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4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轻比重腰椎麻醉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循环稳定、减少体位变动引起的患者痛苦的优点[1],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患者侧卧位的体位增加了术中镇静的难度.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及催眠作用[2].本实验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轻比重腰麻中辅助镇静的麻醉效果及可行性,为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为计划生育部门与心理医生共同寻求治疗对策.方法 采用未婚早孕青年人流者问卷90项症状清单、焦虑自评量表、Ham ilton 抑郁量表,对60 例未婚人流者和60 例婚后人流者(对照组) 的精神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未婚早孕人流者中96.7% 感到有明显的精神压力,并且比对照组精神症状多,焦虑频度高,抑郁程度重.结论 在对未婚早孕孕妇采取人流措施及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必要的性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33.
何莉  姜林平  姚宇  金立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328-3329
80例足月妊娠孕妇通过使用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分析其临床效果,以便得到最佳给药途径及最安全剂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顺式阿曲库铵是一种新型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是阿曲库铵的10种同分异构体之一,它具有作用强,恢复较快,无蓄积作用,不释放组胺,对循环系统影响小,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等优点,是目前较理想的肌松药.但其不足之处是起效速度较慢.全麻诱导给药后气道保护性反射减弱至获得理想插管条件之间的这段时间是麻醉危险期,病人可能发生反流、误吸等并发症.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的预注剂量对老年人顺式阿曲库铵起效速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注剂量从而为临床更合理使用顺式阿曲库铵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35.
心理干预对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术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术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先孕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干预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对照组常规处理。手术前后评估两组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对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术后1周)干预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6.8±5.8vs43.5±4.8,t=-5.63,P<0.01),干预组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2.5%),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先孕者的焦虑程度,降低人工流产术综合征的发生率,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6.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娩镇痛是指消除或缓解分娩时"产痛"的措施。自古已有许多分娩镇痛的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尚无一种绝对安全、满意、简单且能普及的,主要因为产科用药有其特殊的要求,加之分娩过程是一较复杂的生理过程。随着新的麻醉镇痛技术的应用,产科医师与麻醉科医师密切配合开展了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取得了较满意的镇痛效果。相继出现连续硬膜外阻滞(continuous infusing epidural analgesia,CIEA)、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联合腰麻-硬膜外阻滞(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lgesia,CSEA)和可行走硬膜外镇痛(ambulatory or walking epidural analgesia)的分娩镇痛法,本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的主要病理过程,本研究探讨CKD1~2期患者血清及尿液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早期CKD患者肾脏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以63例住院接受肾穿刺活检、但未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中草药等治疗的的CKD1~2期患者为研究对象(CKD组),并根据肾活检病理结果分为肾小球硬化组、肾间质纤维化组和无纤维化组3个亚组.肾活检当日留取血及尿标本.血清及尿液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肾组织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表达强度利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组化阳性目标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 早期CKD患者血清及尿液中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肾小球硬化组、肾间质纤维化组和无纤维化组3个亚组之间血清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尿液中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水平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eGFR与肾组织Ⅳ胶原水平及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强度无关.血清Ⅳ胶原水平、层黏连蛋白与肾组织Ⅳ胶原水平、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强度无关,相反尿液Ⅳ胶原水平、层黏连蛋白与肾组织Ⅳ胶原水平及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强度存在正相关.结论 尿液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水平能够反映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同时检测尿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水平有望成为判断早期CKD患者肾脏纤维化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CKD组以7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糖尿病肾病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将CKD组按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valu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分为终末期肾脏病组(GFR< 10 ml/min/1.73 m2)和非终末期肾脏病组(GFR≥10 ml/min/1.73 m2)两组.以38例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血清AGEs采用竞争性ELISA法测定;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s)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总抗坏血酸(Total Ascorbic Acid,TAA)和氧化型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结合电化学检测器测定;eGFR应用预测方程(MDRD简化公式).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KD患者和健康人相比存在血清AGEs潴留(t=11.621,P< 0.001);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非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AGEs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F=42.871,P<0.001),eGFR与血清AGEs存在负相关(r=-0.304,P<0.05).CKD患者血清AOPPs水平比健康人明显增高(t=5.310,P<0.001).CKD患者和健康人相比血浆DHA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t=4.295,P<0.001),血浆氧化型抗坏血酸与总抗坏血酸浓度的比值(DHAA/T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4,P<0.001).结论 CKD患者存在血清AGEs潴留,CKD患者GFR的下降导致AGEs清除减少及其存在的氧化应激与羰基应激状态导致AGEs生成增加是AGEs潴留的重要原因;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干预是减少AGEs潴留及其病理损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围术期镇痛对术后病人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子宫肌瘤病人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A),于手术切皮前30 m in静脉缓慢推注氯诺昔康16 mg:预防性镇痛(B)组,于手术结束关腹时静脉缓慢推注氯诺昔康16 mg;对照组(C)不做任何处理。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分别于术晨、术后0、3、12、24 h抽血检测病人血糖、血皮质醇、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A组与B组均能在术后12 h内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A组在术后2、4、12 h 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能够有效地抑制应激激素的分泌,并在抑制术后高血糖反应上优于B组、C组。结论:氯诺昔康行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病人腹部疼痛,抑制病人术后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胆道重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患胆总管囊肿的小儿2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12):Ⅰ组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Ⅱ组为单纯全麻组。观察两组患儿围术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术毕清醒所需时间,术中追加全麻药的间隔时间,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结果:Ⅰ组病人围术期MAP、HR比较平稳,Ⅱ组病人插管、开腹、关腹、拔管时的MAP、HR较插管前和Ⅰ组有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儿术中全麻药追加的间隔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组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结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是小儿胆道重建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