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报告收治的原发性心肌病62例,21例为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41例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所有病例均有心电图和胸片。部份病人尚做了收缩时间间期测定、M及2D-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核素心血管造影。经综合性分析证实,上述非创伤性检查结果对原发性心肌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2.
老年女性冠心病与血清性激素和尿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冠心病与血清性激素和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绝经后女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6 0例 )和对照组 (5 5例 ) ,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和尿酸水平及其与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雌二醇、孕激素及雄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 ,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与年龄、血清尿酸及糖尿病显著相关。 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尿酸浓度显著高于单支及 2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结论 血清尿酸升高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并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而性激素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前瞻性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室功能及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将145例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比较2组基础临床情况、冠脉造影和PCI结果、住院期及术后第90天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结果:2组基础临床情况、冠脉造影及PCI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住院期的EDV、ESV、LVEF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134±28)ml∶(146±46)ml]、P<0.05[(67±17)ml∶(81±36)ml]、P<0.05[(49±7)∶(45±9)%];术后第90天的EDV、ESV、LVEF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147±31)∶(158±62)ml]、P<0.05[(61±20)∶(79±41)ml]、P<0.01[(58±8)∶(51±9)%]。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术后第90天MA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分别为5.5%∶15.3%及6.8%∶1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替罗非班治疗(OR=0.76,P<0.05)、年龄<65岁(OR=0.83,P<0.01)、住院期LVEF≥0.5(OR=0.49,P<0.05)是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结论: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显著改善住院期和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4.
目的前瞻性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肌钙蛋白I、酶性心肌梗死面积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8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急诊PCI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肌钙蛋白I、酶性心肌梗死面积、住院期和术后18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及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及术前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肌钙蛋白I水平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急诊PCI术后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峰值(P<0.01)和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均值(P<0.01)、肌钙蛋白I峰值(P=0.01)和肌钙蛋白I均值(P<0.05)、酶性心肌梗死面积(P<0.05)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期及术后18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0.01)明显增加,MACE发生率(P<0.05)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替罗非班治疗是降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180天MACE发生率的独立决定因素(OR=0.39,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和均值,明显缩小酶性心肌梗死面积,并显著改善住院期及术后180天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5.
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手术科室,成为各种疾病诊断治疗的常规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外科开展较早的腔镜手术之一,它具有刨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这种手术被医生和患者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36.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预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高度AVB组(39例)和不伴有高度AVB组(137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其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中的病死率、不良事件(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相比,伴有高度AVB组患者年龄大,女性比例多,糖尿病患病率更高,CK峰值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低,更多累及右心室,2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2.8%比3.6%,P=0.029)、心力衰竭(33.3%比18.2%,P=0.043)和低血压休克(20.5%比8.8%,P=0.041)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存活患者长期随访中的病死率(5.9%比3.8%,P=0.588)和心力衰竭发生率(35.3%比19.7%,P=0.054)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高度AVB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住院期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但对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7.
非离子型造影剂在肾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评价非离子型造影剂 (典比乐 370 )在肾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5 4例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 (内径减少 >5 0 % )接受肾动脉支架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0例单纯肾动脉狭窄患者仅行肾动脉支架术 )与 2 2例冠状动脉及肾动脉均正常者 (对照组 )比较。详细记录术中造影剂用量 ,同时测定患者肾动脉支架术前及术后 12h血清肌酐水平。结果 各组间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各组间造影剂用量随接受支架植入数升高而增高。术后 12h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轻微升高 ,但无显著差异。各组间术前肌酐与术后 12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9)。结论 非离子型造影剂在肾动脉介入治疗中能安全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一个经典危险因素。近年来 ,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所增高 ,同时其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 2~ 3倍。本文回顾性分析连续 40 2例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证实冠脉病变患者 ,以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1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 :包括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6月的 40 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患者 ,其中大部分尚接受PTCA和 /或支架术治疗。 40 2例中 ,男性 32 8例 ,女性 74例 ,平均年龄 5 9.1岁 ,其中合并糖尿病 76例 (糖尿病组 ) ,无糖尿病 32 6例 (非糖尿病组 )。详细…  相似文献   
39.
早期糖代谢异常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糖代谢异常对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包括25例糖耐量异常的胸痛但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糖耐量异常组)及25例血糖正常且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匹配、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冠脉血流储备功能.结果糖耐量异常组空腹及糖耐量试验餐后2h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0.22)mmol/L与(5.18±0.66)mmol/L;(10.63±3.26)mmol/L与(9.09±1.89)mmol/L,P均<0.001],前者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6.32±O.67)%与(5.54±1.23)%,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基础冠脉血流平均峰值流速显著增高[(22.6±5.6)cm/s与(17.9±4.9)cm/s,P<0.05],但腺苷激发后冠脉血流平均峰值流速[(47.1±13.8)cm/s与(60.7±15.3)cm/s,P<0.05]和冠脉血流储备(2.09±0.31与3.42±0.55,P<0.001)显著减低.结论早期糖代谢异常时,冠脉造影正常,但其冠脉血流储备常常减低.  相似文献   
40.
高龄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安全性和远期预后。方法 连续 2 39例接受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 ,≥ 70岁 88例 (高龄组 ) ,<70岁 15 1例 (对照组 )。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情况、手术成功率、心绞痛复发和远期心脏事件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支架术的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相似。随访期间 ,高龄组和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为 2 3.9%和 7.3% (P <0 .0 0 1) ,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为 5 .7%和 2 .7% (P <0 .0 0 1)。冠脉造影随访两组的再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成功率高 ,但其缓解临床心绞痛症状较年轻患者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