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9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30例慢性病患者应用"知己"能量监测仪和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进行饮食和人体运动监测,并对其进行系统、互动、个性化健康管理.结果 3个月后患者有效运动消耗的能量,脂肪、蛋白质摄入合理性,体重、BMI、腰围、血糖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有利于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2.
慢性肾衰患者几乎都有贫血。已有报道过量甲状旁腺素(PTH)可引起骨髓纤维化。本文旨在通过体外试验,探索 PTH 是否对人类骨髓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病人和方法用完整的牛 PTH(1~84bPTH)和  相似文献   
63.
郭颖  赵建国 《华夏医药》2009,(4):301-303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对脑卒中後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後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6周後采用汉密尔顿量表对两组进行抑郁程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脑卒中後抑郁疗效显着,且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64.
患儿,男,10岁,1987年4月22日因发现右下后牙床异物三天在我科儿童诊室就诊。口腔检查见(?)间颊侧牙龈有一白色片状突出物,牙龈牙周未见异常。(?)叩~-、松~-,(?)已行牙髓病治疗,充填物部分脱落。×线片示(见图),(?)远中根吸收达根长2/3,(?)近中根牙槽骨吸收近根尖,牙根未吸收,(?)之间有0.4×0.2cm游离阻射物。  相似文献   
65.
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相似文献   
66.
背景:群体反应性抗体可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患者肾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均低于非致敏患者.目的:根据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为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肾移植患者选配合适供者,观察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情况.设计:病例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对象:选择1997-01/20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施行肾移植1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致敏受者,男41例,女95例,年龄(45±9)岁.初次肾移植115例,2次移植18例,3次移植2例,4次移植1例.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AT莱姆德抗原板和LAT-Mix混合抗原板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SMT72R抗人类白细胞抗原-1类单克隆抗体湿板和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DNA分型试剂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手术前后IgG型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平及其特异性.应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进行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分型,根据美国器官共享网制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和Ⅱ类抗原可接受性错配原则进行供、受者选配.评估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下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1,3,5年存活率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致敏患者手术前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甲及特异性.②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组织配型.③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结果:纳入136例PRA阳性致敏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致敏患者中104例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IgG抗体,76例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IgG抗体,44例同时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和Ⅱ类IgG抗体.②按照传统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标准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0,1,2,3,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7,26,47,39和17例;按照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抗原0,1,2,3,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31,53,36,16和0例.③按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者移植肾1,3,5年存活率高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能提高肾移植供受者的相配率.②良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可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用于预防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将BMSC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含EPO)、A组(EPO终浓度10 IU/m L)、B组(EPO终浓度100 IU/m L)、C组(EPO终浓度500 IU/m L)和D组(EPO终浓度1 000 IU/m L),每组细胞培养24 h和48 h,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BMSC的细胞增殖率。将BMSC分为2组,分别为BMSC组(不含EPO)和EPO-BMSC组(EPO终浓度500 IU/m L),每组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MS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后,将受体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EPO组(术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 m L含有500 IU的EPO溶液)、BMSC组(术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 m L的1×106/m L BMSC细胞液)、EPO-BMSC组(经尾静脉注射1 m L500 IU/m L EPO体外培养的含有1×106/m L BMSC细胞液),采用血清肌酐(Scr)试剂盒测定血标本中Scr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培养24 h,各组BMSC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培养48 h,与对照组比较,C组(EPO终浓度500 IU/m L)的BMSC增殖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组比较,EPO-BMSC组BMSC表面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肾移植术后1 d,各组受体鼠的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5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和EPO-BMSC组受体鼠的Scr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EPO-BMSC组受体鼠的Scr水平低于EPO组、BM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和术后5 d,各组受体鼠移植肾组织中IL-4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及EPO-BMSC组受体鼠移植肾组织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5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和EPO-BMSC组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EPO-BMSC组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低于EPO组和BM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PO预处理BMSC可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保护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6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由于中医辨证思路的不同形成了多种治疗思路,大致分为从调神论治、从调和脏腑论治、从调整经络论治、从六经辨证论治、从营卫论治5种,此5种思路虽然不同,但是总体离不开脏腑、经络、营卫。只有脏腑经络功能正常,营卫调和,最终才可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C4d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中C4d沉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排斥反应患者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4d在移植肾的沉积,同时检测肾移植术后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合临床资料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以C4d在50%以上毛细血管基膜呈明亮的线性沉积判断为阳性。40例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C4d沉积13例(32.5%),阴性组管周毛细血管无C4d沉积,但肾小球系膜区、基底膜、肾小管基膜上可见C4d沉积;PRA阳性19例(47.5%),其中C4d阳性组PRA阳性者10例(52.6%),阴性者9例(47.4%),C4d阴性组PRA阳性者3例(14.3%),阴性者18例(85.7%)。C4d阳性组和阴性组中术后PR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肾组织PTC部位C4d的沉积同受者血清PRA存在正关联性,术后PRA阳性患者移植肾C4d沉积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相似文献   
70.
背景:目前已知血管紧张素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核因子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有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材料:实验于2000-03/04在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51只纯种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方法:①对其中39只大鼠进行造模,采用链脲佐菌素溶于枸橼酸缓冲液穴0.1mmol/L,pH=4.5雪,按60mg/kg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空腹血糖维持在13.9mmol/L以上则模型制备成功。随机将造模后39只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穴n=17,未给予其他干预措施,正常饲养雪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剂)干预组眼n=22,腹腔内注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剂量20mg/kg),2次/d演。其余12只为正常对照组,未造成糖尿病模型,正常饲养。②各组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核因子κB活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Ⅰ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37℃水浴后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减去4℃检测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则为肾素活性。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经正态转换后再作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Ⅱ含量和肾素、核因子κB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大鼠各脱失1,6,13只,进入结果分析11,11,9只。①核因子κB活性: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相近。②肾组织肾素活性:3组相近。③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P<0.01)。④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活性增加,抑制核因子κB活性后可导致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