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rly versus late revascularization of asynptomatic patients with a totally occluded infarct-related artery (IRA) on left ventricular ( LV) functional recovery.Methods Sixty-four consecutive asymptomatic patients after a first Q wave 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with persistent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occlusion and infarct-zone akinesia were studied. Coronary stenting was performed 2~ 3 weeks after infarction in 34 patients (group Ⅰ ), and 3 ~ 6 months after acute event in 30 patients (grout Ⅱ ). Resting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ic examinations were made before the procedure and during 4 ~ 6 months of follow-up. Results In group Ⅰ , the occlude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could be reopened, and full anterograde flow was restored in all patients. In group Ⅱ , stent implantation was successful in 26 patients (100% vs 86. 7%, P = 0. 04 ), and was not possible in 4 patients ( guidewire failed to pass the lesion and no vessel stump visible ).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nd residual stenosis was ≤30% after stenting in two groups. In group Ⅰ , LV ejection fraction increased from (55 ± 14 )% to (62 ± 13)% (P< 0. 001 ) and L V end-systolic volume had a decrease, but the end-diastolic volume remained unchanged. In group Ⅱ LV ejection fraction, infarct zone wall motion and LV volume did not improve.Conclusion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myocardial viability (hibernation) may persists for 2 to 3 weeks but notfor 3 months after acute MI. During the time, restoration of patency of IRA artery after a Q-wave MI is benefi-cial even for asymptoma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02.
心肌梗塞前心绞痛与冠状动脉病变及侧支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心肌梗塞前有心绞痛史(甲组)和22例心肌梗塞前无心绞痛史(乙组)的患者,均于心肌梗塞后6个月内行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证明,甲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比乙组广泛而严重,但侧支循环丰富;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减低。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提示,心肌梗塞前心绞痛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侧支循环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前壁心肌梗塞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评价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2 1例患者(2 4个支架 )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平均 (7.3± 5 .3)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节段管腔内径减小≥ 5 0 % ) ,各例均有心绞痛症状。以标准方法行PTCA治疗。结果  2 4个支架中 ,完全阻塞 6个 ,不完全阻塞 18个。PT CA总成功率为 95 .8% ,冠状动脉最小内径由术前 (0 .5 9± 0 .46 )mm增至术后 (2 .2 9± 0 .33)mm(P <0 .0 0 1) ;狭窄程度由术前 (79± 15 ) %降至术后 (17± 4) % (P <0 .0 0 1)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4.6± 3.1)个月 ,16例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用PTCA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4.
手术前访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芬  唐益群  郑爱芳 《家庭护士》2009,7(14):1286-1286
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1].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普及和深化,病人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围术期病人的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术前访视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病人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2].  相似文献   
105.
手术前访视     
林丽芬  唐益群  郑爱芳 《全科护理》2009,(14):1286-1286
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普及和深化,病人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围术期病人的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术前访视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病人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我科于2006年开展了系统的手术护理术前访视工作,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估 Wiktor- Gx Hepamed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支架的压力为 (982 .9± 182 .4) k Pa。术后即刻残余狭窄 (10 .3± 9.8) % ,支架术的急性获得 (1.96± 0 .5 1) m m,后期丢失 (0 .5 8± 0 .91) mm。术后未给肝素和华法令 ,仅服抗血小板药物。结果 :术后住院 (3± 1) d。随访 (378± 6 6 ) d,其中 2例再狭窄。在住院期和随访期 ,无一例发生严重心脏事件及出血、血栓形成、再阻塞。结论 :非高压扩张和无抗凝的 Wiktor- GX Hepamed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中国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相关OSAHS指标的差异,为不同民族制定个性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的224例汉族OSAHS患者,以及就诊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178例维吾尔族OSAHS患者。采集资料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民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OSAHS分期、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相似文献   
108.
背景 肺心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效果都不佳,预后极差。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是引起肺心病的重要原因,且症状更严重,治疗效果更差,迫切需要寻找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相关肺心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017年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相关肺心病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例患者不能坚持治疗和复查退出本研究,有1例猝死,1例失联,最终纳入研究对象为19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出院后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坚持24个月的8例患者为无创正压通气组,出院后选择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并坚持24个月的11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体质指数(BMI)、颈围、腹围、肺动脉收缩压、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通气指数(AHI)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BMI与PaCO2之间的关系。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BMI、颈围、腹围、肺动脉收缩压、PaCO2、AHI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aO2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BMI、腹围、肺动脉收缩压、PaCO2、AHI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aO2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治疗24个月后,无创正压通气组颈围、腹围、肺动脉收缩压、PaCO2、AHI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与PaCO2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1.261,P<0.001)。结论 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均可以改善患者的BMI、颈围、腹围、肺动脉收缩压、PaCO2、AHI、PaO2,长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较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PaO2、PaCO2、AHI、肺动脉收缩压,降低患者腹围、颈围。  相似文献   
109.
冠状动脉血栓性病变早期和延迟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对介入治疗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院共对 115例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 ,其中 4 8例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即刻治疗组 ) ,其他患者在肝素或溶栓治疗 7d后行介入治疗 (延迟治疗组 )。结果即刻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相似 (91 7%比 97 1% ,P >0 0 5 ) ,但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即刻治疗组明显高于延迟治疗组 (3例比 0例和 2 7例比 16例 ,P值均 <0 0 5 )。结论 当冠状动脉内存在血栓形成时 ,在适时肝素治疗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比较s7和s670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s7和s670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32例植入32枚s7支架,其中A型病变4处,B型病变19处,C型病变9处,成功率100%;36例植入36枚s670支架,其中A型病变2处,B型病变24处,C型病变10处,置入35枚,成功率97.2%。1例因支架远端撕裂而植入coroflex支架。两组均随访半年。s7组2例心绞痛复发(6.25%),但无死亡、再梗塞及再次血运重建;s670组3例心绞痛复发,1例再次血运重建,1例死亡(13.8%)。结论 s7和s670冠状动脉内支架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