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1.
肝脾调补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卡介苗(BCG)+脂多糖(LPS)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NF-α水平;减少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升高肝匀浆SOD、GSH-Px含量。结论:肝脾调补方对BCG+LPS尾静脉注射造成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其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恩替卡伟对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49例,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4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E抗原阴转率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联合恩替卡韦可促进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提高E抗原阴转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方法 采用卡介苗(BCG)+脂多糖(LPS)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NF-α水平;减少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升高肝匀浆SOD、GSH-Px含量.结论 肝脾调补方对BCG+LPS尾静脉注射造成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D-氨基半乳糖胺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胺(D-GlaN)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结果: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D-氨基半乳糖胺(D-Ga/N)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的MDA、NOS、NO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GSH-Px活性。结论:肝脾调补方对D-Ga/N致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稳定肝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戊肝为急性自限性肝炎,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急性发病过程,不形成慢性感染。但近些年多个研究报道,在器官移植、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戊肝能够发展为慢性戊肝。  相似文献   
16.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水域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去年12月份以来,武汉属于暖冬气候,同时阴霾冷雨缠绵近旬。这种物候学的异常是本次武汉疫情发生的外因基础。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部分患者,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认为此病毒感染肺炎属于瘟疫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可称之为湿毒疫。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可分早期、进展期、危重期、恢复期四个阶段辨治。把住早期、进展期的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武汉市HIV/AIDS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筛查的可行性,明确预防治疗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适合该人群LTBI筛查及预防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市13所HIV/AIDS定点治疗单位随访的2048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5版LTBI管理指南筛查流程,筛查LTBI患者并进行6个月异烟肼预防治疗(isoniazid preventive therapy, IPT)。结果 2048例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症状调查发现5.2%(107/2048)的患者出现结核病症状,94.8%(1941/2048)的无结核病症状患者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GRA),IGRA阳性率为21.4%(415/1941)。IGRA阳性者胸片筛查发现,98.1%(407/415)的患者胸片无结核感染表现,诊断为LTBI,约占筛查总人数的19.9%(407/2048)。86.2%(351/407)的LTBI患者接受IPT,其中90.0%(316/351)的患者完成了6个月IPT,随访至12个月后,发现IPT组有1.7%(6/351)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 ATB),非IPT组有8.9%(5/56)进展为AT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0,P=0.004)。结论 在武汉市HIV/AIDS患者中,LTBI发生率约为19.9%,IPT可以降低HIV/AIDS患者LTBI进展为ATB的风险,且不良反应少,但接受IPT比例和治疗完成率偏低,须建立督导机制,以提高IPT的接受率和完成率。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该病属于中医"湿疫""湿毒疫"范畴,病变以肺、脾为核心,而湿、毒性质尤其突出,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从热化者居多,其治法当三焦并治,以分消走泄为大法,湿热蕴毒,弥漫三焦者,可以甘露消毒丹为主方治疗,宣上、畅中、渗下,给邪气以出路,宣畅气机;针对两少阳经湿热者,可应用蒿芩清胆汤清利湿热,和解少阳枢机,分消湿热疫毒;病在膜原,湿遏热伏者,达原饮化裁开达膜原、宣畅气机,同时列举在此次武汉抗疫一线收治的3个典型病例,进行深入分析,以飨读者。在临床上,使用分消走泄法治疗COVID-19主要用于该病的早期、中期,病位尚在气分者,临床分型属于轻型、普通型及重型的患者如准确辨证均适用,可有效改善症状、减轻邪毒、截断及逆转病程,使得邪气外透,避免出现逆证。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具备"毒邪"致病的共同特征,"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毒、瘀与正虚交织"是其病机特点;基于"毒、瘀、虚"病因病机理论,治疗主张分期治疗:疾病进展期治以凉血解毒化瘀,疾病恢复期治以清泄余邪、活血柔肝、调理肝脾、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