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1.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小肠克罗恩病(C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临床怀疑小肠CD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消化内科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203例小肠CD高危患者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参照De Bona等[ 6 ]的标准进行分组,随访各组治疗情况、病情进展及转归。 结果A组17例符合确诊标准;B组87例符合可疑标准,随访1~2年后,7例确诊为CD;C组67例符合非特异性肠炎。B组和C组治疗前后各项炎症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有效。 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对小肠CD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早期用于指导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估cN0分化型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新术式的疗效。方法对52例cN0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组52例cN0分化型甲状腺癌均采用改良根治术新术式,即小切口、保留颈丛、分区清扫(只清扫Ⅱ、Ⅲ、Ⅳ、Ⅵ区,不清扫Ⅴ区)。结果52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术区皮肤感觉缺失及肩关节功能障碍,且其中50例随访3~6年,均存活,未见甲状腺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复发,亦未出现远处转移。结论cN0分化型甲状腺癌采用改良根治术新术式切实可行,取得了美容和功能保全的理想效果,且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刘进进  屠柏强  李健  郑雄  戴屹东 《上海医学》2000,23(11):685-686
氧自由基 (OFR)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其中脂质过氧化物 (LPO)可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 ,破坏膜上酶和受体功能。抑制和清除LPO有利于胃粘膜的修复 ,过去我们曾报道“谷胱甘肽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1] 。本文对 38例胃溃疡患者的治疗前后溃疡边缘组织LPO变化进行比较 ,以阐明OFR与溃疡病的关系以及对抗氧化剂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一、对象38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 ,确诊为良性胃溃疡。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2 9~ 76岁 ,平均 5 2岁 ;Hp阳性率 :治疗组6 6 .7% ,对照组 70 .6 %。二、方法…  相似文献   
24.
本院自1986年至1995年共收治喉鳞癌173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提示预后与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等诸多因素相关。治疗除1例患者可考虑行单纯手术或单纯放疗外,中晚期病例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本院采用化疗+手术以及手术+放疗的综合疗法治疗中晚期喉鳞癌84例,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72.50%、70.45%。  相似文献   
25.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30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和15例Hp阴性胃粘膜基本正常者胃粘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p阳性患者PCNA LI%为13.94±1.64,Hp阴性对照组为7.71±O.92.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Hp感染能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这为阐明Hp感染在胃癌发病中作用的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6.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肌电紊乱的发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雄  李健  陈秋夏  王秀玲 《胃肠病学》2006,11(2):107-108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可能是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目的:通过胃电图检查探讨FD患者胃肌电紊乱的发生率,证实胃动力异常在F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68例FD患者行餐前和餐后体表胃电图榆查,对正常胃慢波百分比和胃电主功率两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本组FD患者可分为胃电节律正常组(43.2%)、胃动过缓组(33.2%)、胃动过速组(6.2%)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组(17.4%)。在胃电节律正常的FD患者中,34.0%(54例)存在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异常。结论:本组71.5%的FD患者存在胃肌电紊乱,证实胃动力异常在FD的发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胃溃疡(G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胃肌电节律紊乱的发生率,及血浆促胃液素(GAS)、胃动素(MOT)在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DU患者22例,GU15例,与慢性胃炎20例作对照组行餐前体表胃电图检查,并进行空腹血浆GAS、MOT检测。[结果]根据正常胃慢波百分比,DU组、GU组和对照组胃电节律异常者分别占45.5%、53.3%、20.0%,血浆GAS浓度分别为(73.84±32.25)、(80.45±27.18)及(44.94±27.56)ng/L,DU组和GU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MOT浓度分别为(423.47±315.92)、(610.85±331.66)(、201.19±156.23)ng/L,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有胃肌电节律改变,可能由血浆GAS、MOT分泌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与金属蛋白酶MMP—9在各种类型甲状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甲状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CD44V6及MMP—9的表达。结果:CD44V6与MMP—9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和81.6%,CD44V6与甲状腺癌转移与否并无直接关系,而MMP—9在有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明显较无转移组高。结论:CD44V6并不直接参与甲状腺癌转移过程的调节,而金属蛋白MMP-9的高表达则可能是甲状腺癌突破基底膜向周围转移的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9.
分析1例特发性高颅压性头痛(HIIH)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其他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探讨HIIH的临床、生理、诊断及配合中医药治疗的方法。患者男性,17岁,主因"反复头痛4~+年,复发加重1~+月"入院。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头痛,头颅CT及其他实验室等辅助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测脑压225 mmH_2O,高于正常脑压80~180 mmH_2O,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导致的颅内压增加而导致的头痛,但高颅压具体原因尚未明确,为特发性高颅压性头痛。本例患者经甘油果糖及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持续数天治疗后头痛症状稍改善,仍伴有头部胀痛,后配合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继续治疗,痊愈出院并随访,诉头痛未再复发,也无其他不适,可能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的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30.
郑雄  孙颖  胡梅洁  王吉  李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31-1533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TN分期的正确性,提高超声内镜诊断水平。方法:133例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于术前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和TN分期,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分期比较。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1.20%,其中对T1和T4正确率较高,分别为91.67%和85.0%,而T2和T3的正确率较低,分别为74.29%和70.0%。在T分期中存在着分期过深或过浅的现象,8例分期过深,17例分期过浅,T1和T4正确率较高,而T2和T3正确率稍低。超声内镜胃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呈高度一致性(P<0.01)。N 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78.95%,淋巴结阳性和阴性的正确率分别为66.10%和89.19%,与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能较准确地判断胃癌TN分期,可为医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