GⅡ.P21型1份。结论 应用双命名系统分型的方法,发现2009-2015年福州市急性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2009-2012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为GⅡ.P4_2006b/GⅡ.4_2006b型,2013-2015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为GⅡ.Pe/GⅡ.4 Sydney_2012型。此外,GⅡ.P12/GⅡ.3为福州市持续流行的型别。  相似文献   
13.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肠原性紫绀 )可致患者周身皮肤粘膜发绀 ,现将 10例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6例 ;1个月以内 3例 ,1个月~ 3岁 6例 ,5岁 1例。5岁患儿由于吃腌制青菜后致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心悸、周身皮肤发绀。 4例混合喂养 ,5例人工喂养 ,因调换奶粉 ,喂奶后约 2~ 3个小时 ,周身皮肤、口唇粘膜呈蓝灰色 ,其中 1例患儿周身皮肤粘膜反复青紫约 10天。以上患儿哭声响 ,反应尚可 ,但较烦躁 ,易啼哭 ,无发热、咳嗽。体检除全身皮肤粘膜青紫外 ,余无异常。查血常规、胸片、心电图均正常。抽静脉血为紫黑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医院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ID)致病菌的分布,为院内ID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12月156例院内ID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并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Norovirus,NV)核酸,星状病毒核酸及肠腺病毒核酸。结果156例患儿细菌感染10例(占6.4%),真菌感染5例(占3.2%),检出RV阳性74例(占47.4%),NV阳性24例(占15.4%),星状病毒阳性2例(1.3%),肠腺病毒阳性6例(3.8%);RV和NV病毒院内感染阳性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RV及N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NV在不同季节的发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院内ID病毒多于细菌,病毒中轮状病毒占首位,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ID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